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從諗禪師18歲便獲得他的師父南傳普願禪師印可,接着長達40多年的持續修行,使一般人都覺得他已經到達大徹大悟的境界,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下來,反而是從60歲開始行腳,參訪各處的禪宗大德,到了80歲才在現今的柏林禪寺停下來,直至120歲才圓寂。
後來宋朝的張無盡為此寫了一首詩:「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意思是說趙州禪師那麼大年紀還到處尋尋覓覓,是因為心頭還有未解決的問題,結果停下來之後,才發覺答案本來就在,根本不用四處尋覓。
唐朝的無盡藏比丘尼在自己修行體驗之後,也寫了另一首意思差不多的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說的也是告訴我們修行時要回到本心,不用刻意外求。
表面看來,是否就像早一陣子網上流傳的「佛系」想法,即是什麼都不用做,只要緣份到了,一切都會自然出現?大家覺得祖師大德們會鼓勵我們這樣不勞而獲的做法嗎?
其實兩首詩描述的,都是明心見性之後的境界,提醒我們一切本自具足,不需要心外求法。他們兩位如果沒有經過「八十猶行腳」和「芒鞋踏破」的階段,是很難體驗到原來「及至歸來無一事」和「春在枝頭已十分」的。
各位看完這兩首詩後,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不用多想,只要繼續老實修行;因為這個境界是要親身證悟,而不是用腦袋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