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新著中,對於怎樣創造和建立「人類文明新形態」,從不同的角度,特別是從「人類文明的進步」及「人類命運的進化」的不同角度,作出了較為有系統和深入的闡釋和討論。

當上老師,帶領學生考察歷史、體驗文化、與姊妹學校交流,認識祖國發展,多了為師者的使命及責任。近年有機會換位以學習者身份參加教育局主辦的內地學習團,又別有一番體驗。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

從全球的角度而言,中國還有望在世界經濟復甦和中產共享增長中,起到引領作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率團赴穗出席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並訪問5個灣區城市,約80人代表團成員包括60多位香港大企、金融機構及商會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勉勵港企: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大未來。

香港特區現時對於低空經濟產業的前景好像還未有一個明確充分的了解和部署。將來整個珠江口岸東西兩岸的水上飛機碼頭或將會乘時而興,5至7年之內,整個大灣區的低空運輸生態(人員及貨物)將會徹底改觀。

香港最近不斷討論要「改革」,但到底要怎樣改?在新形勢下,香港的改革必須緊隨中國式現代化:配合國家的五年規劃及各項長遠規劃的體制特點,香港特區政府的頂層結構理應設立一個制訂長遠規劃和發展的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北京和香港均有升旗和慶祝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四大堅持,並且要深化兩岸交流,反對台獨分裂行動。

中國與美歐的角力,大家看到的是在政、經、軍事、科技等領域之爭;看不到的是兩種價值觀、兩種模式的交鋒。美歐不能容忍中國改變由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但中國似乎已決定「另起爐灶」。

中國GDP體量的增長明明白白擺在那裏,多年來早被美西方研究得清清楚楚。美西方以中國為競爭對手,採取高度警惕甚至敵視的態度已非一日,不是中國韜光養晦不爭辯不宣布就可以避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1日發表網誌,指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到香港的戰略定位,香港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題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這個14億人口的崛起大國,仍有四成人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可幸中國仍有這些真正為人民服務、講真話、實事求是的領導人,對眾多自大井蛙、目空一切、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禍國殃民KOL,是一記當頭棒喝。

亞洲式的大城市化所造成的惡果最為嚴峻,我把它稱為「絕子絕孫」的城市化,這無疑出了大問題。中國已經步入了亞洲大城市化的通病,即高GDP、低生育率。而建設宜居、宜育鄉村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需要意識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問題。現在鄉村的文化衰落就令人擔心,很多歪門邪道、邪教都在農村,隨便一個人弄一個廟,大家就可以去拜,這是很不好的趨勢。

我們必須在國際社會上也擁有強大的敘事力,否則中國智庫的聲音很難走出去,也就很難在國際舞台上為國家利益服務。

中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為發達經濟體?通過對發達經濟體及長期面臨發展問題的經濟體的比較分析,作者提煉了一個新的概念,即「中等技術陷阱」。

很多人說深圳因為過於年輕,相較於底蘊深厚的城市來說,深圳簡直就是文化沙漠。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深圳和大灣區就是中國複合文化的代表。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周一(27日)在香港財經論壇2023表示,香港為世界各國搭乘中國式現代化巨輪架好了舷梯、跳板。所有關注中國式現代化的財富看家,都不能忽視香港。

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的企業決策者們必須實事求是,且堅定地展望未來。他們必須摒棄在舊時代裏形成的固有的思維習慣,去積極擁抱一個新的多極世界。

國際秩序問題重重,那麼問題出在哪裏?根源在於我們所能提供的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一些大國都不重視。實際上,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公共議題要解決,未來的現代化道阻且長,如果不想清楚這些問題是不行的。

最近,中國國務院審議了它的機構改革方案,重點是加強包括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在內的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這一結構性改革將有助於中國更好、更快地實現科技創新目標。

中國已經展示了在工業、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能力,並繼續朝着現代化社會的方向邁進。可以預見,這個趨勢發展之下,中國將為構建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巨浪滔天的新中國建國後的發展,標示着執政者要不斷地解讀現實變化的意識形態。比起鄧小平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新」在哪裏?

我認為兔年應該是中國經濟好轉的一年,除非出現一些特大的黑天鵝事件。2023年中國亦會持續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很大的貢獻。

自1980年代以來,無數內地官員、企業和各界人士紛紛來港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及學習西方現代文明。香港成為中國大陸通向海洋、與國際接軌的出口,亦即中國大陸文明與海洋世界文明的交匯點,這種作用還適用這時代?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

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鄭雁雄1月15日(周日)發表新春致辭,對香港走向「由治及興」,提出三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