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科技 香港第一家機械人餐廳的啟示

香港第一家機械人餐廳的啟示

2019年1月底,香港第一家機械人餐廳燧記廚房(Hesita Kitchen)在香港西營盤水街開張。機械人取放食材、炒菜、出菜及清潔,過程全自動不需人手干預。

文灼非 作者: 文灼非
2019-05-02
文字因緣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機械人餐廳燧記廚房西營盤陳冠華
餐廳所使用機械人全部在香港研發及製造,歷經數年開發,於近期面世。
餐廳所使用機械人全部在香港研發及製造,歷經數年開發,於近期面世。

近年香港的創新科技的發展迅速,特區政府的推動不遺餘力,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允許內地的科研資金過境,香港高校的研究風氣日盛,成果也有機會商業化,發揮更大影響力。最近應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的邀請,參觀位於西環的香港第一家機械人餐廳,頗多驚喜。

陳教授是一位很特別的學者,2012年斥資在香港大學附近開了一家湖南菜餐館,名為書湘門第,讓內地老師與學生有機會嚐到較正宗的湖南菜,一解鄉愁。不久在灣仔開了新店,他邀請我去那裏試菜,由於食材與香料都從內地運來,確有風味,很快成為米芝蓮推薦餐廳,總店連續六年上榜,更是全球唯一米芝蓮推薦湘菜館。

陳冠華讓港大畢業生實現創業夢

陳冠華教授是港大化學系教授,但他從本科到博士都是念物理的。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隨後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李政道項目)以並列第一名的成績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深造,於199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加入羅徹斯特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6年加入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2010年至2016年擔任化學系系主任,更兼任香港大學物理系榮譽教授。他專注於量子力學基本方程薛定鄂方程的精確數值求解,用於預測材料物理化學性質、設計新型光電器件。由於一系列原創性研究,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4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6年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此外,為推動香港科技創業,陳教授與中國红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及大疆科技董事長李澤湘博士聯合香港一批「超級教授」,2016年創立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願景是鼓勵香港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助力香港和大灣區創科生態繁榮;促進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個平台將組織跨境跨學科合作,以其廣泛的資源加快商業轉化,為優秀的香港科技初創項目提供孵化器。陳教授身體力行,支持年輕人創業,他的第一家機械人餐廳就是讓港大幾個喜歡研究機械人的本地畢業生實現創業的夢想。

機器人製作家鄉菜式

2019年1月底,香港第一家機械人餐廳燧記廚房(Hesita Kitchen)在香港西營盤水街開張。水街有很多港大人的美麗回憶,住宿舍的學生或學生會的活躍分子都一定去過水街宵夜吃糖水的經歷。這家餐廳店面很小,只有十來個座位,由幾位年輕人主理,仍在試業階段。機械人取放食材、炒菜、出菜及清潔,過程全自動不需人手干預。機械人由該品牌所屬公司燧氏科技(Hestia Technology Limited)自主研發。燧記廚房的策劃人是書湘門第的聯合創始人之一Rena及數位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生,陳教授是公司董事和顧問,太太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已經吸引了幾個投資者。

餐廳所使用機械人全部在香港研發及製造,歷經數年開發於近期面世。顧客點單後,指令立即上傳至中央電腦,處理後以最優方案分配至各機械人。後者在合適時間以機械臂自動取出不同食材盒,將食材倒進鍋內炒製,並適時精確加入各種調味料。整個過程耗時約2至3分鐘,完成後會自動上碟及清潔炒鍋。全程自動化操作,只需廚師事前預備合適的食材及調味料。

餐廳現時主要供應中式菜品,包括宮保雞丁、黑椒牛柳、醬椒蒸豬手等各式風味小炒及蒸菜。藉助機械人的靈活性,餐牌不時更換,以此保持食客的新鮮感。菜品的素質也因為全自動化而可以保持高水準。餐廳所使用原材料均經過高標準挑選,定價比較大眾化,學生也消費得起。那天我嘗試的幾個家鄉菜式各有風味,很難想像是隔着一道玻璃的幾台機械設備炮製的。唯一要挑剔的是太多即棄餐具,不夠環保。

餐廳現時主要供應中式菜品,包括宮保雞丁、黑椒牛柳等各式風味小炒及蒸菜。

作為飲食業多年的從業者,Rena在之前的經營過程發現中餐館面臨諸多問題,包括人才短缺及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她想到可以將烹飪交由自動化的機械人完成,進而將正宗中餐帶到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此想法與幾位港大工程系畢業生不謀而合,終於開發了機械人廚房並在香港面世。

燧記廚房的開發團隊表示,機械人只是幫助炒菜的工具,食材管理仍需廚師調校和監控。機械人並不能取代廚師,旨在減輕炒菜和拋鑊過程中造成的勞損,省卻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讓他們創作和改進菜式,最終將烹飪由體力勞動的技藝變為腦力勞動的藝術。餐廳中文名中的「燧」字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即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而英文Hestia則是希臘神話的女灶神。創始人藉由兩個傳說中的神祇希望通過結合人手和機械,帶來中餐革命。陳教授的目標是發展中餐連鎖店,之後是瞄準全球市場,長遠更會進入家庭。他說公司業務包含食材的供應和配送,從香港出發,進軍大中華和世界,抱負不凡。

餐廳所使用原材料均經過高標準挑選,定價比較大眾化,學生也消費得起。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笑看風雲觀天象、安時處順樂逍遙──專訪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笑看風雲觀天象、安時處順樂逍遙──專訪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
  • 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圖輯──2021大灣區新商機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圖輯──2021大灣區新商機
  • 百年「高街鬼屋」Century-old “High Street Haunted House”百年「高街鬼屋」Century-old “High Street Haunted House”
  • 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舉行 專家聚焦大灣區新商機各抒己見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舉行 專家聚焦大灣區新商機各抒己見
  • 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2021大灣區新商機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2021大灣區新商機


文灼非

現任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曾在《信報》服務超過20年,先後出任日報政治評論版編輯、助理總編輯、《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政治與行政)。1994年獲獎學金赴美國佛羅里達洲The 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修讀傳媒管理課程。2000年同時獲選為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學人(Nieman Fellow)及史丹福大學奈特新聞學人(Knight Fellow),當年決定赴史丹福遊學一年。2007-2016年擔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兼校董。2006-2010年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會長,現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外務委員會委員。其他公職包括嶺南大學中文系顧問委員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顧問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恒生大學企業傳訊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書展顧問委員會成員等。2011-12年獲花旗獎學金入讀清華大學EMBA媒體班。作品有《香江百人志》、《名家論中國》、《中國采風》、《香港情懷》、《採訪心影錄》、《同學@香港》等。2016年獲頒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2019年12月獲香港恒生大學頒發君子企業家獎。
View all posts
標籤: 機械人餐廳燧記廚房西營盤陳冠華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