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是孫中山早期從事社會活動的地方之一,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留下孫中山當年活動的史蹟,成為「澳門歷史地區」的組成部分。本文首述孫中山與澳門的關係,次述澳門的孫中山史蹟,兼及一些相關地點的介紹;由於香港、澳門、香山三地相鄰,孫中山當年往返於三地之間,這些史事和史蹟都是互有關連的。
孫中山與澳門關係述略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1887年入香港西醫書院,在校五年,課餘常往來於香港、澳門兩地。1892年秋畢業後,應澳門鏡湖醫院的邀請,到該院任職,成為澳門首任華人西醫師。同年12月,他在澳門大街仁慈堂附近(後遷草堆街)開設中西藥局,行醫治病,由於醫術精湛,貧窮病人免收診費。又贈送藥品,因而頗受歡迎。後來澳門一些葡萄牙籍醫生藉口他沒有葡萄牙文憑,禁止他為葡人治病,極盡刁難排擠之能事,翌年9月,孫中山在《鏡海叢報》刊登移交中西藥局事務聲明,旋即離開澳門,轉往廣州行醫。
1892年間,孫中山在澳門報紙上發表〈致鄭藻如書〉,這是現時所見孫中山議論時政的最早作品。1893年7月,孫中山的葡萄牙籍好友飛南第(Francisco H. Fenandes)創辦《鏡海叢報》,該報的中文版有關於孫中山的報道。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策劃廣州起義;同年10月27日,孫中山因廣州起義機關被清廷破獲,離開廣州,取道澳門,前往香港。途經澳門時,飛南第曾幫助他脫險。11月間,《鏡海叢報》報道了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同年9月8日,委馮自由、李自重等人赴香港、廣州、澳門等地聯絡同志。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辭職後偕同女兒和秘書宋靄齡等,於5月22日從香港抵達澳門,受到澳門各界人士隆重歡迎。孫中山一行應邀下榻於「娛園」,即現時盧廉若公園的春草堂。葡萄牙駐澳門總督及澳門中葡各界人士曾分別設宴,歡迎孫中山。5月25日,孫中山參觀了鏡湖醫院;27日,離開澳門。
1913年6月16日,孫中山與眷屬乘瑞泰輪船抵達澳門,入住龍嵩街其兄孫眉的居所。20日,離開澳門前往香港;在澳期間,曾陪伴病危的長女孫娫;同月25日,孫娫在澳門去世。此後孫中山沒有再到澳門,澳門在他逝世後成立了國父紀念館及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澳門是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及其兒女長期居住的地方,因此孫中山家屬與澳門也有密切的關係。孫中山的如夫人陳粹芬,也是在澳門與孫中山認識的。1913年3月,孫中山長女孫娫因患重病,從美國回到澳門療養,數月後病逝。
1915年,孫中山與盧慕貞正式解除婚約,盧慕貞與兒女到澳門投奔孫中山的兄長孫眉,從此一直在澳門居住。孫中山的長子孫科,從小跟隨母親在澳門居住,長大後從政,亦常往來澳門,曾兼任澳門中山紀念中學校長。孫中山次女孫琬與其夫戴恩賽,也曾長期在澳門居住,並出任鏡湖醫院慈善會董事。
1915年2月11日,孫眉在澳門病逝,享年61歲。1952年9月7日,盧慕貞在澳門病逝,享年85歲,葬於昔日孫眉經營過的氹仔農場附近的百花村孝思墳場。1979年,孫琬在澳門去世,享年83歲。1991年4月9日,孫中山的外孫女戴成功在澳門病逝,享年69歲。
孫中山在澳門的史蹟
1.水坑尾巷14號──1890年間,孫中山常在同學楊鶴齡的澳門寓所內,與楊鶴齡、陳少白、尢列等志同道合的學友聚會,議論時政,針砭朝綱,親友戲稱他們為「四大寇」,該處因而稱為「楊四寇堂」。
2.鏡湖醫院──澳門華人最早創辦的非牟利慈善醫院,位於澳門市中心連勝街。1871年由澳門華人集資創辦,其後20年間,院內醫生均為中醫,至1892年孫中山就任後才開始設有西醫。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今北京)病逝;3月29日,各界人士冒雨在鏡湖醫院參加追悼會,當時澳門人口只有10餘萬,參加追悼會的人數多達2萬人。現時鏡湖醫院大樓正中心處,嵌有孫中山肖像;花園內設置孫中山銅像,供人瞻仰。
3.議事亭前地14號──孫中山曾在此開設「孫醫館」,並居於其內。議事亭前地原是明朝官員處理在澳葡人事務和傳達政令之地,因曾有議事亭而得名,現時是民政總署所在地,澳門居民通稱為「噴水池」。
4.草堆街8號──當年中西藥局所在地。1892年秋,孫中山到澳門出任鏡湖醫院新設的西藥局義務醫席,成為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經吳節薇擔保,孫中山向鏡湖醫院借款2000銀元,同年12月18日,在草堆街8號開辦中西藥局,兼售中西藥物,包括自行加工的中西成藥,並代鏡湖醫院向平民施贈西藥,以償還借款利息,而借款本金則由吳節薇代還。翌年9月,孫中山前往廣州,中西藥局交由陳孔屏代理;1896年,再由吳節薇擔保,以中西藥局名義向鏡湖醫院借款2400銀元,其後孫中山於1919年償還這筆款項。
5.鄭家大屋──約建於1881年,在澳門龍頭左巷10號,是近代中國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住所,他在這裏過着隱居的生活。1890年前後,鄭觀應與孫中山交往甚密,所著《盛世危言》,對孫中山的思想有深遠影響。孫中山撰〈農功〉一文,亦被收入《盛世危言》之內。鄭觀應在編著《中外衛生要旨》時,曾得到孫中山的幫助。孫中山撰〈上李鴻章書〉,鄭觀應專為此事寫信給盛宣懷,對孫中山稱讚有加,希望藉此使孫中山有見到李鴻章的機會。
6.盧廉若公園──1912年5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經香港、取道澳門回香山翠亨村,在娛園(即盧廉若公園)舉行的歡文會上,受到澳督、主教及紳商名流等一百多名中葡各界人士熱烈歡迎,並下榻於園內春草堂。
盧廉若公園簡稱「盧園」,坐落在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交界處,是澳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景色的名園。該處原為農田茶畦,由富商盧紹華購得,長子盧廉若大興土木,構築園林。盧紹華排行第九,該園遂有「盧家花園」或「盧九花園」之稱。後因盧家衰落,花園業權轉讓,1973年政府收購重建,翌年開放。
7.下環正街3號──該處曾是《鏡海叢報》社址。1893年,飛南第創辦葡文《鏡海叢報》,有中文版,報上發表評論時政的文章。
8.龍嵩街──該處原是孫中山兄長孫眉寓所所在。1913年6月,孫中山再次訪澳,下榻於兄長寓所。
其他與孫中山事蹟相關的地點
1905年9月,孫中山派馮自由到澳門,在荷蘭園和隆街21號設立樂群書室,作為同盟會在澳門活動的據點。另外,又以白鴿巢前地由義巷11號作為同盟會在澳門的通訊聯絡處。1909年冬,同盟會澳門分會在南灣街41號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同盟會澳門分會的重要據點──「濠鏡閱書報社」首先升起革命旗幟。該社設於白馬行釣魚台,是富商盧怡芳向澳門當局申請立案和設立的。1919年,孫中山派長子孫科在鵝眉街10號設立辦事處,以策應護法工作。
1923年,孫中山在澳門的葡萄牙摯友飛南第去世,安葬於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1952年盧慕貞逝世,亦葬於澳門舊西洋墳場;2005年,遷葬於中山市。
現時澳門有兩個紀念孫中山的場所:其一是「國父紀念館」,亦稱「孫中山故居」或「孫府」,原是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在澳門文第士街購置的一棟樓房,此後成為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和家人居住的地方。1930年代初因受軍火庫爆炸波及而損毀,改建成一幢三層廊檐式歐陸風格建築。1958年4月改為「國父紀念館」,並對外開放。門前匾額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字,上書「澳門國父紀念館」,東側小花園聳立着日本友人梅屋莊吉特意為孫中山鑄造的半身銅像,供人瞻仰。
其二是「孫中山先生市政紀念公園」,原為鴨涌河公園,位於西北馬路旁,1990年11月,澳門市政廳決定改為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並矗立一尊孫中山銅像。其景觀設施大致分為三部:
(一)東北部中式設計的人工湖、曲橋、涼亭和小樓;
(二)西南部西式設計的體育設施和溫室;
(三)中部的兒童遊樂場設施,並有回廊把園中的大部分景觀連接起來。
主要參考書目:
- 黎小江、莫世祥主編《澳門大辭典》,廣東:廣州出版社,1999年。
- 吳倫霓霞等編《孫中山在港澳與海外活動史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廣州: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1986年。
- 盛永華、趙文房、張磊編《孫中山與澳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 《孫中山先生史蹟在澳門及世界遺產之旅》(單張),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 《澳門世界遺產》(單張),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