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八集的《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視頻節目將於YouTube頻道播出。節目播出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接受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先生專訪,獨家分享今次拍攝節目的前因後果及選校原則,並介紹製作團隊成員。
郭位教授以大學校長身份訪問全球頂尖大學,與多位大學校長對談,探討世界各地的教育特點、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對了解現今大學共同面對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路向,別具參考價值。以下是文灼非社長專訪郭位教授的內容摘要。
走訪頂尖學府 了解全球高等教育脈搏
文灼非社長(以下簡稱文):很高興採訪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談談他的創舉。為什麼是創舉呢?在我印象中,從來沒有大學校長走訪全世界的頂尖大學,首先恭喜郭位校長成功。請問《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訪談系列,與你最近出版的著作《心件》有沒有關係?
郭位校長(以下簡稱郭):當然有關係。我們籌劃這個系列已經好幾年,跟我的《心件》關係非常大。我們提到國際化,絕對不限於語言,而是時間、地理位置的國際化。更重要是,我們跟世界各地的先進交流、學習,了解全球高等教育脈搏,正是計劃此節目的原因。
文:節目籌備期間,你是用什麼原則挑選學校及地方?又怎樣設定走訪國家的路線?
郭:我們當然很重視跟城大有交流的學校,而且這些學校都是世界一流。部分學校有很長的歷史,好像柏林洪堡大學,令人印象深刻。今天(2022年3月14日)剛好是愛因斯坦生日,柏林洪堡大學跟愛因斯坦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選取這些學校,因為與城大有長期交流及互動,並且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至於這個活動,我們訪問很多大學校長,還有少數中學校長,其中有三個來源。第一,這些校長到訪城大後,我們做了訪問。另外,我到各地去演講時,順便做訪問。疫情也幫了忙,讓我們可以做視像訪問。以上三種訪問混合一起,便完成這個節目。
文:做節目需要好團隊,你的團隊有什麼人?
郭:我為此非常驕傲,而且運氣也不錯。從籌劃、拍攝、剪接、推廣,主要是城大的何舟教授帶領團體,我覺得非常了不起。團體成員有何舟教授、學生,以及教職員,完全由城大一手包辦。我們的設備也不錯,所以也用自己設備來做。
提倡教研合一 教學與研究並進
文:我知道各間大學對教學與研究,各有不同的着重點,請分享你對高等教育的教研合一發展,與城大走的路有什麼關係?
郭:提及教研合一,我覺得美國大學做得最好,但柏林洪堡大學卻最早提出。至於香港、亞洲其他地方,嚴格來講教研合一做得不太好,因為着重排名關係,有的老師可能只做研究,有的老師只做教學。
教研合一的關鍵是,大學一定要做研究,因為對學習有幫助;同樣道理,教授應該結合學習和研究,所以多年來我主張教研合一很重要。如果不研究,你教什麼呢?如果不教學,個人研究又有什麼意義?
大學推動科研 引領社會向前
文:你能否從受訪大學取經,來提升城大的教研發展?比如你採訪了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兩間大學與當地工業關係非常密切,請你談談大學與工業發展的看法,大學如何把大學研究,轉化為實用技術?
郭:一般來講,大學教育研究要幫助旁邊的社會,這句話完全正確。大學應該帶領、幫助社會。一般人可能沒注意,怎樣定義所謂旁邊社會的boundary(界限) 。世界有很多出色大學,部分以工科出名,雖然附近沒有工業界,但是擴展到500英里,或者到1000公里便有,所以說大學沒有界限,不一定局限於一公里之內。德國很多大學,跟旁邊的工業界密切結合,比如柏林洪堡大學的合作項目,並不限於柏林市,而是在柏林以外。
這種形式在美國部分學校特別明顯。一般人對美國大學的了解,都是Ivy League(常春藤聯盟),但美國的主力大學,其實是land-grant university(贈地大學),比如普渡大學、伊利諾大學。就算大學附近沒有工業,但學校對工業界發展貢獻良多。我們認為,大學應該帶領社會,而社會定義應該更寬廣。
全球大學面對共同挑戰
文:我知道郭校長曾經前往印度,採訪德里印度理工學院,它培養很多科技人才,好像MIT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不過,聽說近年的學生寧願留在印度,也不去美國矽谷發展。記得20年前,我在史丹福大學做一年學人,碰到很多印度精英,而且在矽谷創業也多。為什麼這些學生寧願留在印度創業,創辦獨角獸企業,也不去外國升學,甚至不讀博士,寧願賺錢?根據印度的採訪經驗,對你去年推出城大的「老虎班」有什麼啟發?
郭:問得非常好,如果要詳細回答,可以用好幾個小時,但簡單來說,這是對大學的挑戰。大學只為了提供學位,還是看學位的utility (效用)?不幸地,這個問題討論很少。我們常常注重某種學位,但是沒有注意效用。如果學生發覺大學未必能讓他們發揮潛能,為什麼要這個學位呢?對工業界來說,他們希望學生做事,而不是只有學位,所以要求非常簡單,就是我聘用了這個人,他能不能解決問題。在這種環境下,聰明的學生會自行選擇。
另一原因跟創業潮有關。創新與創業,本身跟學位沒有必然關係,就算出色如印度理工大學也有這個現象。香港亦類似,讀博士的人不多,日本也是,甚至美國學生,也不一定讀博士。這個現象為大學帶來挑戰,這也是我訪問世界各大學校長後,希望從中得到的答案。
大學應該經常更新,跟世界脈搏結合,最好由大學帶領世界,城大絕對不只為提供學位而存在。我相信你作為媒體先進,一定有深刻了解,你聘請的員工,一定希望他們有能力工作。
城大「老虎班」發揮學生潛力
文:「老虎班」的構想是受到這個影響嗎?
郭:「老虎班」希望學生更加接受挑戰,有機會與國際交流,讓他們知道潛力可以用創新方法發展出來。雖然我作為大學校長,但常常說大學學位不是最重要,希望「老虎班」可以達到目的。
文:從你的採訪經驗發現,不少國家的大學都是免費,對學生升學和研究幫助不少,過程中有什麼啟迪?大學學費與社會制度相關嗎?
郭:這個問題值得香港和各地研究。對於學費,基本上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美國式,學費是非常高,另一種是歐洲大陸式,學費非常低,幾乎免費。我們知道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高等教育也是,而且非常昂貴,問題在於這筆經費由政府提供,還是受教者支提供?美國認為是後者,歐洲大陸認為是前者,中間如何平衡,跟社會制度有關。這個問題值得商榷,但我覺得社會討論不夠。
文:你採訪過這麼多學校,請問在教學和研究方面,將來有什麼合作機會?
郭:我們跟這些大學合作挺多,經過這次交往更能擴大合作,包括跟中亞的大學訪問,其實它們非常有潛力,而且歷史悠久,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我們希望這次合作,讓城大教授、學生擴闊視野,正如剛剛提及,不要局限自己,經常說beyond boundaries(超越界限),發展潛力。對於這些合作 、訪問,我們有很大期待。
大學與中學做好銜接
文:我知道這次訪談系列,還包括台灣和香港的著名中學,例如郭校長的母校建國中學,以及香港拔萃女書院,可以談談中學教育跟大學教育的關係嗎?
郭:兩間學校都很獨特。建國中學有一個特色,類似我們的「老虎班」,就是一些中學生到大學上課,這不是代表催逼中學生補習,而是到大學進修,因為每個人發展速度不一樣,如果一個人發展比較快,不需要在學校限制他。這也是城大開「老虎班」的原因,為擁有特別才能、較強意向學習的學生提供特殊課程。
另外,中學跟大學很需要密切結合,因為大學是從中學收生,希望能夠銜接好。我訪問了幾位中學校長,也是希望了解不管是「老虎班」還是普通同學,怎樣銜接大學課業。其中一個重點是,有些課程不需要重複,另一個是讓同學更加了解讀大學之目的。同樣地,我們希望學生不是單純取得學位,而是得到生活學習。大學提供這個平台,說來容易,做來花費很多精神,所以我們訪問一些出色中學,一方面了解與社會合作,另一方面與中學一起結合。
文:我很高興看到城大舉辦「老虎班」,可謂開風氣之先,香港從來沒有做過,十分大膽,祝願校長成功。聽說你在準備下一個訪問的旅程,能不能透露計劃?
郭:現在是計劃之中,也沒有完全定案,就像我剛剛提到,我們很多訪問是透過視像進行,的確有一兩個訪談很令人興奮,可以拭目以待。
文:這個訪問系列很快與觀眾見面,大家密切注意,準備收看精彩訪問。謝謝郭校長抽時間對談,祝願《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在華人地區發揮重大影響。
香港城巿大學《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專頁:
https://www.cityu.edu.hk/beyond-bound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