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y 17 2025 01:32:0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育現場的「丁蟹效應」

最近,股市暢旺,成為全城焦點,電視台也配合氣氛,重播以股市為題材的經典電視劇《大時代》,再次牽起熱潮……教育現場也逃不過這新「丁蟹效應」之影響,校內校外,或多或少,也會找到「丁蟹」式情節,為教育同工帶來不少挑戰。
最近,股市暢旺,成為全城焦點,電視台也配合氣氛,重播以股市為題材的經典電視劇《大時代》,再次牽起熱潮。劇集首播當年,筆者還在念中學,同學們在課室內扮演劇中角色的情境,還歷歷在目。劇中不少角色情節,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當中最深刻的,應是由鄭少秋飾演的大反派角色丁蟹。丁蟹這角色好像對香港有着異常之影響力,傳聞每逢重播《大時代》或是由鄭少秋(丁蟹)擔崗的劇集上映,香港股市均會下跌,此現象被稱為「丁蟹效應」。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曾就此作研究,證實並非事實。然而,丁蟹和「丁蟹效應」卻在這20多年間,不斷被談論。
 

是非顛倒 深入民心

 
劇中的丁蟹,看事物有一套與別不同的準則。阿玲(藍潔瑛飾演)告訴丁蟹不喜歡他,他卻認為阿玲想和自己結婚。阿玲打他,叫他離開,丁蟹卻認為她對自己有好感。方進新(劉松仁飾演)被丁蟹打致重傷,他和兒子方展博(劉青雲飾演)怕再被他傷害,一見丁蟹便逃走和報警,丁蟹卻認為他們不讓他解釋,想陷害他,最後更把方進新打死。可是,丁蟹並未認為傷人及殺人是自己的錯,更理直氣壯地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甚至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後來,他被捕入獄,當律師的兒子丁旺蟹(吳啟明飾演)卻利用法律漏洞,助他提早假釋,出獄後更在股市中獲大利。丁蟹是非顛倒,因果不分,橫蠻無理,卻受幸運之神眷顧,逢凶化吉,角色充滿張力,深深地刻在觀眾心中。
 

深信自己擁抱真理

 
其實,丁蟹非大奸大惡,只是他從不由客觀事實出發,又未能解讀別人的意思,故無法掌握客觀形勢和自己處境。加上處事衝動,動不動就訴諸武力,縱然有時是出於好意,如打傷方進新後找他道歉,結果卻弄巧反拙,害人害己。其思想行為與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所指的兒童自我中心表現有點相似。皮亞傑指出,二至七歲之兒童處於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他們不能從客觀角度或別人立場了解事物,只把自己之觀點當作他人所見。如自己的水是熱,就認為別人的水也定是熱。自我中心與自私有別,他們堅持己見,非出於私利,而是因未能看到事物全面,而深信自己擁抱真理。
 

「丁蟹」再現

 
近年,在現實生活中,也時會聽到一些不由客觀事實出發,卻深信自己擁抱真理,或處事衝動,甚至訴諸武力,理直氣壯傷害別人,又把責任推給別人的情節。這種思想行為像是丁蟹之延續,似是新的「丁蟹效應」在影響着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這些現實中的新「丁蟹」,也受到不少觀眾歡迎。可是,觀眾有時卻難以分辨他們是正派還是反派。
 

讓學生跨越自我中心 開創明天

 
教育現場也逃不過這新「丁蟹效應」之影響,校內校外,或多或少,也會找到「丁蟹」式情節,為教育同工帶來不少挑戰。早前,就有學校因不讓曠課而出席率未達標之學生考試和畢業,而被學生投訴的報道。上課是學生本份,學校理應有要求。不須上課,也讓學生考試畢業,只是學店之為。奇怪是,學生竟理直氣壯地開記招投訴學校。這「丁蟹」式情節,不但傷害我們新一代的是非觀和責任感,也傷透教師校長的心。願在這新「丁蟹效應」的陰霾下,教育同工仍能保持正面心態,引導學生從客觀角度去了解別人和認識事物,跨越前運思期的自我中心,客觀地掌握形勢和處境,為自己和社會開創美好明天。

陳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