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專訪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博士:建立ESG數據系統、加強溝通 釋除投資者疑慮

陳綺華博士認為,隨着大眾愈來愈關注ESG,ESG投資者佔整體比重愈來愈高。投資關係(IR)可以說是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第一道前線,好多時需要與投資者保持溝通,發揮重要作用。

以前基金關注公司的財務表現,究竟公司有沒有錢賺,但這些指標只反映公司的過去,只能作為參考,而ESG數據剛剛相反,是反映公司的未來,投資公司就如同投資未來,投資者最擔心的是投入資金後,公司財務出問題而倒閉或者是停牌,投資血本無歸。

本社專訪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博士,她認為企業實踐ESG不應單純為合規而做,而是要將這概念融入到公司的整體發展規劃去進行,以做廠為例,可以在營運上增加對環境(E)的關注,若是服務業,也可以集中做好社會(S)的部分。至於管治(G),則是所有公司都需要關注。

陳博士指出,最重要的是公司如何將ESG融入其長遠的發展策略中。
陳博士指出,最重要的是公司如何將ESG融入其長遠的發展策略中。

如何投入落實ESG?

問:每家公司的行業性質不同,如何分配投入ESG比重?

陳:第一步是要找出有哪些影響公司的ESG元素,從這點再梳理需要改善的地方。

如果公司佢做廠,便要多些關注環境(E),若公司專營服務業,本身沒有生產部分,關注點便要放在社會(S),因為它們可能員工比較多,需要關注員工方面的問題,對整個社會有甚麼可以貢獻的地方。

至於管治(G)方面,我認為基本上所有公司都需要關注,因為公司營運要有透明度,如何對待不同的持份者,即是去了解及回應他們的需要。

問:公司在投資規劃中如何落實ESG?

陳:按現行規定,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每年都提交一份ESG(或稱可持續發展)的報告,目的是為上市公司提供一個ESG合規的框架。

當你要做好一份ESG報告,首先你需要搜集資料,梳理出哪些資料可用,撰寫報告其實已是最後一步,在你寫報告之前,你要做好多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公司如何將ESG融入其長遠的發展策略中。

每間公司都希望一直營運下去,愈做愈好,如果想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要由做哪些生意,投資什麼樣項目,公司朝哪個方向發展等等,都需要考慮ESG元素。

譬如公司買地起樓,在拍板收購前,便要考察地皮附近的環境狀況,開始規劃設計,就像以往你要考慮收購地皮的代價,建築成本多少,發展住宅還是商廈,便需要有完整的投資預算,只不過現在你需要多一重考慮,就是環境因素對整個社區的影響。

陳博士指出,如果想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公司各項工作都需要考慮ESG元素,如地產項目需要考慮對社區的影響。(亞新社)
陳博士指出,如果想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公司各項工作都需要考慮ESG元素,如地產項目需要考慮對社區的影響。(亞新社)

小型上市公司如何自處?

問:大公司有資源可以做好ESG披露,小公司如何自處呢?

陳:不少小型上市公司擔心做ESG報告需要花好多錢投入,有這樣想法其實是不了解ESG的真正目的,以為是交功課,實際是希望借助ESG報告作為工具,讓公司認真思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留意哪些風險,才能整理出一份報告。

換言之,ESG並非增加小公司的成本,而是一項放眼未來的投資,那麼他們會更願意在長遠發展策略落實ESG。

問:若公司更好規劃ESG策略,能避免未來業務風險?

陳:首先要界定公司具有ESG哪方面特定元素,再看當中差距(gap)有幾大,即是公司的目標與現在位置的距離,再之後便是制定行動計劃(action plan)。

要了解差距有多大是非常重要,為此公司需要與不同持份者溝通,找出哪些大家認為是重要的,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清楚的具體(material)部分。

近年上市公司在撰寫ESG報告時多有參考其他公司,一些服務業的公司本身並無生產,卻在減碳排放方面有很多着墨,E部分好像與公司本業不相干,公司要關注的應該是S部分。公司其實應該認真審視本身的情況,才能避免哪些經營上的風險。

公司掌舵人日日睇住盤生意,自然清楚公司潛在的問題,亦了解對手動態及行業挑戰,只不過他們有沒有認真寫成報告,讓其他同事可以跟進。

面對資本市場的第一前線

問:投資ESG就是投資公司的未來,這句話如何理解?

陳:隨着大眾愈來愈關注ESG,ESG投資者佔整體比重愈來愈高,以前基金關注公司的財務表現,究竟公司有沒有錢賺,項目能否圖利,這些都與財務有關,但這些指標只反映過去,只能作為參考,而ESG數據剛剛相反,是反映公司的未來,投資公司就如同投資未來,投資者最擔心的是投入資金後,公司財務出問題而倒閉或者是停牌,投資血本無歸,這解釋了近年投資者為何如此關注ESG。

所以,投資關係(IR)在此發揮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第一道前線,IR好多時需要與投資者保持溝通,投資者對公司有疑問,第一個找向IR查詢。如何回應投資者的質疑,公司內部需要有一套機制及系統,能讓IR讀取公司的數據,以釋除投資者的疑慮。

假如公司是重視ESG,就需要建立這樣一套機制,這對IR與投資者的溝通有很大的幫助。

問:對於一些環境不友好行業,實踐ESG有哪些挑戰?

陳:假使公司造廠,會排放一些污染物質,本身行業特性如此,你沒有辦法改變行業性質,但可以與投資者溝通,提出未來有哪些措施可以減低對環境污染的不利影響,減低污染已經是對環保的貢獻,公司若提出一些指標或方向,能夠反映其確實關注問題,投資者已經接受。

以汽車業為例,以前是燃油推動,對環境不友善,現在改為電動車,儘管不可能全部一下子電動化,但朝向電動車的方向,投資者都會「收貨」。

投資關係可以說是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第一道前線。(Shutterstock)
投資關係可以說是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第一道前線。(Shutterstock)

ESG不止是上市公司的事

問:企業若不做好ESG,很可能連生意也難造好?

陳:現在公司實踐ESG是各自為政,沒有一個中央平台整合彼此數據,要弄清楚是否ESG合規,需要查核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會很大費周章,但有了中央平台,便容易作出核實,節省更多資源。

若然你是小公司,你會發覺不落實好ESG,你可能失去客戶,其他上市公司很難再給你下單,甚至乎銀行若要ESG合規,需要認證客戶的ESG表現,才決定批出貸款與否,所以ESG已不止關乎上市公司的事,對所有公司都相干,假使公司不做好ESG,其他公司與你關係如何密切,未來都很難與你做生意。

香港沒有所謂中央數據庫,但已經朝這個方向發展,覆蓋面有幾濶?有哪些行業先行?要看政府未來有沒有相關政策。

隨着科技進步,我們借助如區塊鏈(Blockchain)的技術,更容易追蹤交易的軌跡,這些也可以幫助中央數據庫的運作。

問:如何通過綠色金融,誘導公司落實ESG?

陳:顧名思義,綠色金融是與綠色有關的融資項目,例如公司發行綠色債券(green bonds),投資項目需要有綠色元素,這可以鼓勵上市公司思考更多綠色項目,也有助推廣ESG。

究竟上市公司發行綠色債券對其有哪些好處?例如發債利率是否可以有優惠,或者發行人可以接觸一些新且關注ESG投資者,有別於之前只關注公司財務表現的投資者,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可以看到邁向綠色金融的實惠,讓其有做好ESG的動力。

公司主動披露這些ESG信息,如果公司有心落實好ESG,它便會主動披露相關的資訊,而不是交功課,交易所說要填一二三,上市公司便不會填四五六,主動性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ESG是否做得好,你披露多一些資訊,不會有太大問題,讓持份者多些了解是好事,但公司是否願意披露,這是公司內部決定,以及它對ESG的承諾。

陳博士認為,要求投資項目需要有綠色元素,可以鼓勵上市公司思考更多綠色項目,也有助推廣ESG。
陳博士認為,要求投資項目需要有綠色元素,可以鼓勵上市公司思考更多綠色項目,也有助推廣ESG。

將ESG元素帶入大灣區

問:不少港企與灣區公司有合作,如何確保ESG全產業鏈的營運?

陳:大灣區是港企拓展業務的重要區域,無論你是做生意,還是提供一些專業性服務,你的客戶很大可能落戶大灣區,就算你公司以本港為基地,但你的客戶及供應商都在大灣區,你要確保不持份者都要ESG合規,在這情況下,你便將ESG的元素帶入大灣區,這不是一家公司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不少公司共同協作,而且不止大灣區,相關元素甚至擴散至全中國。

如果要確保我的產品不違反ESG準則,這需要一步一步進行,有可能工作模式已承襲多年,需要時間教育、了解及改進,香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西交匯的中心點,我們好清楚歐美對ESG的關注及ESG投資者重視哪些東西,香港可以作一個橋樑將外面訊息傳至國內灣區或其他地方的持份者。

如何釐訂評級標準?

問:為何ESG評級機構給與同一家公司的評級有天壤之別?

陳:不少評級機構,評級結果可以說百花齊放,以信貸評級為例,3家主要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及惠譽)評出結果不會相差太大,如果一家畀你評級A,另一家可能是A或A+,但ESG評級給與同一家公司評級可以由A至C,但投資者只關注最差的C,上市公司會覺得很無奈,這很難說誰對誰錯

由於不清楚評級準則的異同,我們有時也向評級機構查詢,可否說說如何釐訂評級的標準,公司可以補充一些評級機構沒有的資訊。目前標準欠缺統一下,上市公司對合規有時會無所適從,但ESG大行其道才不過數年,我相信標準會逐步趨向統一,這也是一個需要時間適應的過程。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本社希望通過專業評審制度,甄選出具公信力的企業ESG大獎得主。活動現正接受報名: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332861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