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税戰峰迴路轉。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扭轉政策,宣布對大部分貿易伙伴開徵的「對等關税」暫緩90天,其間維持10%「基準税率」,唯對中國大陸進口貨物關税即時進一步上調至125%。連同之前以芬太尼為由加徵的20%關税,特朗普已對華加徵145%關税。[編按:白宮4月17日公布中國貨或將面臨高達245%的關稅。]
另一邊廂,中國回應美方對華商品徵收對等關税的税率進一步提高,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上周五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税税率提高至125%,令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不過中方指出,加徵再高關税已無經濟意義,若美方繼續關税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
特朗普變招 孤立中國意圖明顯
4月2日,特朗普稱為「解放日」的全球關税戰正式開打,全球市場陷入恐慌。美國對等關税計劃踏入第二周,美國債市與股市一起面臨沉重沽壓,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升穿4.5厘,30年期更短暫高見5厘以上,美國3年期國債拍賣反應奇差,恐將危及美國金融體系穩健。最終促使態度強硬的特朗普轉軚,改變其關税政策。
儘管特朗普在這一幕驚天逆轉中顯得頗為狼狽,但擱下對大部分貿易夥伴開徵對等關税,先行集中火力對付中國,在美國遏華鷹派眼中卻是一記妙着──從一開始將敵友皆得罪個清光,到圍堵中國,這一記變招孤立中國的意圖相當明顯,令不少本來因美國對等關税而與中國走得更近或同意重啟談判的國家,現在不是作壁上觀,便是回絕北京提出共同應對美國關税的提議。西方有評論指出,特朗普可在接下來談判中,要求其他國家也對中國加徵關税,或幫助美國堵塞「洗產地」漏洞;即使此舉最終未能圍堵中國,至少也能夠加速先前的脫鈎趨勢,有助進一步打造一個去中國化經貿體系。

所以説,在關税戰下,歐洲與中國不一定會走得更近。歐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近年中歐關係並不融洽,歐洲經常批評中國產能過剩,向全球市場傾銷其商品。儘管坊間對特朗普的粗暴手段有諸多批評,唯有西方經濟學家表示,事實上他在回應一個真正問題:中國作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貿易大國正在崛起,這個國家大量補貼本國企業,幾十年來一直迅速擴大它在全球製造業的份額,從2000年的6%增加到今天的32%,並且還在上升;但它只佔全球消費的13%,這是不可持續的,同時犧牲了其他國家的利益,也是特朗普發動關税戰的前提。
歐洲清楚在關税戰之下,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減少甚至中斷,中國產品無處可去,中國企業很可能向歐洲出口更多廉價商品,加劇歐洲對傾銷的擔憂。這令雙方本已高度緊張的關係,可能因而惡化,令中國構建反美聯盟的美夢第一步便落空。
美財長貝森特的兩手戰法
面對美債遭拋售,隨時動搖美元儲備地位,特朗普固然有點手足無措,單純希望以極限施壓逼中國向他求和。即使機會相當渺茫,但特朗普也希望有一個短期的象徵式勝利,向他的支持者交代,並讓他可以重整陣腳,再與各國逐一談判。不過整體上來看,在特朗普變招後,中國絕不退縮、繼續奉陪,可能反而會為特朗普帶來更大成功。
被視為特朗普經濟軍師、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去年11月發表了名為〈重構環球貿易制度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的文章。那41頁紙所寫的便是特朗普經濟戰藍本,包括美元角色、關税、市場波動考慮等,當中也包含了現任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一些想法。

該文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在中國周圍建立全球關税壁壘(create a global tariff wall around China),而建成這個反華全球關税壁壘,有賴其他國家參與,一同加入對付中國的關税行列。當然,為了促使其他國家加入,美國也會向這些國家施以「特式關税」,不過根據貝森特構思,最高關税僅是10%,這大致上與「變招」後對大部分貿易夥伴維持10%基準税率相符。簡單來説,目前關税策略與早前貝森特設想與美國的盟國達成貿易協議,然後為針對中國政府的集體行動奠定基礎,以解決中國不平衡的貿易結構問題,相當一致。因此貝森特強調目前已有逾75個國家與美國政府聯繫,很大程度顯示特朗普2.0關税策略已獲修正,逐漸回到原來劇本。
所以現在有理由相信,特朗普極限施壓威迫中國向他求和,是貝森特的兩手戰法或計中計──特朗普威迫中國愈失敗,中國便會愈陷進貝森特這個反華全球關税壁壘的計謀裏。有報道指貝森特談起關税問題時稱,特朗普是有意誘使中國陷入不利局面。事實上美國依賴中國提供各種製成品,關税戰固然會對美方造成損害,但中國每年對美出口逾4000億美元,恐怕中國承受的壓力也不小。
〈重構環球貿易制度指南〉一文也指出,中國無法不斷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抵消關税戰影響;由於中國須嚴格控制資本帳戶,以將資金鎖定在國內資產中,加上中國經濟總債務超過生產總值的350%,因此人民幣大幅貶值將引發不尋常的資本外流,導致資產價格暴跌和嚴重的金融壓力,甚至泡沫爆破,可能會對經濟帶來毁滅性的打擊。
西班牙披索與美元的命運
從這次關税戰引發美股債匯齊跌,外資對美國資產失去信心的事例來看,中國如要反擊或翻盤,也必須從這方面着手──關税戰的核心不在税率,而在美債和美元。
目前情况猶如以前英國希望以金本位取代由西班牙主導的銀本位: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讓西班牙人把美洲白銀鑄造成錢幣,大量輸出全世界,這就是風行世界幾百年的披索。16、17世紀披索席捲全球,成為世界各國都願意接受的國際通用貨幣,令全歐洲人都為西班牙人打工。即使後來「無敵艦隊」覆滅、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墨西哥宣布獨立,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依然是以白銀和披索為中心,讓西班牙人繼續過着舒適日子。這與當代美元何其相似。而當時只有英國堅持金本位制,而且憑藉自己的強大商業實力,拒不向其他歐洲國家妥協。
今天這場關税戰在一開始已是圍繞「美國例外論」和美元霸權──特朗普希望透過加徵關税以滅赤來永續美元霸權;而中國由克服眼前的關税戰,到今後挑戰美國霸權,説穿了就是為打破美元霸權及背後的金融和國際體系。雙方以此為中心,各出其謀。
這次特朗普的政策,終於令美國在金融市場上一直提出的美國例外論受到質疑,已動搖投資者對美國作為避風港的信心;美債更被拋售,令美元霸權出現重大破綻。事實上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黃金已取代美債成為全球首選避險資產,有歐洲國家把儲存在美國的黃金也提取運回自己國家,顯示市場對美元及美債穩定性的信心正被削弱。這裏筆者不是要提倡回歸金本位,而是指美元終有一天會像以往西班牙披索般被取代,令美元特殊地位面臨終結。
中國要繼續與美國爭霸的話,就只能夠下「取消美元本位」這樣的一盤大棋,唯此才堪與美國一戰。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