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聯合國報告,特朗普2018年推出關稅後,中國佔全球工業份額只是24%,2024年27%,到2030年會是45%,美國能奈何麼?

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話時用「好自為之」作結,一般人認為雙方不歡而散。但我認為未到如此壞的地步,官媒的英文稿亦將好自為之翻譯成「act accordingly」。

特朗普當選後迅速着手組建下屆政府的領導班子,首選忠於他的候選人,國務卿一職提名了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魯比奧以極端反華立場著稱,與特朗普的抗華理念不謀而合,但缺乏國際外交經驗。

特朗普內閣人選強調美國優先,是否代表放棄大國責任? 提名魯比奧出任國務卿,他將面對什麼挑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不少經濟學者都預測,特朗普政府將一如既往持續打壓中國,甚至乎變本加厲。但特朗普的強力支持者馬斯克被外界視為立場親中,近幾年擴充其中國的生意。

反華的美國議員魯比奧獲特朗普提名擔任下一屆華府國務卿,會否加強圍堵中國?馬斯克在中國佔有不少利益,將如何擔任中間人?一起聽聽黃錦輝教授怎說。

中國在貿易戰可勝,企業和海外資金可保,但香港的繁榮安定難守。這或許會是特朗普上任後對華最易取勝的戰場,可借之在國內外建立聲威。而且這只會是第一仗,4年任期加上他期望的第3任,中國會面對美國長期的攻擊。

美國阿肯色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科頓周一提出《香港難民保護法》,建議為香港居民提供「優先難民保護」資格。迄今,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已先後推出了四部旨在為香港人「提供庇護」的議案。

繼美國上周宣布制裁11名中港官員後,中國作出反制行動,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宣布制裁11名美國政客,其中包括魯比奧等五名美國參議員及一名眾議員。

儘管美國參眾兩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仍要交總統特朗普簽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