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y 25 2025 03:32:4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供到100歲的人壽保險 風險最低

不要抱「賺保險公司的錢」的心態來思考,應平衡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人壽保險的銷售方案五花八門,該如何選擇呢?原來「純保險」也有風險?譚智文先生為大家介紹人壽保險的概況。
 
整理:邱嘉幸
 

 
譚智文:我常說中國人是保險的「始作俑者」,儒家制度下,大家庭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不同房的人從「阿公」處得到照顧,但有很多分產上爭拗。外國人為這類的財產糾紛提供制度化、科學化的解決方法,發明並實踐「保險」制。
 
個人層面來說,接觸最多的會是人壽保險了。人壽保險關乎性命,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值多少錢,不論貧者或富者,每個人都需要買人壽保險,只差金額多少。
 
訪者:在與保險從業員交談中要留意什麼?
 
譚智文:我會留意保險從業員的背景,我會了解他在這一行工作多久,經驗多少,還有「會繼續從事這行多久」。
 
訪者:該如何評估自己人生的風險?
 
譚智文:要考慮自己一旦遇上經濟損失,大概金額是多少,還有該如何保持現有家庭生活。假如考慮潛在風險後,不介意日後生活水平因意外而降低,其實是可以不買保險的。這好比手機的功能包羅萬有,但通常有八成功能我們不會用得著,浪費金錢買了不需要的東西。不要抱「賺保險公司的錢」的心態來思考,應平衡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訪者:該如何善用保險功能?假如一個30多歲、月入三至四萬元、有個一小孩子、正在供樓的人,他需要買保險嗎?
 
譚智文:重點是看即時風險。假如這個案中的人士因意外死亡,這家庭有龐大的風險,包括供款壓力。要注意的是,即使公司有醫療計劃,通常也只是一般性的保障,未必足夠。
 
訪者:投保者最大問題是什麼?
 
譚智文:投保者最大問題是只看建議書,不看保單。有些人壽保險建議書有「保證部分」,但有些沒有。視乎買多貴的保險,以及買什麼類型的保險等因素,來考慮用什麼角度看保單,不要以投資心態買保險,或只著眼付了多少而以後可獲多少回報。買什麼保險一定會「贏」保險公司?那就是你的生命了!每個人都會走到生命的盡頭。
 
訪者:對富有的人來說,保險是資產轉移?
 
譚智文:對,富者買保險與否,都不會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太大影響。對他們來說,買保險就像買名牌貨,人有我有。
 

供到100歲 風險最低

 
訪者:對基層人士來說,買什麼保險最合適?
 
譚智文:最合適的會是純保險,用最少的錢換最多的保障給家人。多年前有一個紮鐵工人上門買保險,我與他聊,知道他有四個孩子,住木屋區,能力非常有限。假設他遭遇什麼意外,只能靠保險來保障他的家人。對這樣的基層個案來說,能買多少純保險就買多少。坊間很多保險公司有定期保險,通常是十年的固定保費,可先向那方向走。
 
訪者:我理解你說應因能力買保險,能買的盡力買,惠及後人。對富者來說,保險是財富轉移。有些人則重視保險價值,即將來可取得多少資產值。
 
譚智文:視乎保單本身的現金價值擺位及投保比率來考慮。舉例說,我今年25歲,為一份人壽保險每年供6,000元,供到65歲,這24萬現供款在40年後根本不值錢。假設人生已到後期,也沒有人需要我照顧,那時我只會想取回那筆錢,而這筆數其實也不足以解燃眉之急。如果你買的方向是純保險,現金價值不是最重要。另外,也有些人希望藉保單當作儲蓄用途,但你的保險公司原意不一定是這樣設計。
 
訪者:哪種保單風險最低?
 
譚智文:我認為是供到100歲的保單。保險成本會因應歲數而攤分的,逐年付的話,成本較低。現在常提及的萬能壽險(Universal Life Insurance)其實不是新產品,只是形式比以往多了變化。以往萬能壽險有固定利率,可當作儲蓄。買純死亡保險,多了的錢會助你投資或給你利率。這投資與一般投資公司做的投資不同,相對來說長遠一些。現時很多保險公司遇上負利率的問題,營運變得困難。
 
純保險也有風險。對保險公司來說,純保險中所收的保費少,但可能保額很大。有些保險公司每隔5年至20年不等,會再與客戶釐定保費或要求驗身,所以很難長久地供到100歲。買純保險就像是租屋,暫住的而已,而人壽保險,或稱終身保險,才是永遠擁有的土地。一張人壽保險或終身保險有很多功能,當投保人到60或65歲,可使用一個功能就是「減低要徵保險」。簡單來說,若想供少些或不再供單,可把部分的賣出去,這就是繳額繳清保險(Reduced Paid-Up Insurance)。
 
本節目由新城電台與香港公開大學合作推出。
 
(封面圖片:Pixabay)

譚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