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獨立思考和學問

獨立思考和學問

我自小明白自由的重要,但任何人不應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侵犯別人的自由。因此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人類最大的「平等的自由」。

何濼生 作者: 何濼生
2019-11-26
文明路幸福路

標籤: 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Maslow天下為公孫中山學問平等的自由永不滿足獨立思考
我思考這題目多時,決定不能接受西方爭權奪利式的民主體制。(亞新社)
我思考這題目多時,決定不能接受西方爭權奪利式的民主體制。(亞新社)
0
SHARES
663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學問」是很中國的詞彙。「很中國」是指有內涵、有哲理。中國人造字,以止戈為武,寓示真正的武者是要停止戰爭,而非耀武揚威。「學問」是由「疑」生「問」而由「問」生「學問」。我嘗試找學問這詞的英譯,卻只能找到Knowledge,Knowledge倒譯回中文是「知識」。由「疑」生「問」而由「問」生「學問」的內涵不見了。

人類追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多年前,當時我仍在學生時代,我就養成了「好疑好問」的習慣。我最喜歡跟傳教士辯論,跟老師討論,和找尋書本上的錯處。時至今天,我這「好疑」的習慣從未有變。我質疑書本中Maslow的人類需求層次論;也質疑經濟學的人類欲望無窮論。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提出人類需求層次論,與中國人傳統說法「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不謀而合,都說人的基本需要滿足了,才會追求更高層次、如榮譽和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的滿足。我認為Maslow和傳統說法都是「想當然」,未經科學驗證。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bhijit Banerjee和Esther Duflo著的《貧窮經濟學》(Poor Economics),就列出不少例子,證明不少窮人寧願捱餓,都要在婚禮喪禮等人生大事上做得夠體面。但是,生存不是說最基本最重要的麼?為何有人會因網上欺凌而自殺呢?

我在港大讀經濟的時候,就反對經濟學的「永不滿足」假說(non satiation)。我提出人生以有限的生命時間,不可能對任何產品有無限的需求。有人說:人對產品的素質可以有無限的渴求。然而,經過分析和觀察,我的結論是:生理上的需求有限;心理上的需求也有限,但如何滿足則是由文化決定,某些文化下,人會花費大量資源追求心理上的滿足,但巨大花費得來的滿足,其實跟常人花費得來的滿足沒有多大分別。

我認為人性有一致性,但因文化背景不同,同樣的需求,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對應。我們都要吃,但回教徒不視豬肉為食物;我們都要人家尊重和肯定,但有人要擁有超豪華遊艇才覺得被人尊敬。產品有一定的素質固然重要,但所謂對產品的素質有無限的渴求,不過是無中生有的心病而已。

今天香港有一種說法,指香港已步入「後物質時代」,香港人不再滿足於衣食衣住行等物質上的富裕,而是比前人更有理想。我不認同這種論述。古代人早已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人生目標,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孫中山先生畢生視「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為社會進步的目標。我不信今天港人所追求的,比先輩追求的更崇高。

人類應追求平等的自由

今天香港人普遍彌漫着恐共抗中的情緒。香港人多視中國一黨專政為獨裁和極權,並渴望能過渡到西方式民主的政體。我當然不認同專制和極權。我認為平權和限權都十分重要。執政者不能高高在上,不受制衡,這就是限權;人人都應該享有同等的政治和經濟的權利和平等的社會地位,這就是平權。

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所以普世價值的確存在,並無中西之別。我自小明白自由的重要,但任何人不應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侵犯別人的自由。因此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人類最大的「平等的自由」。我響往的,不是徒有選舉形式的政體,而是最能給人民最大的「平等的自由」的政體。我1973年上研究院攻讀博士的時候,曾想過以探索什麼是理想的政體為博士論文的題目。我思考這題目多時,決定不能接受西方爭權奪利式(adversarial democracy)的民主體制,2010年還出版了一本Public Governance in Asia and the Limits of Electoral Democracy的專書。由於個人對誰人執政無法控制,我認為比選舉更重要的是限權。即是要有機制防止濫權和極權。我寧取以高透明度的程序和標準選拔一個國家或任何政體的領導人。

表一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儘管在「人民發聲和政府問責」中國大陸排名仍然低,然而自2013年起所有指標都顯示中國的公共管治近年都有不錯的進步。而且即使在政府問責上,中國也並非想像中差勁。新加坡副總理2015年就公開稱中國有非常獨特的辦法處理官員和政界人員的問責(Chen, 2015)。我想這是使人告慰的,也應可減少港人的憂慮。至於香港,其實全部個指標自回歸以來都見進步,印證了一國兩制的成功。

參考文獻:

Dingding Chen (2015)How China holds politicians accountable, Today Online

更多精采文章

  • 江宜樺:儒家思想對現代政治的影響江宜樺:儒家思想對現代政治的影響
  • 全球正義與普世價值全球正義與普世價值
  • 中學生結人鏈 波羅的海之路中學生結人鏈 波羅的海之路
  • 袁尚華:亂世中如何找回自己?袁尚華:亂世中如何找回自己?
  • 辛亥革命108周年紀念 紅樓升旗 Flag Raising at Red House on 108th Anniversary of 1911 Revolution辛亥革命108周年紀念 紅樓升旗 Flag Raising at Red House on 108th Anniversary of 1911 Revolution

0

何濼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經濟系,多倫多大學經濟學碩士及博士。專攻政策研究,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其後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2年,1995年轉到嶺南大學任職經濟系教授,並兼任系主任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何氏退休,但仍以兼任型式繼續其研究及教學工作。2016年9月轉職香港珠海學院為商學院院長;2019年何氏重返嶺南大學。現時是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兼任高級硏究員。何氏的研究以政策分析為主,學術論文約百篇,專書數本,涵蓋經濟、政治、心理,和教育等領域。先後獲政府委任為中央政策組兼任顧問、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香港成員、醫院管理局衛生服務研究委員會成員、香港金融研究所顧問團成員、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成員。從1999至2007年歷任香港經濟學會會長;2009至2013年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及倡議委員會成員。2016年獲特區政府頒銅紫荊星章。
View all posts
標籤: 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Maslow天下為公孫中山學問平等的自由永不滿足獨立思考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策劃出版的兩本1950年代攝影鏡頭下的香港及新加坡攝影集。(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流光迅影香港情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2
馮康醫生表示,若香港能普及接種率,加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有效,預計到年底疫情應該有希望受控。(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醫療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習近平說,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觀察者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鄭永年:盼中國深度開放 可改變亞洲格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蒙代爾生前曾說過一些「金句」,為美國傳媒津津樂道。(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蔡英文(前中)4月15日在招待美國代表團晚宴上表示,她期待深化台灣和美國的夥伴關係。(蔡英文facebook)
大中華視野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 盧兆興
2021-04-19

影片

  • 金耀基教授: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 未來願景是建構現代文明強國
  •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最早闖進大灣區建發展平台 有志者想創業創新須走出舒適圈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 張炳良教授:香港原有普選路線圖已窮途末路 中央提出新軌道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為大灣區引進外國大學資源 趁西方反華浪潮搶先吸納傑出學人
  • 雷鼎鳴:中國敢於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團結世界多國迎接中美新冷戰
  •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 袁彌昌:21世紀民主與專制效用之爭 新冷戰下從現實主義看中美關係新發展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 本社編輯部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黑與白黑與白 常霖法師
  •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丁望
  • 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 本社編輯部
  • 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 益行
  • 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 楊興安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明德格物明德格物 陳家偉
  •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張建雄
  • 中國霸權?中國霸權? 陳文鴻
  • 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 王永平
  • 陶傑:王夫之死陶傑:王夫之死 編輯精選
  • 悼花園街悼花園街 黃珍妮
  • 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8-18 months for Aug 18 Rally Prompted Global Condemnation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楊必興 P H Yang
  •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本社編輯部
  • 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 湯文亮
  • 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 屈家妍
  • 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 施永青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