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轉眼又過,迎接新的一年除了忙於訂立工作計劃以外,亦是總結檢討的時候。不單是工作檢討,在職的朋友亦要為同事寫表現評核,作為年終職位薪金調整的參考。筆者對評核並不陌生,因為過去外資企業有互評機制,連剛入職的黄毛小子都有機會為高層由下而上寫評核。但是由於大機構取樣夠大,不容易受一兩份極端的評核定生死。而且大家亦熟習操作,選取評核人時小心謹慎,寫評核的人亦對用詞精挑細選,有技巧地指出别人的「發展需要」(Development Needs)。
寫評核其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批判、挑剔的習慣一旦形成,容易樣樣「睇唔順眼」。而評核者容易生起貢高我慢的心態,只看見别人的缺失,而不見自己的不足,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正如《尚書·大禹謨》所指:「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都是提醒我們要保持謙虛的態度。當然東方的謙遜低調和西方的個人主義和批判式思維南轅北徹,但是東方的智慧實在有其內涵。佛陀在《己心品》亦有教導,除非我們能讀懂他人的心識,倒不如專注熟習反觀己心(註1):
諸比丘!若比丘於他心不善能,則『於己心當為善能』。諸比丘!如是當學。諸比丘!云何比丘於己心為善能耶?諸比丘!譬如壯年年少之男女愛好莊飾者,於清淨潔白之明鏡、明澄之水鉢,自觀察面相,若於其處見垢、塵,則為斷其垢、塵而精進;若於其處不見垢、塵,則歡喜思惟圓滿,謂:『幸哉!我得清淨。』
觀察自己內心的塵垢
如何才能做好反觀自己的內心呢?佛陀教導我們有如用清淨光明的鏡反照一樣,觀察自己內心的塵垢,仔細去除後滿心歡喜。唐太宗的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註2)重點亦是以别人經驗為鑑,明白得失,而不是講是非。當中的分别很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和溝通技巧。有時我們以為為他人設想,想分享經驗或教導他人,但是對方又會否感受到我們的好意呢?如果對方不領情,可能會保持距離,甚至老羞成怒呢!特别是和新一代的同事和朋友溝通,如果以説教或高高在上的姿態,有主見的年青人根本聽不入耳。對於學生、師友計劃的朋友、和工作的夥伴,我希望能以身作則相知相伴,互相學習。自己做得好的可以供别人參考但不敢強加於人,自己做不好的只能對自己要求做得更好。
聖嚴法師建議「是非要温柔」,「得理讓三分,理直氣要柔」才是菩薩悲智相運的表現。理直氣壯盛氣凌人,是既不慈悲也沒有智慧。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别人進步,那就要考慮如何才能令對方接受。否則所謂的「教」、「批評」和「指責」只是踩低别人抬高自己。「自讚毁他」是瑜伽菩薩戒的重犯,因為不單只長養自己對利養恭敬的貪求,亦增加瞋恚心。「自讚毁他」損己害人,離自利利他的菩薩路愈走愈遠。
註1:CBETA 電子佛典集成南傳第 24 冊 No.0007 增支部經典第10卷五十一《己心品》
註2:《舊唐書•魏徵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