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落戶香港設立國際總部,並在科學園成立「寧德時代香港科技創新研發中心」,計劃在港投資逾12億元,聘請500人以上的科研團隊。這消息無疑令人振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便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寧德時代為香港大力推動創科發展的工作投下了信心的一票,也為香港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自由環境便利拓展國際市場
據寧德時代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表示,該公司現有18000名研發人員,擁有22000萬件專利,並且每年新增7000至8000件專利,上半年已投放106億元人民幣研發資源,接下來會再加大力度,尤其是做好香港的研發中心。曾毓群希望,利用香港人、財、物、訊息全部自由的環境,做大在香港的國際總部、知識產權中心、研發中心,助寧德時代的全球事業做大做強。
曾毓群形容香港是國際知名商業樞紐,有一流商業環境、寬鬆流通機制及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後者尤其重要。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也指出,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全球使用量市佔率達36.8%,連續6年排名第一,電化學儲能電池出貨量亦冠絕全球,市佔率達43.4%。寧德時代選擇香港作為國際總部,是對本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投下信任一票。
助力本港創科發展
據《福布斯》統計,曾毓群身家達258億美元,是內地第六大富豪。
從已知的正面資訊看,一家由內地頂尖富豪領導的全球最大新能源車電池企業落戶香港,出租率已逾九成的科技園也要騰出地方讓其進駐,這無論如何,對本港的創科發展都是大好事。
不過,這樣一家影響力巨大的企業進駐本港,而且未來有機會在港上市。我們不妨從多些角度了解,寧德時代和新能源汽車面對一個怎樣的市場概況。
第三季度淨利潤增長遜預期
據彭博(Bloomberg)最近的報道,寧德時代公布第三季度淨利潤和營業收入不及預期。這主要受內地市場電動車需求略有放緩、價格戰及競爭加劇侵蝕了利潤影響。
據10月19日(周四)的報道,寧德時代發表公告稱,截至9月份的3個月內,淨利潤同比增長10%至104億元人民幣,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130.2億元人民幣。該季度營收成長8.2%至1054億元人民幣,創3年來最小增幅,低於分析師的預估均值1106.8億元人民幣。
Tesla仍是最大客戶
寧德時代是Tesla、福士汽車(Volkswagen)和南韓現代汽車這些大品牌的供應商,全球市場佔有率近37%。然而在中國以至全球市場也要面對不少對手,包括比亞迪、LG和Panasonic這些國內外品牌的競爭,使寧德時代的市佔率跌至17個月低點。
不過,內地生產鋰電池的原料碳酸鋰,價格較2022年11月的高點下跌約70%,在至關重要的成本項目上,給寧德時代帶來助力。
寧德時代的客戶分布也十分廣泛,國際收入佔銷售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有助於分散特定市場銷售放緩或其他干擾的風險,但寧德時代最大客戶Tesla的盈利和銷售同樣不似預期。
寧德時代的股價,10月19日在深圳下跌約2%,觸及2021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最新「卡脖子」對象?
寧德時代電動汽車電池佔收入約74%,除生產汽車電池外,儲能也是成長最快的業務,上半年貢獻了15%的收入。不過,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似乎已成為美國「卡脖子」的最新對象,據路透社引述美國電力供應商「杜克能源」(Duke Energy)當地時間周三表示,該公司切斷了北卡羅萊納州海軍陸戰隊基地勒瓊營(Camp Lejeune)使用的寧德時代儲能電池連接,原因是國會議員與專家對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提出「潛在安全威脅」,懷疑該公司「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而發出警告。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杜克能源的這一決定並不尋常,因為美國並沒有正式禁令。
地緣政治風險不可小覷
事實上,在中美博弈的政治現實下,與美企有合作關係或先進的中國企業都可能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華為已是前車可鑑,對寧德時代可能被推到風口浪尖,也應有心理準備。
早前,摩根士丹利便發表過報告,認為地緣政治因素可能會推遲中國電池廠商的全球擴張計劃,寧德時代作為龍頭企業,在海外將面臨更多限制,海外業務可能嚴重受阻。 寧德時代一再澄清 「不會造車」 的同時,主要客戶卻在動力電池領域同時加大產能布局,減少對寧德時代電池的依賴,未來形勢亟需審慎。
正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小說《雙城記》開篇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寧德時代落戶香港,毫無疑問有着亮眼的前景和機會,但其全球事業布局也潛藏着風險。儘管上半年寧德時代維持着增長趨勢,但相較其最大客戶Tesla,寧德時代面臨的情勢可能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