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May 20 2025 19:32: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了解自己的優勢最重要

唸大學時,開始工作時,不理解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優勢,自己喜歡什麼,中途改變也可以是非常成功的。重要的是能把握自己的專業知識, 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經驗,找到切合當前工作的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優點。
我有一個學弟大學唸的是法律,在律師行做了幾年的暑期實習,發現當律師不是他的「那杯茶」,在取得學位後,他決定不從事法律工作,轉而投身商界。憑藉他的語言能力、人際技巧、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對法律的理解,他很快就在一個本地大企業內扶搖直上,負責一些非常大的項目。
 
另外一個客戶,歐洲人,唸的是化學,畢業後在一家全球五百強的研究部門工作,幾年後發現自己其實喜歡面對人多過面對實驗室,要求調到公司的銷售部門。因為他懂得產品,跟客戶可以談得很深入,為客戶解決很多其他銷售人員解決不了的問題,客戶都很喜歡他。同時他不是唸市場銷售的,看事情跟其他人都不一樣,他沒有框框,能夠打破很多行業的常規,作出突破性的改變,把當地的銷售系統完全革新,營業額飆升。他獲得公司重用,連番提升,連番調動,到每一個崗位他都可以闖出全新的局面,大幅提升公司的營業額、市場份額及利潤。兩年前他走馬上任亞太地區「老總」,對企業內部作出大量的改革,提拔很多年輕的員工。本來亞太地區主管「清一色」是男性,他上任後,把幾個優秀的地區女經理提拔為亞太地區主管,業績也大幅的提升。 
 
這兩個例子都告訴我們,就是唸大學時,開始工作時,不理解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優勢,自己喜歡什麼,中途改變也可以是非常成功的。重要的是能把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經驗,找到切合當前工作的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優點。
 

大學教育重視通才 成職場發展關鍵

 
其實,香港大學的教育宗旨,學士學位提供的是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 不是專業培訓,當然有一些學科可能跟專業有關,好像醫科、法律、工程等。但就是這些專業學科,在專科知識上,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巧,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提供其他學科或課外活動如 ILOPE,培養學生的情商(EQ)及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與人合作的技巧、團隊精神、領導能力;與外地大學的交換計劃,開闊學生的視野;灌輸關心世界,不光是關心香港本土的理念;透過通識教育讓學生除了懂得自己的專科,也對其他社會、其他學科有興趣,有一些基本的認識;讓他們看得遠,學會看到點與點之間的聯繫(connecting the dots);培養世界性思維,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合作的能力。
 
無論我是那一個行業的高層,都需要擁有這些素質的人才。愈高的職位,這些素質就愈重要。 
 
學士學位能提供的,其實都是基礎性的專業技能,擁有這些專業技能,只可以說是合格,讓你跨進門來,但不能讓你突出,讓你升職。升職靠的就是前文所說的通才。
 

學生需自我反思的幾條問題 

 
如果你是學生,你問問自己,你只是懂得自己的學科,還是有花時間理解其他的事物?
 
除了看必修科的教科書,教授要你看的書,寫報告的書以外,你有看其他的書嗎?(你是在手機裏看,在電腦上看,在 iPad 上看都可以,總之,你有看嗎?)
 
你只看香港的新聞,香港的電視?還是也有留意大陸的情況及世界新聞?
 
你的英語與英文書寫能力比國內的一流大學學生好呢?還是差不多,甚至跟不上?(不要以為香港大學生的英文就比國內的好,最近這幾年,國內大學生的英文無論是書寫還是交談能力都大幅提升,很多比香港的普通大學生還要好!而你的中文書寫能力,普通話交談能力則肯定比他們差!)
 
你是什麼事情都由父母或者是家傭給你打點好的嗎?有什麼是自己獨立處理,獨立決定的?
 
如果你已經開始工作,你知道自己的優點、自己的優勢嗎?
 
如果你希望轉行或者轉職,你過去與現在的知識與經驗有什麼可以應用到新的崗位呢?
 
(二之二)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