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際化

內外交困,香港也應該來一次思想解放,重新檢視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和獨特地位。(亞新社)

香港也要思想解放

在港英年代,港人的「共識」是沒民主但有自由;雖然手中無票,但港人卻可以百無禁忌,對政府施政放言高論。不過現在大家感到的卻是一股壓抑,一切要小心翼翼、好自為之的氣氛。表面的平靜,掩蓋不了社會內部的焦慮。

然而由於香港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關係,令觀察與調整成為兩個可有可無的過程──大部分事情是先有立場和結論,令當權者必須無視一些客觀現實,很多事亦不由得他們去細想。(Shutterstock)

特區政府的決策赤字

無論是自身使然,抑或是外國的計謀,特區政府的決策循環的確是受到干擾。建制的最新一個說法是,目前股市萎靡是由於23條立法的關係。筆者希望這只是個權宜的說法,否則又再證明建制已深陷於自己想出來的論述之中。

在那個百業待興的年代,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以黎錦超教授為代表的先賢們架起了中外建築學術界的橋樑,增強了國際學者對內地建築學的認知。(香港大學圖片)

受益「後生仔」的感想

在那個百業待興的年代,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以黎錦超教授為代表的先賢們架起了中外建築學術界的橋樑,增強了國際學者對內地建築學的認知。30多年前先輩撒下的種子,在今天結下了豐碩的果實,讓筆者這樣的年輕人受益。

早前首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舉行,報名人數遠超過大會8000個名額。(作者提供圖片)

跑遍大灣區

馬拉松作為參與人數眾多的體育活動,日後「大灣區大滿貫」可由香港牽頭主辦,因香港的海外跑手佔比較多,所以是最有條件造就這項既國際化,又屬區域性的體育盛事。

今天「紐倫港」幾近歷史名詞,香港多方面的世界排名持續下滑。(Shutterstock)

說好香港國際化故事

為了證明融入大灣區(「大陸化」)跟踏足世界舞台(國際化)兩者並非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特區政府可參考現時國際研究機構採用的準則,制定一套量度香港增加國際化的準則,以事實令「唱衰」香港的人收聲。

香港大學是為「為中國而立」還是為 「為香港而立」?這問題在港大建校之後的半世紀中爭論不休。(Shutterstock)

解讀港大「世紀之問」

自百年前「為中國而立」這命題的提出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對「港大為誰而立」提出了不同的說法,他們有是為了考量昔日大英帝國的利益,更多的是基於對國家和香港的的關懷和熱愛。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假如把大學看成是純粹為香港服務,就是自貶身價。(灼見名家圖片)

香港高等教育之國際化

香港這個城市的國際性,大學是一個重要「陣地」。香港能夠有相當規模的外地學生,應該珍惜,即使將來不繼續留在香港,他們也是香港的親戚,非常寶貴的親戚。香港給他們的是怎樣的經歷,至為重要!

香港國際化的開放、包容,為的是多元化。(亞新社)

真正國際化

過於執着中央的要求建設大灣區,卻丟失了國際化的發展,也連累廣州、深圳在大灣區裏缺乏香港國際化的助力,於國於港無益,且東亞會少了國際大都會。

只要你在大學校園走一圈,便可觀察到外國學生比以前的確多了,但本地生、外國生、內地生各組成自己的世界,多收外國學生並不就是國際化的表現。

國際化的迷思

到某地走一個「白鴿轉」 又如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旅行團」名義上是交流,不過是一大團人浩浩蕩蕩出外見世面,最終在於觀光罷了,又怎能令大學國際化?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