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5G「金融科技」 助捕捉投資良機

盡管傳媒經常拿5G與智慧城市相提並論,但實際上5G的應用範疇絕對不局限於此,它在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上亦能大派用場,科技界及財經界已愈來愈重視。

世界各地正積極地進行數碼轉型,全球數以十億計的移動設備用戶對網絡的功能及表現之需求與日俱增,例如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出行、智能生產等應用對網絡的速度(Speed)、延遲(Latency)及連接(Connectivity)的要求極高,現時「第四代」(4G)移動通訊網絡技術已逐漸地難以配合。

深圳全市覆蓋 港應用近半載

世界各地皆努力興建「第五代」(5G)網絡,例如深圳於8月17日成為中國首個100% 5G全覆蓋的城市,而香港的5G網絡也於4月投入商業應用。理論上,5G的信息傳輸速度最高達到20Gbit/s,比4G可快20倍;其網絡延遲(即收發信息所需時間)低於1毫秒,4G起碼高10倍;再者,在一平方公里之內100萬件5G通訊設備可以互聯互通,比4G的連接數量提升1000倍。

盡管傳媒經常拿5G與智慧城市相提並論,但實際上5G的應用範疇絕對不局限於此,它在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上亦能大派用場,科技界及財經界已愈來愈重視。顧名思義,金融科技是利用創新科技來提供超便捷的金融服務。在4G網絡中移動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近年如雨後春筍,甚受青年投資者歡迎。

雲端數據分析 實時互動便捷

以股票交易為例,移動數碼經紀人(Mobile Digital Broker)非常普遍,投資者已毋須要親自到證券行或銀行沽售股票,他們只要「一機在手」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綫上交易。

然而,透過5G的快傳速、低延遲及大連接優勢,用戶的金融投資及交易變得更方便、更快捷。5G可以有效地支持以下「金融科技」功能:

極低延遲:5G移動設備可以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術裝置一個「阿凡達」(Avatar)金融經紀人。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請教及委託它交易股票。在操作中,「阿凡達」經紀所作的決定是基於雲端的深度大數據分析,所以它需要不斷地與雲平台交換信息。若交換過程有延誤的話,「阿凡達」(以至其顧客)便會錯失良機。

傳送速度超快:用戶想多了解心儀的投資企業,透過5G便可以很快下載到企業的介紹片,甚至乎實時跟蹤它的活動。例如利用4G技術(傳送速度為150Mbit/s)下載一套6GB的高清短片需要約5分鐘,而5G(10Gbit/s)只需要4.6秒而已。再者,5G也可以支持雲化虛擬境(cloud-based VR)應用,使「金融科技」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更加豐富,加深用戶對其投資項目的認識。

大連接:5G金融科技應用並不局限於手機或平板電腦,它會廣泛利用物聯網(IoT)。在物聯網布局之下,用戶的「可穿戴設備」(Wearables)、環境周圍的「感應器」(Sensors)緊密地連接着,用戶未來投資的決策將會與它們的實時互動資訊息息相關。再者,「可穿戴設備」所提供個人獨特的生物識別信息,可加強資訊保安,使遙距交易更加可靠安全。

可促「眾投」 改善高頻算法交易

「金融科技」的初衷是利用先進科技為客戶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然而,上述提及的5G應用之設計還是主要以傳統金融服務為出發點。

要創新,科技人應該跳出常規思考問題(Think out of the box)。就此,筆者提出以下漫無邊際的建議:

  1. 5G網絡之下,投資者緊密聯通,他們可以從網絡中尋找投資理念一致的志同道合者,再因應大家共同的需求自動地進行適時的眾投(Crowd Investment)。再者,他們之間的協商更可以交由各自的「阿凡達」代行。
  2. 除個人的不定時交易之外,5G也可以改善自動化算法交易(Algo Trading)。例如,基於低延遲,交易頻率將會大大提升;透過物聯網,算法可以變得更多元化,它可以加入不同的個人化及環境等特徵(features),使交易預測更加準確。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