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以科教興國為宗旨 培育新一代愛國者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解說教育政策時表示,「科教興國」將成為未來香港教育發展新方向。重視學生多方面發展,也須持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全力培育出愛國愛港愛家的新力軍。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解說教育政策時表示,「科教興國」將成為未來香港教育發展新方向。重視學生多方面發展,也須持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全力培育出愛國愛港愛家的新力軍。
儘管香港經濟和社會仍未完全復常,但我們必須策劃長遠未來,故應以此為契機,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塑社會運作模式,並以綠色原則開發循環經濟的可能。
灼見名家網站內容不斷緊貼本地、兩岸及國際時事,名家分析,觀點多元,為讀者提供不一樣的視野。本社作者黃賢博士更榮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頒發卓越評論獎,實至名歸。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筆者在早前《施政報告》諮詢期間,曾建議新任特首檢視上屆創科政策建議,重新大展拳腳「追落後」。《施政報告》所制定的創科政策顯然有考慮到這一點,而且目標定得更高,特別是在下游科技轉化及人才拓展方面。
陳國基指出,過去兩年的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有必要盡快推出針對性措施,與香港現時人才和人力的需求對焦。
《施政報告》為多個社會問題訂立多項指標,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報告缺乏對23條立法工作的指標,以及抗疫時間表和路線圖。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跨國網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形容,《施政報告》提振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德勤中國則表示,報告為提升香港競爭力擬定了內容全面、積極進取的施政藍圖。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和「招商引才專組」的工作範圍,對於過去的港府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今天推出,可以看到特首和新一屆政府的是真正做到習近平主席「七一講話」裏的第一個希望。
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展示了濃厚的憂患意識,他和他的團隊也可算是盡了相當努力來回應中央和香港居民的關注和訴求。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未來一段日子,香港將要面對嚴峻的財政狀況。
最新民調顯示,71%受訪英國人認為卓慧思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卓慧思的致命傷,在於她的減稅計劃。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第一份《施政報告》,重振香港經濟,特首有何良策?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那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年輕人排諸於「人才」討論之外的公眾議論,不夠全面,也不貼近市民感受,更沒有溫度,不能引起市民積極回應。
7家政府資助大學校長周三(10月19日)發表聲明,歡迎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多項支持本港高等教育和創科產業發展的新政策。
教評會認為,本港基礎教育一向處於高水平,課程多元又國際化,對國際及內地專才有吸引力。教育局可增撥資源給予收取優才子女的學校安排適應課程給這些新來港的學生。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儲備不足,李家超在北部都會區等長遠土地規劃上均有着墨是好事,但在保障人均居住面積上,仍需要多下功夫。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大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大量政策措施,着重提升政府長遠規劃能力,以及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挽回受到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亂局影響的經濟。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10月18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預告明日發表的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內容,將提出有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包括針對土地房屋問題以及如何增強香港競爭力。
今日是國慶日,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經歷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大家都應該為這個共同家園充滿信心。
面對人才流失之際,極須吸引人才之際,竟仍向外來人才有意留港、以香港為家的人才徵高額的買方印花稅。理據是什麼?額外印花稅造成供不應求,上車盤樓價暴升,政府不會考慮減辣,理據又是什麼?
香港中文大學建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投放更多資源設立獎學金及財政援助計劃,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接受高等教育;並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受惠於兩地教育的長處。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表示,他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宏偉規劃,習近平和李克強均沒有提及,其實對林鄭月娥是否可以連任,已發出相當強烈的訊息。
如果計算出來的貧窮人口只是一種假設,那麼,政府所講的脫貧人口也不真實,因為假設的貧窮人口既不一定存在,脫貧的人口也不過是一堆數字,而政府所講的扶貧工作,成效也無從說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我們已經沒有藉口不去做事。如果是有志的人士、有能力的人士、時常在灼見名家批評特區政府的意見領袖,是時候要身體力行,歡迎參與立法會選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指出過去四年多擔任行政長官的感受是,「香港同時受到這麼多的衝擊,的確是很嚴重。現在正是復原、重生的機會。」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具前膽性,為香港的創科發展,特別是為建設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繪製了一份長遠發展藍圖,各界無必要帶有色眼鏡解讀這份頗高分的「好功課」。
昔日壟斷土地的財團和既得利益者不能繼續呼風喚雨,但日後土地又會否壟斷在另一批人手上呢?利益的主角不同了,但壟斷的實質不變。這又如何讓普羅大眾,尤其是低下階層開顏呢?
特首《施政報告》提出,下學年起新入職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基準試,方能註冊成為教師。筆者提出,新舊教師都應知道當中內容,新舊教師都應一視同仁,他們影響下一代,角色與功能等同。
發展商不會刻意不收購其中某些單位,搞到要強拍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為有部分小業主要價過高。發展商對強拍的態度,大多是可免則免。我個人認為,強拍的門檻可以因樓齡有別。
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建立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我們解讀林鄭提出的大戰略,「兩地三圈」概念有助創科發展,相信香港和深圳的高科技合作將會邁向新里程。
特首林鄭月娥在第五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不少規劃大計,同時也着手處理舊有社會問題。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表示,公屋會蓋得更快,之後分配給輪候冊的市民,並且即將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保障房屋供應。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終於迎來一個客觀、科學、就事論事的環境,可以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藉此吸引政商界人士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
目前市區重建的速度太慢,想加快就得向發展商提供誘因,否則就很難達到加速重建的社會效果。為了吸引更多的發展商參與市區重建,我建議在地積比率上為發展商提供20%的額外發展權。
不少聲音認為《施政報告》是林鄭競逐連任的功課。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施政報告能配合國家發展政策,為香港前路鋪墊,是值得讚賞的。另一方面,香港貧富懸殊,堅尼系數屢創新高,未見解決方案,實在令人失望。
有不少傳媒叫我評論林鄭的施政報告,我話無謂啦,評論都是嘥氣,一個唔覺意美國話香港的施政報告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林鄭的施政報告就變成一份參考式的施政報告,沒有實際效力。
特區政府如能夠明確施政立場是維護弱勢社群,凡事不致過度向既得利益階層和資本壟斷集團傾斜,已經足夠。就算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如果是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都應改變。50年不變,不是什麼都不變。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