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自覺覺他 有教無類──專訪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長惲福龍

自覺覺他 有教無類──專訪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長惲福龍

惲校長一再強調﹕「我的使命就是要做好筏可,甚至希望筏可他日能與拔萃、喇沙鼎足而立。」不過,他堅稱筏可即使成為名校,收生時也不會只着眼於成績,一定會堅持有教無類。

佛門網 作者: 佛門網
2018-07-28
一門超出

撰文:羅佩明 圖片:Tim Liu

標籤: 以身作則佛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因材施教基督徒大澳惲福龍意志力感恩心打坐比賽
惲福龍校長看似作風另類,言論大膽,然而他全憑一分感恩心,強調有教無類,將一所寂寂無聞的村校打造成備受認同的學界典範。
惲福龍校長看似作風另類,言論大膽,然而他全憑一分感恩心,強調有教無類,將一所寂寂無聞的村校打造成備受認同的學界典範。

雖然近60歲,最近又經歷了大手術,但看來精神飽滿!惲福龍校長本身是基督徒,卻因機緣巧合,自2009年開始出任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領航人,一做就是9年。他既讀《聖經》,也修佛學,不但拜觀音,還會向高僧行頂禮。他強調有教無類,直言筏可的學生多來自問題家庭,當中不乏邊緣少年與黑社會分子。

看似作風另類,言論大膽,但這位非常校長受訪時卻一再謙稱,自己並無甚麼過人本領,只是別人不敢做、不願做的,他都勇於嘗試,並能一直堅持。

過去9年,他能夠將筏可由一所寂寂無聞的偏遠村校,打造成為備受認同的學界典範,更是全憑一分感恩心。

「其實我並非傳媒描述的那樣偉大,要不是太太薪酬高,子女成績好,我也不會自願減薪,山長水遠到大澳工作,但正因我擁有一個美滿家庭,所以就要懂得感恩,為其他沒那麼幸運的家庭多做點事。」他語重心長地說。

坦誠、磊落、不虛偽、不矯飾。眼前的惲福龍,即使如他所言並無甚麼非凡本領,但也絕對是一位讓人敬重的好校長。

盡心盡力 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

惲福龍,人如其名,福運雙全。訪問剛開始,這位一身英國紳士打扮、說話風趣幽默的中學校長,就直認自己是個走運的人。「運氣這東西着實很有趣。同學們都知道,只要我在,就一定水到渠成,像某年參加校際問答比賽,我們一條問題都沒答過,結果卻取得亞軍,皆因其他學校不斷答錯,被扣了很多分。另一次是龍舟競賽,勁旅如雲,本來我們一直落後,豈料前頭的兩條龍舟在比賽期間相撞,我們就由原先的『包尾』變成第二。」

說來似是有點不可思議,但惲校長不諱言,他經常得到上天眷顧。

回想十多年前,他毅然放棄大學教授的高薪厚職,轉任直資中學副校長,只為抽多點時間陪伴子女。本來一心做其副校別無他想,但陰差陽錯,卻又造就了他與筏可的因緣。「我當中學副校長,要減薪兩萬元,但碰巧太太在商界發展理想,不斷升職加薪,所以家庭並無經濟壓力。起初我是打算當一輩子副校長的,然而三年合約屆滿後,基於某些預計不到的原因,我決定離開那所中學,剛好又看到筏可聘請校長,於是就去應徵。」

他回憶道﹕「應徵時,我完全沒考慮宗教問題,甚至在履歷上注明自己是基督徒,但佛聯會毫不介意。既然別人也不嫌棄我,我又計較甚麼?」惲校長坦言,雖然他是基督徒,但也會拜觀音,那是純粹出於一分尊重,就像我們尊崇一些歷史偉人一樣,而出席佛教典禮時,他更會按照佛教禮儀跪拜佛像及高僧大德。「記得當年覺光法師荼毘(舉行遺體火化儀式),我也有向他的靈柩跪拜,全因他對佛教有很大貢獻,着實值得尊敬。事實上,身為佛教學校校長,我必須盡心盡力為佛教做事。」

盡心盡力,換來的是一所叫人刮目相看的學校、一群完全脫胎換骨的學生。過往,除了大嶼山居民,相信沒有多少人認識筏可。惲校長接掌學校時,學生只得200多人,當中既有黑社會分子,也有隱蔽青年。但到了今天,筏可已搖身一變成為獲獎無數的知名中學,不少學生更因為認同筏可的教學理念,慕名而至。

惲校長表示,筏可近年的確拿過不少獎項,包括《南華早報》的 Student of the Year Award(Best Improvement)、民政事務局頒發的「最佳社會服務奬」,以及學界醒獅比賽冠軍等,全都是同學們憑自己的天賦與努力換取回來的。「鬥成績我們一定鬥不過拔萃、喇沙,所以我會發掘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像運動、音樂及社會服務等等,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筏可能夠贏取那麼多獎項,並不是我了得,而是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得』。」

惲校長相信堅定的信念是成功要訣。他每天5點起床,只睡4小時;又以身作則,為鍛鍊學生意志,每星期跟同學一同行山跑步。

堅定的信念,正是成功的要訣

很多時候,堅定的信念甚至比能力更為重要。「我不是一個特別了得的人,沒甚麼真知灼見,但我決定做的事,一定做得到,就像我決定每天要5點起床,就能5點起床。」家住火炭的惲校長,坦言天天只睡4小時,直至今年初心臟出了問題,才睡多一點。

為鍛鍊學生的意志,校長更以身作則,每星期跟同學們一同行山。「我堅持每星期行山兩天,帶領學生由大澳走上寶蓮寺。最近身體出現了一點毛病,要稍事休息,於是我就拿起佛光山送給我的《菜根譚》語錄,每天背誦一句,那麼,我今天就會比昨天懂多一點,明天又會比今天懂多一點。無論如何,我要自己天天都有進步。只要你做得到,學生自然就會信服。」

身體力行,不怕艱辛,無非是要讓同學們明白,凡事都要一點一滴的累積。「8年前我決定參加『毅行者』,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假如我對學生說,只要你肯用功讀書就必定成功,他們是不會相信的。因此,我就自發去做一件我從來沒做過的事(參加『毅行者』),證明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他補充說﹕「我以前從來不運動的,最討厭出汗,只喜歡坐在沙發上,喝喝茶,聽聽音樂,談談哲學。然而,要是我不肯出汗,就無法贏取孩子們的心,所以我毅然參加『毅行者』。第一年我用了47小時43分完成全程,僅僅符合資格而已,但我曾對自己說,假如第一年能按照大會規定於48小時內走畢全程,以後我都會繼續參加,結果就連續跑了8年。」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想成功,就要積聚成功的種子,對此惲校長自有他的一套方程式﹕「0乘以任何一個數字,結果都是0﹔但即使小如0.001,再乘以另外一個數字,答案都不會是0。」那就是說,不管你走得多慢,肯走至少也能寸進﹔相反,永遠不踏出第一步,便只能停留在起點。「就算是最愚笨的人,只要肯慢慢累積,也會取得成果。別跟我說你出身自破碎家庭、來自Band 3學校,這全都是失敗的藉口。失敗者有100個失敗的理由,但成功人士只得1個成功元素,那就是意志。」

懷着一顆感恩心,努力回饋社會

意志力固然是成功必備的條件,而感恩心更是成就一切的最大動力。惲校長不諱言,若非妻子能幹,兒女成材,讓他無後顧之憂,他絕對不會為筏可付出那麼多,所以他每天都是懷着一顆感恩心,努力回饋社會。「一個人懂得感恩,自己也必有得着,像我們有位女同學,因患上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症,經常要進出醫院,假如她要埋怨,每天都可以埋怨,但這樣做定會令她一生痛苦。故此,我要讓她學懂感恩,感恩能得到老師悉心照顧,感恩有我這個校長爸爸痛惜她。懂得感恩,自能得到更多快樂,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好處。」

正因懂得感恩,深明幸福並非必然,惲校長無論工作有多忙,都會盡量抽時間陪伴家人。「難得太太不介意我減薪來大澳當校長,也不計較我用那麼多時間為同學們做事,我當然要多點陪伴她。另外,我每個星期六都會與母親共度周末,星期日又會接岳母到我家。我既要做個好兒子、好女婿,更要做個好丈夫、好父親。就算只得兩天假期,我也會遠赴英國探訪在那邊求學的女兒﹔太太每次公幹回港,我也會到機場接機。」

他續說﹕「每天駕車到大澳上班,來回需要四、五小時,其實是很辛苦的,不過我願意堅持。太太曾叫我一個人搬出來住,但遭我拒絕,因為一旦這樣做,就會家不成家。只要我願意犧牲時間,就能保有一個完整的家。」

惲校長明言,現時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筏可成為眾人的楷模。「我希望有一天可向人家說,連筏可也能做得到,你沒理由做不到。」為此,他經常邀請其他學校到筏可比賽交流,又安排學生出外參加各項體驗活動,讓同學們有更多學習機會,從而提升自己。最近,他更在校內推動禪修,帶領全校學生一起打坐,藉此鍛鍊孩子的心智。「也許同學們這一刻覺得打坐沒甚麼用處,但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可能就會發現打坐能讓他們平靜,安然面對困境。」

除此之外,惲校長又特意挑選了儒釋道三句格言,作為勉勵學生的座右銘,那分別是儒家的「克己復禮」、佛家的「自覺覺他」和道家的「上善若水」。他解釋道﹕「所謂『克己復禮』,其實很簡單,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因此我經常勸告學生少看Facebook的八卦資訊,花多點時間讀書。至於『自覺覺他』,意思是自己覺醒後,再去啟蒙他人,讓他人覺醒﹔而『上善若水』這一句,更是寄語同學們要像水一般至善至柔,不要衝動魯莽。」

有老師問惲校長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照顧那些問題學生。他說:「當他們來到我面前,我實在不忍心將他們拒諸門外。」

敢作敢為的強人校長,其實是位不折不扣的仁者。

惲校長一再強調﹕「我的使命就是要做好筏可,甚至希望筏可他日能與拔萃、喇沙鼎足而立。」不過,他堅稱筏可即使成為名校,收生時也不會只着眼於成績,一定會堅持有教無類。「如果只收成績優異的學生,那麼真正需要幫助的一群,又由誰來照顧?那豈不是忘卻了初心?」 他不否認,筏可的學生大都來自破碎家庭,通常都比較憤世嫉俗,因此,他希望這群孩子能夠在學校得到他們所欠缺的關懷與溫暖。即使是已經離校的同學,惲校長也會與他們保持聯絡,有需要時更會提供協助。

顏昭騏同學認為校長是個事事親力親為的人,每一件事都一定要盡力做好,不輕言放棄,這點大為觸動他。

「曾有老師問我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照顧這類問題少年,並建議把資源投放在質素較佳的學生身上,讓學校有更好的發展。聽後,我就這樣回答﹕並不是我選擇他們的,但當這些孩子來到我面前,我實在不忍心將他們拒諸門外。」只是寥寥數語,卻足以證明,敢作敢為的強人校長,骨子裏,其實是位不折不扣的仁者。

同學們眼中的校長爸爸

顏昭騏,個性內向的中三男生,因承受不了Band 1中學催谷成績的壓力而轉讀筏可。經過兩年學習,加上校長鼓勵,無論在性格上或學業上都有顯著改變。

顏同學認為校長每事事親力親為,不輕言放棄,這點大為觸動他。

「當初轉讀筏可,也是因為聽聞校長的事蹟,知道這所學校會因材施教,不像一般中學那樣只着眼於成績。面試時,校長已承諾與我們結伴行山,一起由大澳走上寶蓮寺。起初我也感到非常吃力,因為我跟校長一樣,是個不愛運動的人,但由於校長不斷鼓勵我堅持到底,結果也能完成全程。」

「校長是個事事親力親為的人,言出必行,這一點最能觸動我。我這個人經常只說不做,但後來受到校長感染,也會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輕言放棄。」

陳芷翹,來自新移民家庭的中四女生,患有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症,心律失常,經常進出醫院。曾於Band 1學校就讀中一,轉讀筏可至今已近四年。

陳同學在筏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愛──來自老師、來自校長。校長的鼓勵使她感到受重視,分外感動。

「筏可跟以前的學校有很大分別。在這裏,無論老師、校長都會像家人那樣關心你,尤其是校長,當他知道我身體有問題,就讓我暫居學校宿舍,並鼓勵我每天嘗試步行上落。日子有功,我的健康也因而得到改善,自此更有信心參與各種活動。校長的鼓勵,使我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得到關愛。」

「事實上,校長自己也經常做運動。雖然他本身不愛運動,但為了鼓勵我們,每年都參加『毅行者』,由此可見他是真心對待學生的。正因為他願意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個好榜樣,所以令我分外感動。」

Marco和Jalen都是菲律賓籍的學生,受校長鼓勵,更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比賽。

Marco,菲律賓籍中三男生,性格害羞,缺乏自信。入讀筏可後開始對運動產生興趣,最終更成為了學校籃球隊、欖球隊及田徑隊的骨幹成員。

「我很喜歡校長,因為他待我們如子女一樣,就像我們的爸爸。他不時鼓勵我們作出新嘗試,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潛能。我以前很害羞,不愛與同學交談,也不願意參加學校的活動,但校長對我說,如果你肯嘗試,可能會有新發現,說不定會改寫你的未來。」

「在筏可,我學懂做事必須認真,不能兒戲,有機會一定要好好珍惜。」

Jalen,菲律賓籍中四男生,自小酷愛音樂,也具歌唱天份,但一直不曉得自己有這種潛能。經校長鼓勵,近年積極參與多項音樂活動及歌唱比賽,表現備受讚賞。

「校長時常對我們說,如果你很想做一件事,就放膽去做,不一定要與學業有關,只要是你熱切追求的東西就好。在這方面,校長一直給予我們很多機會。去年,我就參與了英語音樂劇《釋迦傳》的演出,起初還擔心自己會怯場,結果表現比預期的好,令我信心大增。」

「儘管校長在台上訓話時很有威嚴,但平時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沒有架子,很易相處。」

原刊於佛門網,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一畝心田,百花盛放一畝心田,百花盛放
  • 校長論壇:儒家文化如何實踐於生命教育中?校長論壇:儒家文化如何實踐於生命教育中?
  • 惲福龍校長x何漢權校長:怎樣更有效培養非華裔學生?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學生自信是如何建立的?惲福龍校長x何漢權校長:怎樣更有效培養非華裔學生?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學生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 雷吳偉儀X惲福龍:如何幫助基層學生打好英文基礎? 學生問題根源在家庭 需要關愛雷吳偉儀X惲福龍:如何幫助基層學生打好英文基礎? 學生問題根源在家庭 需要關愛
  • 三千里路汗和血:爵士起動三千里路汗和血:爵士起動


佛門網

《楞嚴經》有云:「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十方諸佛,取首楞嚴三昧而通達勝妙莊嚴之路。佛門網今撮取其意,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一門張開,連接莊嚴佛道,智慧人生,彈指擁有。十方名家專訪,專欄創作匯萃,時事新知,精彩影音,禪思妙趣,洗滌你我‎心靈‬。願閱者念念分明,啟迪覺悟人心。
View all posts
標籤: 以身作則佛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因材施教基督徒大澳惲福龍意志力感恩心打坐比賽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她,尋訪蜀漢英雄她,尋訪蜀漢英雄 廖書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