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y 24 2025 00:19:1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呼吸重陰陽協和

以呼吸防病療疾,必須具有生理、病理、醫理、氣理、方法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科學依據,否則,很可能誤人誤己,害人損己。

上期談到呼吸是基於物質之上的生理科學,今期繼續談中華醫學經典中關於呼吸的論述。

意含與吐納結合

呼吸,在中華民族的生活歷史中,遠在幾千年前就有醫學的經典記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出於腦,即不邪干」;「氣出於腦,即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次想黃氣自脾而出……五氣護身之畢……然後可入於室。」可見,意念與吐納相結合之呼吸方法,成書於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中,已有具體論述。

呼吸用於防病療疾,不僅有其人體生理之物質基礎,亦有其人體生理機能之科學機理,且有其中華醫學之依據。然而,以呼吸防病療疾,必須具有生理、病理、醫理、氣理、方法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科學依據,否則,很可能誤人誤己,害人損己。在科學領域裏,來不得虛假和妄為。知識,真正的知識,「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求康健順乎自然

中華醫學分辨證論治的醫療實踐中,重陰陽之協和,故有「和於陰陽」之論,求之益和,故有「法於術數」之則。《養性延命錄》云:「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吹、呼、唏、呵、噓、呬者,皆出氣也。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散極。」呼吸之物質性、生理性、保健性、醫療性,皆見之於所論之中,這樸素而切實的呼吸之論,方法之妙,淺而見之,顯而知之也。

中華呼吸法,講求氣之運行,血之周流,經絡之暢通,脈穴之輸注,任、督之和協,丹田之匯聚,神志之養怡,臟腑之協調,筋骨之強健等等,由此可見,呼吸之物質性實屬其本質。玄妙之法,法理之道,非日理財、夜應酬、事繁忙、逐名利者,一習即得。故,求康健,順乎自然而練之,勿迷信,順乎常理而練習之,久之自得其益。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