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y 18 2025 01:33: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老人 今後更苦

以前的一代,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養老問題靠個人自行解決,所以問題不大。但如果一切向政府問責,大家就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自己不作準備,那就只好透過徵稅去解決問題,將來就一個養六個。不知要徵多少稅才夠?
有老人院被發現,把需要洗澡的老人脫光衣服在露天的平台上等候,完全不顧老人的私隱與自尊。這當然不可接受。
 
有議員認為這是有關部門監管不力造成的,否則沒有可能巡查了這麼多次,竟然不知道有這樣的情況。
 
其實,前綫的社工與有關部門的公務員不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情況。但舉報與查封並不能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資源不足方為問題所在

 
據我所知,虐老問題在收費較低的老人院十分普遍。有些老人院,為了避免一些老人自己上廁所時跌倒受傷,規定所有老人都得用紙尿片。如果不聽話,自己去廁所,就會像對待精神病患者那樣捆綁在床上或椅上,動彈不得,比坐監還沒有自由。
 
由於人手不足,護理人員只會定時為老人換尿片。如果未到更換時間瀨了,無論「開大開細」,都得醃漬至換片時間為止,實在難受。
 
至於洗澡方式,更是集體流水作業,有人負責脫衣,有人負責刷肥皂,有人負責沖水,有人負責穿衣,只是沒有人負責按不同人不同的習慣調校水溫,老人家只能逆來順受。
 
當然,並非所有的老人院都是這樣,有經濟能力的,當然可以去一些服務水準較高的療養院。問題是大部分香港人都負擔不起這種收費。
 

收緊管制需審慎行事

 
議員要求政府修訂法例,收緊對老人院服務素質的要求,並加強巡查的力度,取締那些不良的經營者。
 
其實,單要這樣做,並不難。問題是要提高服務素質,就得增添人手。老人院的工作帶有厭惡性,很少新一代願意投入。以前,還可以聘請一些新移民來做,但近年失業率低,又有最低工資保障。連新移民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老人院很多都沒法招聘到足夠人手。
 
有經營者告訴我,如果真的立法收緊要求,除非政府願意像補貼幼稚園那樣資助他們,否則不用等政府查封,他們也會自行結業。因為他們所照顧的老人,家庭經濟能力都不高,沒有條件向他們增加收費。
 
由此可見,貿然在準備不足下就收緊管制,並非良策。若然大量取締不及格的老人院之後,又無法有好的老人院作補充,只會迫老人回家接受家人更加不濟的照顧。屆時,可能有更多的老人被遺棄在公立醫院,公帑的負擔可能更大。
 
當然,政府並非沒有盈餘,眼前應有能力作出更多的承擔。問題是一有政府參與,市場機制就會被破壞,有關老人所需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其價格都會不再受到使用者的負擔能力所制約,各行各業各式人等都會乘機尋租(利用政策漏洞謀私利),令到營運費用不斷上升。西方很多國家都已走上這條路,導致政府債台高築,無法走出困局。香港宜三思而行。
 

老人問題的深層原因:老年化

 
事件發生後,大部分的意見都只是公式化地向政府問責,要求政府加強監管老人院的運作,以及增加對老人院的資助。這種看法其實很表面,並沒有觸及香港老人問題的深層原因,朝這種建議的方向走下去,只會走入死胡同,令香港的老人家,以後更沒有好日子過。
 
政府並非萬能,政府自己不事生產,政府的收入來自民間。如果港人的生產力增長緩慢,而港人的年紀卻不斷老化,政府遲早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短暫而言,政府或許可透過增加稅率、動用盈餘,甚至透過舉債去解決燃眉之急。但很多先進國家的經驗都已證明這並非長遠之計,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以後都沒法翻身。
 
現實是香港的出生率很低,一個家庭平均只生一個孩子。再過兩代,一個人可能要供養六個人,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還有祖父、祖母,與外祖父、外祖母。香港人的壽命長了,他們退休後,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要供養。
 
以前的一代,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養老問題靠個人自行解決,所以問題不大。但如果一切向政府問責,大家就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自己不作準備,那就只好透過徵稅去解決問題,將來就一個養六個。不知要徵多少稅才夠?除非我們的下一代生產能力真的比我們高很多。
 

不能只寄望下一代承擔重擔

 
然而,情況並非這樣。我們的下一代,不但人數減少,能力也在減弱。他們的學歷雖然比以前高了,但他們中很多人的工作態度卻不敢恭維。他們只曉得緊盯自己的權利,卻不肯先作付出。他們處事掉以輕心,不覺得把事情弄糟了有甚麼大不了。他們沒法接受責備,脆弱的會受不起心靈的創傷,強頑的會跟你吵過沒完沒了,誓死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這也難怪他們,他們成長的環境與上一代不一樣,物質條件相對豐裕,未吃過苦頭,自然不會有危機感,鬥志很難與上一代相比。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這不但於一個家族來說是這樣,於一個社會來說也是這樣。香港正面對的,就是一個這樣的情況。
 
香港人不可能指望下一代供養,他們人數少,能力有限,沒有條件承擔得起這麼重的擔子。我們以為可以依賴政府,政府其實也要依賴他們。因此,還是積穀防饑較為妥當。
 
其實,人口老化後,不但老人院會不夠,醫療服務也會不夠。香港人壽命長了,但人老了,病也多了。可惜香港人現時只顧在政治上鬥過沒完沒了,沒有人關注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醫院與醫療人員去面對香港的人口急劇老化。這些都是需要及早部署的,否則等問題惡化時,要挽救就會比解決房屋問題更困難。
 
 
原載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