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l 12 2025 17:34:5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鄒秉恩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學校協作及體驗事務處學校協作榮譽顧問、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名譽特別顧問、課程與教學系和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客席講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香港教育行政學會院士、政府轄下的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主席。曾任教育評議會主席、第11屆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聖公會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等;曾任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聖公會基心小學、聖匠中學、公理高中書院校長及香港教育學院講師兼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解散操守議會!禍兮?福兮?
作者:鄒秉恩2022-02-14
沒有了操守議會,是否就代表教師的操守行為沒有了規範,沒有一個監察或制衡的機制?從教師教育的角度看,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尋找已失落的童真
作者:鄒秉恩2022-01-07
不知讀者們你們是否也有機會再翻閱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文學著作,重新領悟一下當中附存的童心、童真?
生命無價,與孩子一起創造快樂的童年
作者:鄒秉恩2021-12-07
價值觀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於是否能做到全社會總動員,而家庭教育、公眾教育與及社會風氣的樹立,都同樣重要。
父母關係破裂與孩子的無力感
作者:鄒秉恩2021-11-04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的婚姻關係永遠優先於親子關係。婚姻關係經營得好,親子關係也會較好;就算無法經營得好,也要懂得「自己的問題自己處理,讓孩子做回他們自己就好」的道理。
從點向面地全面整肅專業失德教師問題
作者:鄒秉恩2021-08-16
筆者認為,教育界既然有那麼多如此失德教師敗類,教育局宜與業界同心,一齊打擊這等教育界的壞份子!
由不做「躺平」到怎樣可以「做少啲賺多啲」的另類思維反思
作者:鄒秉恩2021-06-21
今天殺出一個新名詞,叫做「躺平」。
校長的專業操守與道德領導
作者:鄒秉恩2021-05-25
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專業道德操守、我們的品格素養以至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強烈影響著我們的屬員和跟從者,也直接左右到我們負責單位的聲譽與教學成效。
教師表現評鑑的本事:為什麼、評什麼和怎樣評?
作者:鄒秉恩2021-04-16
“No one size fits all”一個能適用於海外或他校的教師評鑑制度,未必就適合自己學校使用,但願本文能提供一個教師評鑑制度的參考模式,透過評估過程,讓評鑑者與被評者都感覺有用、有意義。
魚兒長大了──三個資優學童如何應用後設認知的成長故事
作者:鄒秉恩2021-03-12
有關資優培育計劃成功幫助學員從小便掌握到自己的認知歷程的需要,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結果和回饋而重新組織、監控並修改這些認知歷程的控制能力,無往而不利。
從探討香港新一代的特性說起
作者:鄒秉恩2021-02-16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怎樣在面對新常態的出現前,為香港學生提升競爭力作好準備?學校可如何協助同學去建立自己的實力?
從宏觀到微觀看如何塑造學生的品格──概念設計的闡述
作者:鄒秉恩2021-01-07
能夠預早在學生成長時期,多播放正向教育的種子,或進行有計劃的品德教育去塑造學生的品格,會有助有關國家或地區政府去管治,同時也可減少國家或地方青少年犯罪率和社會動亂的發生。
學校創新的 “Why, What & How”
作者:鄒秉恩2020-12-04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若不勇於冒險創新,學校一定會被環境所制,無法追求卓越。雖然學校變革未必可於短期內取得任何進展,但因它觸動人的思想範式轉移,也會影響整間學校文化的全新改變。
教師專業 顧己及人
作者:鄒秉恩2020-11-06
曾幾何時,社會對教師這個行業只評為高入息、人工穩,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有認受性,但與其他行業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比較,總覺得教師不夠專業,為什麼呢?
聯繫感代替社交距離──重建和諧校園與個人幸福感
作者:鄒秉恩2020-09-30
自2020年1月肺炎疫情在港爆發開始,香港人已經歷了一段頗長時間的「社交距離」,原有的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社交網絡、個人幸福感以至身心靈健康等都被削弱得體無完膚。
教育的本義
作者:鄒秉恩2020-05-28
筆者的教育信念是:教育是關乎個人生命的陶造,是人才的培育。教育可改變一個人的良知,也可扭轉一個國家的命運。
社會需求改變與領導策略的重整
作者:鄒秉恩2020-04-24
明天的價值取向需求,也影響着今天在決定學校政策上的定位問題,在訂定規則之餘,我們需有靈活與開放的態度處理教與學問題,矛盾與衝突需處理得宜,才可幫助學校穩定發展。
教師這個行業也算是專業嗎?
作者:鄒秉恩2020-03-20
教師是否專業的問題,其實各位亦不用妄自菲薄,永遠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被尊重!
學校從成功到卓越的本事
作者:鄒秉恩2020-02-19
筆者用Carswell的「從成功到卓越」為文題,純因許多學校管理人都想自己管理的學校持續進步,能把學校從「成功」發展到「卓越」的境界!
學校改革之路:關鍵在於過程
作者:鄒秉恩2020-01-15
筆者認為,要打破這些傳統局限,就算已享譽多年的名校,也不能獨善其身,領導班子需虛心學習,除自己必須是一個終身學習者外,還要經常留意教育的最新發展。
教育在社會動亂的特別功能:品格重塑的工程
作者:鄒秉恩2019-12-11
有說「教育乃是要喚醒一個人的良知」,因為只有理想而沒有良知,理想只會淪為空談!有人亦曾認為今天年輕人之所以罔顧法紀而去以身試法,為的是理想。
避危於無形和遠見於未萌──德育於動亂時勢的角色
作者:鄒秉恩2019-11-08
學校老師大多不願或不敢公然和學生正面衝突,盡量展示關愛、包容,務求希望社會盡快平息事件,回復正常面貌。今天學校管理所遇到的張力和壓力之大,前所未見!
如何當一個好主管?
作者:鄒秉恩2019-10-08
要員工忠誠效命,決策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個良好領袖會重視周詳計劃與意見回饋,並以數據和充足資訊去帶動決策。
品格素養的探究──由常理認知到實地考察
作者:鄒秉恩2019-09-10
在眾學者眼裏,品格素養已成為今天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課題,而其特質卻沒有一套特定的標準和定律的。
孩子是可改變的,我們不會忘記
作者:鄒秉恩2019-07-03
今天年輕人的表現,是否與他們在成長期所經歷的遭遇,無不令他們感到社會欠缺公義,成年人長期忽視他們的訴求有關?
尋找有效推行品格教育的良方──探究什麼和怎樣探究?
作者:鄒秉恩2019-05-08
究竟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否想培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未來社會領袖人才?還是「說和做」畢竟是兩件事,加上眼高手低,在「期望」與「實況」當中出現很大落差?
香港教育生病了?
作者:鄒秉恩2019-03-19
被投訴濫權、失職或行政失當的學校領導人員,在未擔任校長之前,大多屬業界中不可多得的優秀教育專業人才,為何當他們轉換了角色後卻變成了另一個人,少了一個「好老師」,卻多了一個「壞校長」?
教育的目的:塑造學生的品格
作者:鄒秉恩2019-02-08
品格發展的過程需要被栽培者、學校和社會整體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責無旁貸,而家長的參與也屬必然!
中國進步,我們也進步嗎?
作者:鄒秉恩2019-01-03
借用國父的五個學習原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去看今天中國人在21世紀的國際地位,究竟我們仍然是被人描繪為一個落後但愛假冒、傳統封閉但擁有暴發戶心態的國家體制?
小魚大塘與大魚小塘的效應──魚兒可變身!
作者:鄒秉恩2018-11-28
與筆者曾有相同小魚大塘經驗的名校薄弱生其實不少,不過,關鍵在於跌倒了會否懂得重新站起來?重拾自信?
從「造就人才」的願景說起──淺談香港學校領導人才的操守問題
作者:鄒秉恩2018-10-26
校本管理理應是由辦學團體或校董會領導層把權力下移,賦權校長好好管理學校,當中只需給他們清楚指示、信任與支持,他們便會把學校管理得妥當的了!事實是否如此,相信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迷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