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文

首先,要知道紡織品在古代有貨幣的功用。(Wikimedia Commons)

文化好 古文好 中文好

《莊子》有謂:「得意而忘言」,說明言與意,實為表裏關係。同理,要學好古文,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向來有文史哲不分家的傳統,這道門檻確實要學子下苦功,才能跨越。

「絆」字的書法。(作者供圖)

「絆」的生與死

「絆」字的中文解釋,是被纏擾、羈鎖、束縛之意,但日文的解釋卻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引為人間情誼。靜思之餘,領略良多;字同意異,正是心態、事態、形態、狀態互為轉化的微妙之處。

每次展覽,無論大小,只要有幸參觀,除了展品以外,我特別注意展品的展示方式和文字解說。(亞新社)

中文的人才

辦好一個展覽,展品是否珍貴,陳設是否妥善,環環相扣,都很重要。但千萬不可以輕輕的放過了文字,尤其是中文,尤其這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的日常用語。

中文文字是頑固的生存在歷史長河,不受發音影響,從面積的廣度、時間的長度,都不變,長期服務於中國人民溝通。(Shutterstock)

中文字的界外效果猜想

英文字組成是根據發音而拼音寫出來,英文字是服從於發音的,受制於發音的,發音變,文字隨之改變。而中文文字不似英文,是象形字,與發音分離的,單看文字是不能拼出字音來,形與音是無大關係。

有時,遇到句子全懂的中文字,但左看右看你也猜不到作者的意思,最終導致社會的中文水平下滑。(Shutterstock)

悲哀的中文

打開報章看到病句,有時不禁失笑。曾經看到一則廣告,內文是「香港某某局現邀請有興趣的團體或人士提交某某活動計劃的資助申請」。請問什麼是「有興趣的團體或人士」?是「教師使人看來有興趣」?

慈幼、基蔭和達善的校舍都是一模一樣的,當年的設計是六層高火柴盒般,每層有四個教室,地下是操場。(Shutterstock)

回母校

我在當年下一丙的班合照中的第二排第二個,彷彿是五十年前的陳家偉,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一代又一代,老師漸老,但作育英才是一生的職志呢!

「蘚」因為常與「滑」連用,所以就有了「滑」的意思。(Pixabay)

粵語詞類活用——「蘚」

「同化,指兩個本來沒有意義關聯的詞,由於經常處於同一語言結構中,其中一詞受另一詞意義的影響,由於類化的作用,也產生了與另一詞相同或相近的意義。有人把它叫做『沾染』、『滲透』或『同步引申』……」

教中文20多年,如果說這既可餬口,又能獲得同學、同行的尊重和認同,滿足點點虛榮,全是此科及我過去的中文、文學老師贈予我的大禮物,我希望一直努力,作更多回應和回報。(作者提供)

中文科,給了我們什麼?

每個人喜歡中文的原因都不同,有些因為對作家作品有共鳴;有些因為文字動人,可以陶冶性情;有些因為中文必須達標,最初被逼投入,沒想到因此產生感情。應付課程是基礎,能否獲得更高的價值,得靠我們自己。

陳雲認為,目前中港通行的小學課本都是教錯中文,誤人子弟,傷害華夏文化。(陳雲Facebook)

普通話教學 滅廣東雅言

學者和作家,大部分認為毋須為粤語地位擔心,只要家裏講、市場裏講粤語就可以,他們說粤語粗口不會消滅之類。他們正是有意無意地迎合中共的做法,將廣東話由大都會的官話倒退到私密空間的鄉下話。

呂志和先生事業有成,頒出鉅獎以獎勵對社會有巨大貢獻人士或機構,志向高尚,情懷可嘉,誠有心人也。(呂志和獎)

呂志和獎與雙語精英大學

呂先生設立「呂志和獎」固然值得稱賞,但今日若能拿上百億港元設立私人大學教育基金,在香港創立「中英雙語精英大學」,只有中文英文兩學系,歡迎有志者入讀。讓青年人及在職人士能在香港攻讀深造中英文,造福社會。

有些家長認為老師的部分文字批改是矯枉過正,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Shutterstock)

寫字的煩惱

語文老師在低年級一般較着重字詞的筆劃和筆順,字形的結構,好讓他們鞏固漢字的寫法。字要寫得清楚工整,才能表達文字本身的意義和美麗。但怎樣拿捏當中標準,要求到什麼程度才合適呢?這是老師的煩惱。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