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槐

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恒生銀行前總裁高級顧問,曾出任恒生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獲頒卓越公關專業人員大獎、傑出體育推廣貢獻獎及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金獎4次。現為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理事、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顧問,亦曾擔任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主席、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已在六大洲完成100多個馬拉松,包括「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orld Marathon Majors)賽事,是首位跑畢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馬拉松的港人。
跑經醫學院,劉澤星(中)、聶德權(右一)、馮康(右二)、林一星(左二)、作者(左一)拍照留念。

港大校園跑

小弟雖無緣登上奧運跑道,但嚮應盛事在香港自發環校跑。繼中大、科大後,本月初與4位跑步發燒友完成港大校園跑,又一「成就解鎖」。

多本Eric Liddell的傳記之一。(作者提供)

奥運的世紀傳奇

整整100年前的巴黎奧運,中國未能派出代表,卻迎來第一位中國出生的奧運冠軍,他正是奧斯卡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主角原型,蘇格蘭人李愛銳,Eric Liddell。

「安心 2gether」聯盟成立。(作者提供)

未來可「耆」

健康及財務主宰人生下半場的快樂,為對症下藥,中銀人壽牽頭成立「安心 2gether」聯盟,與五大機構聯手推出「享老」藍圖,成員包括康訊生物分析、安心三寶、醫思健康、PURE集團。

「奶龍主題跑」鼓勵社區投入運動。(作者提供)

親子運動樂

要培養孩童做運動習慣,家長身教可謂一大因素。為推廣親子運動文化,上周「大家減齡」夥拍「中銀理財」舉辦全港首個「奶龍主題跑」活動,現場巨型充氣奶龍亦成為跑手打卡點,氣氛仿如置身嘉年華。

陳黃穗(左)、李頴賢(右)頒感謝狀給張樹槐。(作者提供圖片)

公益同行55載

香港公益金植根香港逾半個世紀,公益金設立多項專項基金和項目和每年舉辦超過40個籌款活動,百萬行是重頭戲。全賴港人逆風下仍願向弱勢社群慷慨解囊,盡顯關愛精神。

中大正門。

中大環校跑

中大人文氣息濃厚之餘,亦孕育了不少長跑好手,我個人最期待有機會續辦中大慈善環校跑,將跑風帶入校園,甚或作為定期校友活動,拉近昔日同窗的連繫,藉跑相聚。

40年來,威院憑着其專業與創新的精神,守護市民健康。(作者提供圖片)

威院守護市民健康40年

威院今年慶祝40歲生日,10多年前,我曾到威院求診,親身體驗到他們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那份專業精神和優質的服務,謹此向威院同仁致敬。

慈善維港馬拉松CEO Run。(作者提供)

奶龍主題跑

有見跑步風氣逐漸盛行,「大家減齡」夥拍「中銀理財」計劃全港首個奶龍主題跑活動,沿灣仔海濱設4公里、2公里和1公里水槍探險戰,並設巨型奶龍布置,可以跑步兼打卡。

全球每年的馬拉松賽事多不勝數,部分大型比賽吸引不少國際跑手越洋參加,帶動當地旅遊收益。(作者提供圖片)

體育旅遊吸金力

每年的渣打馬拉松、香港單車節等,以及觀賞型的體育旅遊,如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吸引不少海外旅客到訪,他們逗留期間的消費,亦能帶動相當的經濟貢獻。

今個新年特別邀請集團御用書法家趙月鏞(Millie)親筆揮毫,贈我一幅「跑」字揮春。(作者提供圖片)

月台上的藝術

雄渾帶勁的行草書法,出自港鐵退休建築師區傑棠的手筆,當年建議用書法字粉飾月台,以減輕乘客侯車時的壓逼感,他至今仍有為港鐵題字。

鄭麗莎(Lisa)帶子女出席活動以推廣運動的樂趣。(作者提供圖片)

蜘蛛女挑戰魔鬼賽道

擁有模特兒的身段和美貌、人稱「蜘蛛女」的Lisa貴為兩屆長洲搶包山皇后,另曾於運動攀登世界盃速度賽及世界健體小姐中奪冠,稱得上是多棲運動員。雖然她近年蛻變為「蜘蛛媽媽」,但仍無阻她運動的決心。

全球每年的馬拉松賽事多不勝數,部分大型比賽吸引不少國際跑手越洋參加,帶動當地旅遊收益。(作者提供圖片)

2024動起來

「逆齡」還是其次,最高興是見到健康數據夠靚。小弟今年計劃繼續享受Runcation,再戰海外馬拉松,更將勇闖非洲最高峰、海拔達5,895公尺的Kilimanjaro。

前局長聶德權(左)完成人生首場全馬,時間為4:03,成績亮麗。

運動誘法

因疫情停辦的香港街馬上周復辦,活動由本地社企全城街馬主辦,由第一年只有約5000人參加,至今來到第八屆已增至約15000人,超額報名,可見本地跑步風氣漸趨盛行。

早前首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舉行,報名人數遠超過大會8000個名額。(作者提供圖片)

跑遍大灣區

馬拉松作為參與人數眾多的體育活動,日後「大灣區大滿貫」可由香港牽頭主辦,因香港的海外跑手佔比較多,所以是最有條件造就這項既國際化,又屬區域性的體育盛事。

中銀人壽CEO鄧子平 (右) 完成人生首場半馬。

締造跑步歷史

正如香港田徑總會主席關祺所言,在全新場地舉行比賽確實充滿挑戰,但大會像所有運動員一樣熱愛挑戰,不斷求進。期待將來能加入全馬賽事,讓跑手在55公里的大橋上奔馳競賽。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擔任主禮嘉賓。

公關奧斯卡

講到傑出公關,獲譽為香港公關界Oscars的「香港公共關係獎」因疫情闊別四年後,香港公共關係專業人員協會(PRPA)於上周復辦頒獎典禮暨晚宴,我作爲評審之一當然捧場。

亞洲最大餐飲上市集團之一的大家樂集團今年再推出「大家開飯」計劃,資助1,200萬元,透過鄰舍輔導會選出4,000名受助人士。

大家開飯

除了能減輕生活開支的壓力,同時亦為照顧者換來無需自己準備及製作飯餐的休息時間,那份溫暖而實在的支持,對他們而言,一口家常便飯,已超出了飯餐之外,盛載着點滴溫暖。

大嶼山愉景灣大白灣沙灘舉辦夏日祭活動。

夏日運動家庭樂

疫情持續數年,市民大眾都要保持社交距離,運動場所關閉,令運動量減少,肥胖更見普遍,確然是無可避免的事,但亦卻是我們重新出發,多做運動,保持「work-life balance」的好時機。

張樹槐與教育大學學生分享長跑對人生的得着。

兩頭狼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的腦中皆飼養着兩頭狼,一頭是正面與建設性的,另一頭則是負面且具破壞性的,牠們終日搏鬥,務求要控制我們的思想。最終,究竟誰勝誰負?那要視乎我們餵飼哪一頭狼。

「跑出廚房」的家庭主婦鄭亞萍至今已完成28次全馬,當中跑括世界六大賽事,是今年渣馬的萬金得主之一。

Sub 3錦囊

今年有「港人尊享」的「第25屆馬拉松特別獎勵計劃」,令奪金成為近在眼前的紅蘿蔔一樣。但跑過全馬的朋友都明白,要做到目標其實並非易事,認識兩位萬金得主,分享他們的成功錦囊,以供參考。

田總首席副主席楊世模(左)恭賀張樹槐完成渣馬。(作者提供圖片)

熱血跑手要散熱

一件有效散熱的戰衣無疑是跑者的利器。過往比賽我都會穿大會特製的t-shirts,但其吸汗和蒸發能力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有紡織港商研發出全新運動布料Comfiknit,研發念頭是如何得來的?

香港「劍后」江旻憓(Vivian,左)經常參與慈善活動,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回饋社會,值得嘉許。(作者提供圖片)

運動助行善

運動產業在外地市場發展已相當成熟,星級運動員從代言或廣告中獲取可觀收入的同時,透過捐款及自身影響力貢獻社會,既有助推動運動普及化,同時鼓勵社會大眾投入參與公益事業,值得鼓勵。

以對談形式與中大文物館中國書畫主任陳冠男博士(左)一起欣賞交流高劍父的畫作是新嘗試,影片將稍後上載至互聯網。

喜馬拉雅山奇緣

中大文物館正展出「山川巨構」山水畫選,在館藏之中,竟有一幅出自嶺南畫派創派大師高劍父之手、題為《喜馬拉雅山》的水墨寫生作品,筆者兩次跑喜馬拉雅山經歷,或可作一參考。

長跑以來,最令張樹槐感動的是跑雅典馬拉松,跑至終點時更一度感動落淚,永誌難忘。

馬拉松之最

跑長跑20年,不論在本地還是外地的賽事中,都曾經歷或發現不少馬拉松之「最」,令這看似「沉悶」的長跑生涯增添不少趣味,值得在此一記。

第10屆運動博覽開幕儀式。

普及運動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嘗言:「運動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它可啟迪心靈,它團結民眾的力量非其他活動可比,亦是年輕人都能理解的共同語言。」盼望香港的運動發展再創高峰,團結港人,令香港在國際體壇再放異彩。

啟德體育園佔地28公頃,是一個大型綜合體育及休閒娛樂新地標。

Green Sports

綠色建築雖看似與運動相距甚遠,但運動場館的設計卻塑造着綠色運動的發展。以現正密鑼緊鼓興建、全港最大的體育及休閒地標啟德體育園為例,其在設計上亦積極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香港馬拉松所設的回收站。(香港田徑總會圖片)

Green Running

紐馬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在2019年參加人數就達到53627人。作為主辦機構,NYRR一直皆有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部分更已實施超過10年,值得借鏡。

作者和「富貴跑友」參加港鐵46公里的「勁過維港」線上跑。

遊走東鐵 穿梭時空

由始於金鐘到會展乘港鐵過海跑到上水,雖曾乘搭東鐵多年,但憑雙腳沿東鐵貫穿整個九龍再跑到新界,這樣在空間上遊移,人生至今還是首次。

跑友施性概定下「一公里儲一元」計劃,至今已完成超過70000公里,在這計劃下已捐款7次。

長跑10萬里

到底數以萬里,甚至跑達100000英里會否跑得「過龍」?曾向Aurora物理治療中心的創辧人楊慧博士請教「長跑長有」的絕招,她為跑友提供了3個訓練錦囊。

在限聚令未收緊前,「富貴跑友」隊長麥報根(Fergus)經常為隊友們籌辦慶跑聚餐。

疫下腳不停

在疫情下進行虛擬跑,確實需要更大決心與毅力,因為沒有補給,亦無觀眾夾道歡呼,憑的只是一點信念。為提升訓練強度和熱情,一些跑友甚至特別設計「主題跑」過「跑步癮」,繼續練兵。

首次登上雞公嶺,上山一遊確是開懷樂事!

賞山樂事

現在疫情肆虐,由於未能外遊,不少人轉攻行山,排遣鬱悶。今年年初,我亦湊趣首次登上位於元朗與上水之間的雞公嶺,當日晴空萬里,上山一遊確是開懷樂事!

慶祝跑馬20年,感謝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贈送逾100支「水動樂」,祝大家也能在運動中找到快樂!

「跑馬」20年

回望過去的20年,從跑馬而來的得着甚豐,其中一件意外收穫,竟是「逆齡成長」。若然宏觀看看過去20年來,香港馬拉松的參加人數,亦可見其「成長」不少。

跑「馬」恩師楊子江贈我2002年的法國香檳Louis Roederer。

醉人馬拉松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令人享受的氣氛。小弟並非職業跑手,42公里的全馬確實既漫長又煎熬,所以在跑後不時與跑友小酌幾杯,無論是紅酒、香檳,抑或威士忌 (尤其山崎、響、Macallan)我都like。

2020年,Eliza(中)聯同兩位律師的泳隊成功戰勝橫渡英倫海峽。

律界女飛魚

日復一日面對堆積如山的法律文件,只有游泳才能為Eliza帶來喘息的空間。她自大學畢業後多年來不斷在本港及海外參加先進分齡賽,亦曾在香港律師會屬下康體會擔任主席及其泳隊榮譽隊長,積極推廣運動精神。

作者完成人生第100場馬拉松,圖為他和他的100個馬拉松完成獎牌。

疫情下的百馬人生

以前未想過能完成馬拉松,更遑論是要完成100場賽事。然而憑着信念,一路走來,平凡如我亦能做到,因此只要下定決心,絕大部分人也能夠做到。

Martin(左一)與跑友參與黃金海岸馬拉松。

老「馬」有火

隨着馬拉松愈趨普及,馬拉松旅遊由配菜變成美和的招牌菜。美和陪伴跑者38載,雖然Martin不斷「燒銀紙」,卻從未打算放棄旅行社,盡力開源節流,全因背後有一班跑友鼓勵。

日本人把堅忍、刻苦、韌力等國民特質,成功轉化為耐力跑的正能量。(Shutterstock)

日本的馬拉松風氣

日本人跑馬拉松的實力和傳統,絕不可小覷。單看60年代,1965年,世界11個馬拉松最佳成績,有10個都由日本跑手締造。日本領先歐美、東非等國家,接近半個世紀!

今屆奧運會香港女乒團勇奪銅牌。

持之以「恒」的體育貢獻  

獎賞固然可以變成動力,但各界的支持更為重要。頒獎台的位置只得三個,台下仍有眾多默默付出但未能獲獎的運動員,以及在幕後提供支援的無名英雄,他們都值得我們鼓掌。

大坂直美(Naomi Osaka)5月底宣布,拒絕參與法國網球公開賽的賽後新聞發布會。(Shutterstock)

運動精英的啟示 : 走出陰霾

運動競技是人類追求卓越體能的表現,未必所有運動員都需要做鎂光燈下的明星。世界頂尖的日本女網球手大坂直美不追求大滿貫冠軍而選擇了心理健康,值得世界認同和支持,

筆者張樹槐與掛着"42KM"的1994年Accord。

運動發燒友

在social media看到不少與體育及運動相關的車牌,亦曾遇過掛着”20K”車牌的的士。忽發奇想,便在社交平台發了個post,希望聯絡自訂運動有關車牌的車主,結果收集到不少朋友的經歷。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Vincent)在維港海濱長廊打卡。

享受「世界級資產」

現時維港兩岸長廊已經貫通了多段,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Vincent鼓勵跑手一嘗現時的24公里海濱「跑道」,未來駁通更多路段後可跑得更遠,沿路發掘每段長廊的特色,成為一個「海濱通」。

Michael和Marcia於2016年第一次出賽波士頓馬拉松,牽着手衝線。

跑界金男玉女

長跑是漫長、孤單的,因此M&M十分慶幸兩人同樣熱愛跑步,雖然無藉口偷懶,但周末早上6時起床一同練跑既健康又浪漫。

管喬中先生指香港居住環境狹窄,一旦一人感染,全家人以至整幢大廈都有風險,是香港的長久隱患。觀乎現時小區爆發,可謂一語中的。

抗疫要快而準

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母公司凱普生物(Hybribio)早年在香港創業,應用香港大學的「導流雜交」專利技術,是學術界和商業合作的成功例子,港大附屬更是公司股東之一。

筆者(中立者)曾參與醫管局新春長跑。

醫者跑手心

疫情已持續一年,令人感到抗疫疲勞,但回想這一年醫護的努力和無私精神,大眾向他們致敬之餘亦應盡一分力。為保護自己和他人,嚴守社交距離,並多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筆者張樹槐(右)與體育節籌備委員會主席余國樑(Tony Yue)合照。

Sporty 2021

香港人工作忙碌,作息不定時,總有諸般理由說服自己沒時間做運動。假如不做運動的「理由」是太忙,做運動則有眾多更好的理由。

筆者張樹槐在2018年UNICEF「為兒童跑」記者會上,與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合照。

疫下馬拉松籌款

世界各地因應疫情,推出限聚令,減少群眾聚集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不少體育項目被逼延期或取消。然而,仍有不少馬拉松賽事以線上或線下形式舉行,為機構籌款。

美國聖昆丁州立監獄由1852年開始收容囚犯至今,專門收容重犯。(www.sanquentinmarathon.com)

監獄馬拉松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所青年懲教所,2016年所內人員為在囚青年安排跑步練習,將跑步作為一個改過自新的「療程」,並安排他們參加懲教所內的年度馬拉松。

阿源和另外3位在囚人士以29小時16分鐘完成2017年毅行者挑戰。(懲教署圖片)

在囚人士重新上路

自2007年開始,懲教署派出挑選後適合參與樂施毅行者的在囚人士,並為他們安排有系統的體能訓練,以鍛鍊他們的紀律性、意志及堅毅精神,並鞏固他們改過自新及重投社會的信心。

筆者張樹槐已完成印加古城虛擬馬拉松。

虛擬跑步大行其道

虛擬馬拉松有其優點,除較環保減少活動場地只能使用一次的製作布置外,最重要是能打破時間地域界限,無論身處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按自己的日程安排這個虛擬挑戰。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