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民主動力」協調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選舉「初選」,據稱投票人數高逾60萬。《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認為,觀乎「候選人及選民毋懼『懸劍』、冒着燠人的溽暑及隨時被毆被捕風險的堅定意氣,反建制派在9月6日的選舉中獲過半數席位,並非奢想」,然而,鑑於中聯辦等已將此「選舉」定性為「奪權」的現象,在《港區國安法》護航下,「不難被強力扼殺」;不過,審視《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西方社會對香港和內地的態度,這樣做肯定對內地的國際形象及香港的金融業有消極影響,他呼籲有關決策官員靈活處事,「以免毀掉香港進而傷了國家元氣」!
疫情反彈 破例情有可原
林行止說的「靈活處事」,是押後9月的立法會選舉。他解釋,這樣做可能有違《基本法》,但本港第三波疫情已爆發,確診人數日有所增,甚至迫使年度書展亦延期舉行。他認為,「在這樣的情形下,即使押後選舉依法不合,亦應破例」!
林行止援引《基本法》第69條規定:「立法會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即意味着9月必須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但他引用董建華任期未滿便下台、曾蔭權接任兩年便投入競選作例子,認為5年的行政長官任期亦可酌情處理,立法會選舉因特殊事故改期,應可接受。
他進一步引用立法會議事規則11(一般會期)第(3)款:「每一會期在行政長官藉憲報公告指定的日期或在立法會解散之日結束,以較早者為準」,認為「等於說行政長官可以通過延後宣布結束會期,而讓現屆議員繼續議事」,而「繼續議事」之期,受《基本法.第69條》「每屆任期四年」的規範,以現屆議會而言,不能超越今年年底,即現屆議會在期滿後最多只能「繼續議事」3個多月,但當前本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當局應特事特辦,「繼續議事」之期該酌情順延,而「治港京官」可利用這段時間,對特區政府進行連串結構性「改造」!
嚴懲犯法易 人心回歸難
林行止又認為,立法會選舉定於何時,已無關宏旨,因為剛剛過去的泛民主派「初選」,清楚展示了部分選民的意向,因此,當局若憑《國安法》授權,把「違法」的候選人(及其設計者)悉數拘捕,讓建制派包辦選情,實非智者所應為,而「對特區政府作結構性整頓,以重納香港民主政治於正軌中,雖會被視為當權者作出讓步,卻對香港達致安定繁榮大為有利進而對國家立下大功」。
他指出:「褫奪全部直接間接干犯《國安法》各色人等的選舉及被選舉權,對掌握法權及軍權的京官和其委任的港官來說,舉手之勞而已。」但是,「如果這樣做引起更強烈的抗爭,而且本地的抗爭有來自海外的聲援,進而為香港和內地招惹更多更嚴厲的對抗和制裁」,香港肯定會受創。最糟糕的,中央唯有提前收回香港,但香港只是個毫無生氣的石屎森林,對中國來說得物也無所用!
無論如何,香港已直接被推上國際舞台,本地政經事務遂為國際政商各界注目。林行止認為,在這種情形下,已走出前台的「治港京官」,實在應該大刀闊斧「改造」特區政府,建構一個能合理處理香港內部事務和得體應對國際對香港「關懷」(的機制),一方面可俯順求變的民情,另方面可趁機納香港回正軌。因此,「對特區政府進行結構性改造及重新調配人手,令香港繼續發揮為內地創滙集資的功能,此一關鍵時刻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