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日前舉辦「綠化平台研討會」,請來多位城市規劃專家、環境學者及保育人士收集意見。負責該個項目的綠化平台工作小組主席、理大校董雷震寰表示,希望不同持份者亦能參與建議,因此同場更請來拔萃女書院的同學。
紅隧擠塞影響社區
理大位置紅磡海底隧道旁,該處為九龍與港島的交通樞紐,平均每日有12萬架次車輪駛經紅隧九龍出口,擠塞問題一向為人詬病。紅隧收費廣場上的行人天橋人流繁多,空氣污染危害3萬多名理大師生的健康。而且由於多條主幹道路把該區切割成不同的細小區域,令行人道路網絡迂迴曲折。

綠化空間社會禆益
因應上述問題,理大倡儀政府在收費廣場之上,興建多功能環保綠化平台,佔地約43,000平方米,讓鄰近社區及公共交通使用者享受多項體育和公共設施。根據計劃建議,綠化平台與港地紅磡站平台及理大主校園連接,行人往來鄰近地區,包括何文田、紅磡、尖沙咀東及佐敦,都將更方便。除了行人通道外,更可以提供單車徑,鼓勵市民善用環保的交通模式。綠化平台與理大的行人通道及單車徑將毗鄰社區及海旁連接起來,有助拉近居民和海旁一帶的距離,讓居民欣賞海港景色。
理大初步建議,綠化平台面積中約有八成可用作綠化公共空間,包括興建靜態康樂用地、行人通道、園林公園、戶外表演及體育場所,以及其他相關設施。其餘兩成用地則用作戶內體育、康樂文化設施、藝術廊,以及小食亭和涼亭等休憩區。同時,綠化平台能減少收費廣場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創造一個具環保特色的環境,理大表示,希望能大規模地改善社區內的整體氛圍,提升紅磡站上蓋物業發展的潛力和價值。長遠而言,綠化平台連同附近的發展項目,以及港鐵紅磡站一帶的改善工程,將有助活化整個尖東地區。
改善空氣噪音污染
根據理大建議,在綠化戶外空間之外,他們更擬建造一個面向維多利亞港的觀景台、藝術廊、露天劇院、綜合體育設施、戶外展覽區、兒童遊玩區、人工湖畔等,提供一個讓市民休憩的地方。若能落實建議,不但能方便各區交通,也能強化社會聯繫,而且計劃建議可透過運用先進的空氣淨化或過濾技術潔淨汽車廢氣及塵埃,改善區內空氣素質;同時因綠化平台將把行車繁忙的收費廣場封蓋,亦能有效地降低交通噪音;加上綠化平台上有大量的天然綠化植物,有助緩解收費廣場附近因為柏油路及行車繁忙而造成的「熱島效應」,藉此改善區內的空氣和噪音污染問題。
可持續發展實驗室
奧雅納工程顧問董事劉偉棠提出,綠化平台既是一個環保項目,同時也可成為一個實驗室,進行多項以達至低碳用量及低碳排放為目標的研究項目,包括採用靜電集塵器等技術,用以過濾及潔淨廢氣;增加生物質能和綠化帶,以降低熱島效應;應用各種環保資源及再生能源,例如光伏特電池、風力、太陽能等;循環再用經處理的洗盥污水;以及使用環保玻璃及催化淨氣技術等。
規模龐大需政府推動
綠化平台項目計劃的環保特色和可持續性,獲外界欣賞,更榮獲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及環保建築專業議會合辦的2014年環保建築大獎的優異獎(研究及規劃類別)。據理大透露,現時已向相關政策局的局長介紹方案,包括發展局局長、教育局局長、環境局局長及副局長,以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亦曾向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及港鐵管理層介紹建議方案,獲得正面回應。
不過,理大強調,綠化平台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項目,規模龐大、工程複雜、涉及巨額資源及眾多持分者,需由政府開展及推動才可以進行,至於理大雖然準備提供各項所需支援,但只是提供建議方案給政府,而不是擴展校園。


延伸閱讀:
(圖片:灼見名家、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