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培

顧小培

免疫學博士。從事藥物及生物科技研究30年。2003年開始在《信報財經新聞》撰寫「康和健」專欄,為讀者提供珍貴的資訊,對中風、糖尿病、癌症、肝硬化、肺病、關節炎等常見病甚有研究。
針對現今各著名藥廠提供的COVID-19疫苗,我表達了疑慮。(Shutterstock)

毋須排斥

我提出的見解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一些科學家實實在在的科學研究,可以正如南懷瑾老師說的:「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

科學的前進,有賴「異見」。薛達教授何以沒有容人之量?(NowTV新聞截圖)

無破不立

有一位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名叫Sridhar Siddharth(譯名薛達)作出公開指摘。直接將我說的,歸類為「偽科學」,並指稱有「誤導」之虞。所以我總得將事情正面地做出一些原則上的解釋。

2003年,「沙士」肆虐,不少病人的死因是肺纖維化、肺衰竭。那是由於病毒在肺引發「細胞因子風暴」,後者令肺嚴重發炎,這叫做「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Shutterstock)

肺纖維化

一個病人若因COVID-19令其肺部纖維化,嚴重受損,最後死於肺炎,自有可能可以看到他的肺部有瘢痕,也就是因纖維化而「花咗」。然則,「沒見到有花」並不等同「一切正常」。

肥大細胞收到抗體後,分泌「組織胺」(Histamine),目的是舒張微絲血管,放多一些巨噬細胞,清理掉外來物體。(Shutterstock)

解決敏感有辦法

春天到臨,相信不少家長都為小朋友出現食物敏感、皮膚敏感、鼻敏感和氣管敏感而煩惱,但其實這些問題的病理大同小異。

血管若是缺乏了一氧化氮,便會難以放鬆;更甚者,會弄出一大堆「氧游離基」,從而可以會有導致「心衰竭」之虞。(Shutterstock)

肺炎患者的補健

肺炎病人自身往往能製造「針對(肺炎鏈球菌)C-多糖」的蛋白質,叫「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但這些蛋白質大可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生產「一氧化氮」的能力。

預防勝於治療,全球各地推行的粉紅絲帶運動便是呼籲女性預防乳癌。(Shutterstock)

治癌不如防癌

對付癌的最佳方法,或許是在深知「細胞任何增生,皆有可能致癌」的基礎上,盡力做好應變的能力,再而防微杜漸,早早將其遏止,弭患於未然。

病因雖在神經,病況卻出現在肌肉(肌肉萎縮),所以這個病也叫「脊髓性」的肌肉萎縮症。(Shutterstock)

脊髓肌肉萎縮症是怎樣的一個病?

「脊髓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病,病在神經。它令致運動神經元退化。如果肌肉不能取得神經訊號,也就不能按自身的意願去活動,它名存實亡,完全沒有運動的機會,於是會漸漸萎縮。

醫生開的抗偏頭痛藥,藥理機制的啟動,原理在於將腦血管收縮。那會增加缺氧中風的風險,並非上策。(Shutterstock)

減輕偏頭痛

二手煙的煙霧中有丙烯醛,吸進鼻子有可能會滲透鼻黏膜,進入下丘腦;再而刺激神經細胞,製造出一個叫CGRP的小蛋白質;後者被送到神經觸鬚之尖端,分泌到腦血管外周,可令腦血管舒張,引發偏頭痛。

胡椒噴霧的設計雖已改良,唯仍對人體有一定傷害性。(亞新社)

胡椒噴霧後患

胡椒噴霧能刺激眼睛、呼吸道和皮膚,對引致打噴嚏和催淚,有強烈作用;嚴重的話,皮膚接觸後會疼痛、有灼燒感,甚至出現水泡、潰瘍;還可以帶來後遺症。

千古以來,不少人都追求長生不老。科學家發現癌細胞竟然不會衰老,問題是如何讓好的細胞也具備這種能力。(Shutterstock)

長生不老之謎

原來癌細胞有能力出動一個叫「終端酶」(Telomerase)的酵素,藉之將其DNA終端的長度伸延開去,令癌細胞新造出來的DNA保持正常。問題是如何能運用到好的細胞上呢?

最終、最基本的「長壽」原理,原來竟是像機器一樣,在於要令身體能「耐用」,那卻不是很多人所注意到的。(Shutterstock)

長壽的原理

為了延續壽命,大多數人會是豁出去,只要能做得到,什麼都不介意做。有財力的,不惜花錢買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