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May 21 2025 04:56: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如何培養更多綠色消費者?

現實令人沮喪,即使綠色經濟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且受到各國政府及不少企業實踐推動,但它卻未能成功撼動「快時尚」的營運形態。

處於物質消費主義的時代,快時尚(Fast Fashion)已為全球環境帶來不可忽視的浪費與污染。以美國為例,每年美國人大約購買及丟掉36公斤的衣服,是其中造成全球紡織品浪費的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快時尚背後充斥醜陋的現實問題,例如童工、血汗工廠、環境污染等,時尚產業品牌與消費者賺到利潤與美麗,但犧牲的卻是龐大的社會成本及責任。

筆者相信,全球開始推行的綠色資本主義,其實是努力創造社會環境及經濟雙贏的策略,而我們都可以成為綠色消費者(Green Consumer),意指最好購買對環境產生污染和破壞、對勞工產生壓榨剝削的產品及服務,甚至是直接地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行為,對維護全球福祉都有莫大幫助。具體來說,有意識的消費者能夠創造新的消費市場,舉例公平貿易和有機產品,它們不止符合社會道德標準、公平正義,亦能推動永續經濟。

購物享樂v.s.道德規範

然而,現實令人沮喪,即使綠色經濟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且受到各國政府及不少企業實踐推動,但它卻未能成功撼動「快時尚」的營運形態。筆者記得,2013年英國知名平價品牌Primark於孟加拉的代工廠發生倒塌事故,造成千多名工人死亡,受到媒體諫言報道,消費者到店抗議,但事故發生後三個月,Primark年度報告顯示銷售額增長上升20%,可見仍有大規模消費者在「購買衣服的方式」和「如何購買衣服」出現價值觀脫節。

早有科學研究報告解釋,購物能讓我們感覺良好,當我們想得到某樣東西時,大腦的愉悅區域便會亮燈,能令我們忽視道德規範,很難拒絕交易;而且,當我們把時間、精神和金錢都投入後,更會令成本偏差變得不太重要。舉個實例,當消費者在快時尚品牌看見一件(仿似)名牌款式設計的衣服只賣100元,但同時記得這家品牌背負着血汗工廠的污名,那麼他就要在「購物享樂」與「道德規範」之間作出選擇。

不幸的是,購買衣服的過程中,消費者要因應款式、與體型匹配、符合預算等條件,這讓消費者付出很多努力;相對而言,消費者只要忽視或忘記道德規範,他就可以持續愉快購物的生活。而筆者的總結是,在這點的思想角力上,大部分消費者都無力戰勝「快、靚、正」購物慾,但無論如何,快時尚產業體系已經意識到問題,亦開始採取改善行動,只要消費者更有意識地支持綠色消費主義,並把期望告知他們喜歡的品牌,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道品產品出現。

原刊於 iMoney,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