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本港新增56宗確診個案。政府宣布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延至1月27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15個年宵市場恢復舉行,但攤位數目縮減一半。
在2021年,企業將會持續鼓勵員工盡量在家工作,遙距作業,一方面可以減低員工受感染及病毒傳播的風險,另一方面亦可以減輕營運成本,因此企業大有理由推行。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息息相關。即使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一系列長期病徵。
香港新聞博覽館1月17日舉行「與疫同行」網上講座,邀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以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與參加者一同對抗「疫」境。
不少市民對「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運作依然存有種種疑團,誤以為在使用過程中,其私隱及行蹤會被泄露。事實上,這全是誤解,只要看清楚這個應用程式的運作細節,當知個人私隱不會被取走。
特區政府購買的三款疫苗準備為市民接種,三款疫苖究竟有何不同。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為大家剖析,而港大自家研發疫苗進程如何,一起來聽孔教授的專業分析。
2020年過後的10年,我們可以期待個人自主的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但新冠大流行也更加清楚地揭示了,在每一個人更加獨立的時代,在強調個人權力的表像之下,人類只有採取集體的協調行動才有望解決人類的困境。
香港教育城推出「LTE2020 Teaser」網上講座,邀得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教授Fernando M. Reimers教授分享。他表示教育界有很多創新,教育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七個變化。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評選,經過院校推選、十餘位在港兩院院士組成顧問小組協助篩選名單,然後由公眾從20則候選新聞選出十大創科新聞。近半涉及抗擊新冠肺炎,包括快速檢測法及疫苗。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去年底,英國等地發現變種的新冠病毒,香港至今已累積最少15種確診個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出,變異毒株更具傳播性,可能成為主要感染源。
1月4日,本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累計9018人染疫。政府宣布繼續收緊社交措施兩星期,直至1月20日為止,預計農曆新年前不會放寬措施。
1968年和2020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如此之多的類似之處,這包括大流行病、種族衝突等。因此,在1968年過後,上個世紀70年代走過的歷史,和21世紀的第3個10年是否也有可比較之處呢?
內地去年遭受的挑戰和壓力可謂前所未有,但在中央政府領導下,14億人民從沒有失去信心,更逆境自強創造出奇跡,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香港呢,真是一言難盡。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取材於2020年1月至12月,獲傳媒報道兼具創新意義的創科新聞,候選名單將在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官方網站刊登,元旦起接受公眾網上投票。
黑暗的2020年快將過去,本港持續受多波疫情影響,經濟重創,民生凋敝。《港區國安法》生效,持續一年的反修例運動示威幾乎絕跡,但引起美國制裁香港。本社回顧動盪不安的一年。
林行止坦言,香港面對這麼多困難,資本家只知保護自身的權益,公司財政有問題,理應由股東承攤(上市公司則應開股集資),但他們只知向政府伸手,盡顯資本主義醜陋面。
不少國家正面對疫情開始以來最嚴峻的情況,需要實施「封城」、「禁足」、「鎖國」等極端措施。以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環境,我們必須依靠市民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警覺,嚴守防疫抗疫紀律,方能有效控制疫情。
本着人道主義精神,國際應及時予英國援手,以減少人間悲劇不斷上演;但西方國家很多已自顧不暇,難有餘力照顧英國。在這種環境下,中國應考慮出手,以顯示自己對國際願意有承擔,並試圖修補正漸趨惡劣的中西方關係。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若香港有七成或以上人口接種疫苗,就可出現群體保護效應,接種疫苗後即使不幸感染,病情亦會較輕微,屆時防疫措施就可以放鬆。
西方國家在防疫措施上不肯下工夫。擺着有中國行之有效的措施不願效法,為了一些意識形態上的執着,放棄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疫情。他們把希望寄託在疫苗的及早面市上。這種做法其實風險很大。
12月23日,本港新增53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衛生署化驗所研究來自英國的11宗確診個案,2宗與變種病毒有關。政府宣布由英國抵港人士須接受21日酒店強制檢疫。
消息指,行政會議同意在現行防疫規例下立法,以緊急批准使用疫苗。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強調,注射疫苗非萬能,仍需繼續戴口罩及保持個人衛生。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