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凝聚官產學研各界 建構國際創科中心

在有利的內外條件配合之下,香港科創聯盟定必可以更加積極參與,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大家安心地攜手並肩,專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香港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典禮暨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啟動儀式於周五(7月15日)在中環中銀大廈70樓舉行,活動由香港科技創新聯盟創會主席盧煜明主持,主禮嘉賓包括現場出席的特首李家超和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以及在線上參加的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和中國銀行暨中銀香港董事長劉連舸,各主禮嘉賓在典禮中分別致辭,表態支持聯盟的使命。仔細聆聽,筆者深深感受到各位嘉賓語重心長,對聯盟的工作既有期望,亦具啟示。

聯盟3大宗旨 補港創科短板

特首李家超發言重申,中央明確支持和肯定香港的創科發展,強調「會帶領特區政府全力全速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推進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產業鏈的結合和優勢互補,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且表示會帶領特區政府把香港建構成國際創科中心。此話一錘定音,為本屆特區政府的創科發展工作定下明確目標,亦間接成為聯盟的重點任務。

筆者理解譚鐵牛副主任的發言與把香港建成國際創科中心之目標息息相關,朝着這方向他對聯盟提出3點期望:一是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創科協同;二是為香港創科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三是加強科普教育。筆者認為譚鐵牛一席話如「當頭一棒喝」,道出香港創科發展多年來的短板,聯盟亦認同此觀點,所以在籌備期間,亦把他這3點期望制定為組織的宗旨,以及未來工作的指導原則(Guiding Principle)。

國家科技計劃 將擴對港澳開放

王志剛部長以視頻首次對外公布,國家科技計劃將進一步擴大對港澳開放。據悉,面向「十四五」規劃,科技部將繼續推動國家科技計劃更大力度、更大範圍對香港和澳門開放,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通信、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對港澳新增開放15個專項,大力支持更多愛國愛港愛澳科研人員深入參與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建設科技強國。

香港有5所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榜上處於百名之內,擁有雄厚的科技基礎和實力;同時,在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之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筆者深信在國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聯盟可將本地官產學研界人士聚集起來,促進香港創新科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能好好地發揮創科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背靠祖國 免受外圍因素拖累

《荀子.修身》云:「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聯盟坐言起行,與中國銀行(香港)合作頭炮推出首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獎勵貢獻非凡的香港科創工作者,獎項分為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金融科技5大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各領域大獎的評審委員都是享譽國際的專家,來自世界各地,一方面反映出獎項的世界級水平,另一方面也突顯出香港科研的國際化。

最後,自從近年《港區國安法》立法和「完善選舉制度」推出之後,香港內部影響因素日漸緩和,政治爭拗大大減少,社會及政府的運作正逐步回復正軌,香港已由亂轉治,並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雖然如此,外部因素如中美貿易戰、俄烏衝突等事件,在未來幾年估計仍會維持不明朗,但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地緣優勢下,香港可以利用祖國為依託,發展國際經濟,穩守而突擊,戰略性地抓緊大灣區、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避開歐美停滯不前的市場。

在這些有利的內外條件配合之下,香港科創聯盟定必可以更加積極參與,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大家安心地攜手並肩,專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