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遲早害死香港

筆者在上周文章以「這個政府真不濟」來形容特首和其班子,看來真是一語中的。筆者絕對不是先知,但林鄭肯定是後知後覺和死不認錯。

颱風「山竹」襲港帶來嚴重破壞,沒有市民喪命實在萬幸。誠然,政府在「山竹」襲港前已不斷提醒市民這颱風來勢洶洶,很多市民也做足防風準備。若以風災所帶來有限的傷亡數字來看,港府確是值得讚的。無奈,林鄭與各高官有頭威無尾陣,風災過去,這政府卻完美地展示缺乏危機處理能力,不但令上班族無辜受苦,更令不少市民暴露於危險中,猶幸最終沒有出現意外傷亡。

然而,幸運不會永遠眷顧香港,因此特首和眾高官的危機處理能力相當重要。無奈,特區政府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其低能的應變能力便會即時出現。今次由「山竹」引致的周一大混亂,林鄭及其管治團隊必須負上大部分責任。

其實,東鐵大混亂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從運輸署公布的《交通運輸資料月報》,在2017年港鐵的平均每日乘客人次是481萬,其中東鐵綫的平均每日乘客人次是約100萬。雖然政府宣布周一停課,即使剔除學生乘客,東鐵每天面對的運輸壓力是頗大的。此外,由於大部分九巴在周一都沒有服務,所以不少住在新界的九巴乘客唯有轉乘東鐵,這亦加大東鐵乘載壓力。

然而,東鐵在周一未能正常運作,以致在大部分時間班次大減,求過於供。所以從早上至接近傍晚時段,各站大排長龍,乘客要等上幾個小時才上到火車,這種煎熬真是見者可憐。

港府肯定有東鐵乘客量數據,而在鐵路不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這後果根本是意料之內。至於另一個情況是當月台和站內外均站滿人,一旦出現人推人,這隨時變為人群踩踏事件。大家還記得1993年1月1日的蘭桂坊人群擠壓事件,最終釀成21死63傷的慘劇。當時東鐵綫各站人山人海,極有條件造成人踩人的意外。

性格死不認錯

為什麼女特首不宣布停工,以避免周一東鐵的慘況呢?根據特首的解釋,政府根本沒有全港停工的方案,而且表示不認同引用《緊急條例》宣布停工。林鄭的解釋顯示她在處理危機時,只會跟隨程序,不會用酌情權來處理事件。這種處理方式根本是典型的AO手法,永遠活在「舒適地帶」,絕對不會做出一個有犯錯風險的決定。如果林鄭永遠活在AO的魔罩下,遲早害死香港。

此外,特首不認錯的性格在山竹事件完全表現出來。林鄭向傳媒表示,她體會到周一市民上班的徬徨,作為特首讓市民「出氣」也沒有問題。林鄭更聲稱當她出席國慶酒會及國際性會議時,有在場人士對特區政府處理今次風災的手法表示讚賞。從林鄭認為自己是「出氣袋」和有權貴湧現的酒會、會議中所得到的讚頌,反映此女子只能接受讚美,而批評則以譏諷回應,看來這位特首真是不受教。

筆者在上周文章以「這個政府真不濟」來形容特首和其班子,看來真是一語中的。筆者絕對不是先知,但林鄭肯定是後知後覺和死不認錯。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