Wed May 28 2025 09:57: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恒管曹虹院長:承上啟下的新聞教育家

「這些年來,我採訪過大大小小的新聞,很多對我的人生閱歷都有裨益,使我不斷成長。現在我回歸成為一名學者,很希望這份感受能傳達予學生,賦予他們這份使命感、執着。每當看見學生成才,都使我有很豐富的滿足感。」
撰文:施浩揮、郭思蔚
攝影:郭思蔚
 
2011年9月,恒生管理學院創辦傳播學院,開設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主打「商業新聞」與「企業傳訊」,讓學生可依興趣及能力,選修上述兩個主科。課程獨特之處,在於其大膽創新,於新聞傳播的基礎理論上,添上商務財經的元素,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門專科各取精粹,將之揉合而成一門嶄新實用的學科,為社會培訓具廣闊商業視野的新聞及傳訊人才。在此宏大願景的背後,當有一群不辭勞苦、費煞心思的幕後功臣——言傳身教的一眾導師、教授,以及營營役役的管理團隊,當中,既要親身教導學生,又得擎劃學院發展藍圖的曹虹院長,可謂勞苦功高。
 

自小嚮往當主播

 
較年長的電視迷,對曹虹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90年代,扭開電視機看看新聞報道,便會見到一眾英姿煥發、口齒伶俐的新聞主播,為市民播報社會要聞,若然你是亞洲電視的捧場客,自會留意到那名架起眼鏡,談吐得體的女主播曹虹。時光匆匆,當年的女主播早已淡退幕後,不再活躍於鎂光燈下為公眾播報新聞。遙想當初,她笑稱自小已嚮往當上主播的滋味。「記得中學時期,我已甚愛看新聞節目,看着看着,自身慢慢亦懷有一顆使命心,希望能為社會做點事情,為公眾報道事實真相。」
 
當年女主播的風采依然,更添幾分為人師表的儒雅。
當年女主播的風采依然,更添幾分為人師表的儒雅。
 
胸懷當上記者的理想,曹虹報考了珠海書院的新聞學系,喜獲取錄。四年的大專生活,更奠定了她的信念。「唸大專時,老師時常叮囑我們,記者這個身份有着特別的意義,不但要向公眾報道真相,更是社會的教育者。這番說話,我一直銘記於心,視為己任。」或許是當年的那位老師高瞻遠矚,曹虹不僅成為了社會教育者,後來更投身教育界,真正擔起教育新一代的重任。
 
於珠海書院畢業以後,曹虹的學業更上一層樓,她考獲扶輪社奬學金,得以前往英國進修,培養出更敏銳的新聞觸覺。而後她的事業亦踏上正軌,先是當上亞視的駐英國特派員,後來又受聘於英國 BBC 廣播公司,成為主播及編輯,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從新聞從業員搖身變作教授

 
接二連二的際遇,讓曹虹的使命感日漸加強,即使後來移居台灣投身商界,依然時刻掛念從事新聞工作的日子。她一直謹記從前老師的囑咐,認為應把自身的新聞經驗與熱誠,傳承至新一代的新聞工作者,於是毅然投身新聞教育工作。「這些年來,我採訪過大大小小的新聞,很多對我的人生閱歷都有裨益,使我不斷成長。現在我回歸成為一名學者,很希望這份感受能傳達予學生,賦予他們這份使命感、執着。每當看見學生成才,都使我有很豐富的滿足感。」
 
綜觀全港新聞課程,恒生管理學院的傳播學院可謂別樹一幟,所有學生都必須修讀商業財經課程,學有所成後便能就職成為專業的財經記者。須知商業世界千變萬化,若求學時便已涉獵相關範疇,畢業之時自能得心應手。曹院長身為設計學院課程的掌舵手,自有一套獨特理念,細問之下,發現原來是為了跟隨時代的步伐,與時並進。「從前,無論升斗市民還是新聞業界,大多不太着重財經新聞,認為不比時事新聞重要。但現在社會已變得很不一樣,商業、財經、社會、政治、文化,全都息息相關,不可分割,所以我們亦要突破傳統的新聞框架,不能再冷落財經新聞,反而得深入認識,才能掌握社會全貌。」她又指,學院同時亦十分重視傳統新聞的教育方針,保留了當中精華,再於這基礎之上增添商業及財經新聞元素。
 

業界、學者紛紛拔刀相助

 
因此,恒生管理學院的新聞傳播課程,稱得上為一門全新的學科,香港高等教育界中史無前例,亦即無先例可循,只能靠自身教學團隊穩紮穩打,邊摸索邊開創。幸而,曹院長亦非孤單一人。業內有心人眾,當中很多都對此課程寄予厚望,盼能為財經新聞界注入一點具有豐富知識的新血,於是出心出力,時常善意提點,表達了很多實貴的意見。「在此,我們很感激業界的諸多幫忙,他們給予我們很多支持。當中對於課程設計以及教學專才的意見尤其重要,譬如說他們要求課程不單涵蓋理論,更要聘請前線人員傳授實務知識,亦要豐富財經元素。」
 
傳播學院緊貼市場發展趨勢及重視業界聲音,今年9月開辦「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Bachelor of Arts(Honours)in Convergent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課程強調多媒體的融合運用及科技元素,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課程畢業生可從事視像媒體節目製作,亦能到廣告和市場營銷公司負責產品的訊息傳播工作。」曹院長又指,為配合課程需要,學院已聘請了媒體融合與工程有關的專業教授,以指導學生傳播科技的應用。
 
BA-CMCT是傳播學院的新課程,今年9月開學,主力培訓新一代融合媒體專才。
BA-CMCT是傳播學院的新課程,今年9月開學,主力培訓新一代融合媒體專才。
 
除了業界支持,曹院長亦得學校商學院的鼎力相助,傳播學院的商業課程自然如虎添翼,打下一支強心針。「說起商業財經新聞課程,其實現在其他院校亦已在辦相似的學士課程,不過我院的課程依然有着優勢——就是傳播學院與商學院的緊密合作。傳播學院學生的商業課程,譬如經濟、財經、會計、市場學、管理學等,都是由商學院的資深教授親自授課,所以我院學生都擁有宏觀的財經視野,相關知識底子亦厚。」
 
以商學院的教授指導傳播學院的學生,這想法不但新穎,同時亦廣受業界認同。「他們十分欣賞這個主意,同時亦驚訝我院學生的財經底子十分深厚。試想想,假若同學的基礎財經底子未有打好,業界導師與他們討論財經新聞時,他們也未必能馬上掌握要點。」
 
曹院長力臻完美,雖然已徵得業界翹楚意見,又邀來商學院仗義相助,她仍怕學院課程有不盡完善之處,於是四出奔波,與多所財經媒體商量合作。「我們必須緊密地與業界的財經媒體合作交流,才可了解現有課程優劣,優處保留加強,缺點克服改善。至於實習方面,雖然我院歷史還短,但已爭取到不同的實習機會。每年,我們都派出多位同學,到不同的傳媒機構實習,當中很多更獲邀請成為兼職同事,甚或畢業後當上正職同事。」
 

盼新聞工作者衝出香港

 
香港、澳門、台灣、中國,合稱兩岸四地,各城之間交流日見頻繁,許多畢業生都願意暫離出生之地,到外面闖一闖,以圖更大發展空間。曹院長緊貼社會發展,認為四地未來的合作空間定必更闊更廣,時常勸免學生開闊眼界,不應以為傳播學院畢業生的出路就只局限於香港。為了提供學生更多出外交流的機會,學院一直與各地大專院校緊密合作。「國內方面,我們與上海復旦大學一直有交流計劃,每年都有學生前往取經;另外,我院與台灣的大學,例如台北大學、輔仁大學、世新大學亦有合作交流協議;其實,這些交流計劃並不止於兩岸四地,我們目前也將之擴至新加坡、歐美等地。」
 
提及兩岸四地的交流,曹院長滿腹大計,不但有上述的交流合作計劃,於師資方面亦是費盡心思,特地邀來各地的新聞專才。「國內、台灣,甚至海外的學者我們都有聘請,因為我們希望同學的兩文三語流利,寫作行文都要了得,將來不但能於香港就業,在海外市場亦有競爭力。」除了學術人才,她亦誠聘了不少現職人員,讓學生了解業內現況,掌握實務技巧。「事實上,兩岸四地都有着很多資深的財經公關和財經記者,他們的專業經驗值得同學請益。我們也會邀請業界的現職前線人員向學院導師授課交流,讓導師時刻與業界保持接觸。」
 

推動財經新聞教育的領頭羊

 
恒生管理學院年資雖然仍短,不過已是雄心壯志,銳意成為「博雅+專業」的私立大學,目前正積極籌備,希望獲批升格。而若要成為一所大學,除了教學上得有所成就,學術研究亦要做出成績。對此,曹院長深感認同。「身為院長,我時刻鼓勵學術同人,包括自己,要專注於學術研究,不能只是 teaching-oriented。譬如說,老師要發展論文,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提及學術研討會,在曹院長帶領之下,傳播學院於短短數年已有佳積,現已舉辦了兩屆大型的財經新聞教育學術研討會,是全港首間舉辦相關主題的學術機構。
 
研討會廣受兩岸四地學者認同,紛紛應邀出席,相互交流真知灼見。「日後,如蒙諸位學者首允,我院希望能與他們合作發表文章、期刊、或是書籍。我們於國際學術交流上,都希望一步一步做得更好,這部分的成果對教學亦有幫助。讓我特別高興的是,這個學術研討會,亦有見報於各大媒體。很多大學都有舉辦學術研討會,但未必能吸引到媒體,這說明財經教育受到重視。」
 

學生成才最感欣慰

 
學術工作受人肯定,讓曹院長笑逐顏開,她興奮地談論學院未來學術發展路向,說得眉飛色舞之際,話鋒一轉又談起了學生,她身為一院之長,自然關心莘莘學子的校園生活。「老實說,很多學生初入學時都有不大適應之處。譬如說課程內容,很多一年級生以為傳播學院就是『好玩、有趣、活動多』,但甫一上堂看到一大堆數字、理論,馬上就頭皮發麻了。」
 
既然害怕處理數據,為何同學當初報讀財經新聞學系呢?「因為日後的工作前景。」曹院長回答。「很多同學認為與財經相關的學科出路較好,誠然,我們看到他們的前景是亮麗的,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克服商學院及本科專業的課程。對此我們是有要求的,不會讓他們輕易合格過關,所以也偶有同學需要重讀重考,他們難免感到氣餒,但這點門檻絕不可以降低。」
 
對於學生的學科表現,曹院長絕不輕率。
對於學生的學科表現,曹院長絕不輕率。
 
頑石終有點頭的一天,學子亦有開竅之時日。初入學時,每每碰上不擅長的財經科目,難免抱怨連連,不解學院為何彷彿借故刁難,總不肯網開一面給個好分數,但隨年歲漸長,學子終於茅塞頓開。「每每當同學升至三年級,經過實習以後想法都會大大改變。很多學生都跟我說,學院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市場的確需要財經新聞專才,亦認同他們的能力水平。實習過後,許多四年級生會變得積極進修財經科目,以財經記者、公關為目標,這讓我尤感安慰。」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辛勤耕耘必有成果,學生苦讀四年,得到的除了是滿腹新聞傳播及財經專業知識,更有慧眼僱主的賞識認可。「我們已有四屆畢業生,很多都已找到好工作。傳播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及升學率達95%,他們有的當上財經記者和企業公關,有的竟當上了會計師、財務分析人員,有的到私營機構工作,原來這些機構也欣賞同學的商業知識,也有的選擇進修碩士課程,本地國外都有。往年我們會在10月收集數據,統計畢業生就職情況,我有信心今年的數字亦會亮麗。」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