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y 18 2025 04:27: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續談國際學校的假期

國際學校在應屆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的成績,不比那些傳統本地名校遜色。獲得45分滿分的狀元更大多是來自那些上學日較少,又不為學生補課的國際學校。因此,「增加課時,是否必然能提升學生成績?」及「除補課外,還有其他提升學生成績的有效方法嗎?」等問題,值得我們再思考。
前文闡述了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在假期安排上的一些差異,這次就由兩者在上學日和假期安排上之規定與要求說起。
 

上課日及假期的規定

 
按香港教育局規定,接受政府資助的全日制本地學校,上課日不能少於190天,而學校假期則不可多於90天(包括公眾假期,但不包括週末及教師發展日),在計算了聖誕節、農曆新年及復活節等長假期後,一般本地學校的暑假長約一個半月。
 
國際學校,由於提供非本地課程,須以私立模式運作,故不受此限。然而,其課時亦需乎合其採用的課程要求。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為例,學生需在兩年內完成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創意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以及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及選讀六個科目組別的課程,其中最少三科必須為高級水平課程(Higher Level ),其餘的則是標準水平(Standard Level)。
 
高級及標準水平課程的課時,分別不得少於240及150小時。即學校需在兩年內為學生提供1,170(240 x 3 + 150 x 3)小時的課時以完成六個科目。在編訂上課日和學校假期時,學校只需滿足此課時要求,及安排適當時間讓學生完成知識理論、創意行動服以及拓展論文便可,安排上較具彈性。
 

對學校假期的想像有異

 
在此彈性下,國際學校可各自按校本需要編排上課日和假期。故不同背景或採用不同課程的國際學校的校曆均有所不同。有些國際學校會把學年分成兩個學期,但也卻會分為三個。學期間會設立長短不一的的學期休假(Term Break),為期一至三周不等。暑假則大多較本地學校為長,為期可長達兩個月。
 
然而,相比於英美加等西方國家的學校,兩個月之暑假卻非特別長。以美國的私立學校為例,暑假可由五月底開始,直至九月初才開學,長達三個月。縱使暑假漫長,學校卻極少安排學生補課。家長卻會讓子女參加夏令營(summer camp),體驗學校以外的學習經歷。教師除了享受假期外,部分甚至會在暑假期間做「第二工作」(second job),把學校假期視為完全的私人空間。
 
香港的國際學校,大部分教師均來自西方,他們對學校假期的想像也同出一轍,甚少在暑假或長假期間回校工作。本地學校在教育局的政策下,也會聘請一兩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Native-speaking English Teacher)。本地學校領導,如希望這些外籍教師在校內發揮正面貢獻,須先理解他們對學校假期的想像與香港的教育現場存在落差。如期望他們如本地教師般,主動於學校假期為學生補課,失望機會甚高。
 

給本地學校、教師及學生空間

 
早前報章報導,國際學校在應屆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的成績,不比那些傳統本地名校遜色。獲得45分滿分的狀元更大多是來自那些上學日較少,又不為學生補課的國際學校。因此,「增加課時,是否必然能提升學生成績?」及「除補課外,還有其他提升學生成績的有效方法嗎?」等問題,值得我們再思考。教育當局亦應研究是否能在上學日及假期的要求上增加彈性,讓本地學校擁有多一點創造校本特色的空間、給學生多一點自主學習的空間,也為教師提供多一點喘息的空間。
 
(圖片:亞新社)

陳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