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May 23 2025 19:44: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浸大文學院跨學科研究 走入社會展現人文關懷

從浸大文學院跨學科研究的努力,可以看出,今天大學的「文科」,已不僅是故紙堆中皓首窮經出成果,更是走出社會,以跨學科的創意,展現對人文社會各種議題的關注,同時藉研究項目探討解決方案。
採訪、攝影:曾紹樑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長樂美德教授(Prof. Mette Hjort)及文學院多位學者,本月20日(周三)舉行傳媒茶敍,介紹文學院各學系之研究及活動,強調創意、社會性及跨學科,展現人文關懷。

6個重點領域 涵蓋社會文化

樂美德教授介紹6個重點跨學科研究領域,包括:

一、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

目的是探索表演更廣泛的意義。廣義的表演,不僅是藝術表演,還包括創意的實踐(例如寫作、翻譯、戲劇、音樂創作和演出等)和社會與文化實踐。透過跨學科的探討,可深入了解表演在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在行為表達和文化實踐上的意義。

二、中文與跨文化健康人文學(Chinese and Cross-Cultural Health Humanities)

以跨學科及跨文化的角度,專注研究文學、人文學、健康和美好生活之間的關係。對健康概念的研究,關係到1.語言、對話和敍事;2.文學表現形式;3.哲學和倫理學;4.性別研究,以及創意寫作和表演藝術(如音樂和視覺藝術)等。

三、構建公共文化(Framing Public Culture)

主要研究文化的形成和如何利用公眾層面呈現,以及公眾對文化現象的接受程度及爭議。有關範疇的研究,包括文學作品的寫作和傳播、廣告在文化身份構建上的角色,以及雙語博物館如何創建跨文化對話的國際大都會等。

四、創意、自我與社會(Creativity, Self and Society)

通過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探討創意,並集中研究自我、環保意識,了解跨文化社會,以及培養想像力和批判思考等範疇。

五、少數群體和邊緣化人口研究(Minority Studies/Marginalised Populations Studies )

集中研究社會上少數群體(包括種族、宗教、性取向、語言等),以及透過了解少數群體的身份、美好生活和文化,讓他們在主流社會中得到賦能。範疇包括少數群體文學的自我展示、少數族裔的醫療保健傳播,以及少數群體的權利等。

六、人類世研究(Anthropocene Studies)

研究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重要影響,探討人文學(哲學、文學、藝術)如何回應氣候轉變、環境政治、人與自然互動、跨物種關係、全球資源競爭、化石燃料消耗,以及其他社會文化轉型等。

樂美德教授介紹6個重點跨學科研究領域。
樂美德教授介紹6個重點跨學科研究領域。

訪問不同族群 探討香港國際文化內涵

其中,翻譯學士課程畢業班參與「翻譯與跨文化研究」課的研究項目,項目負責老師、英國語言文學系(翻譯學課程)楊慧儀副教授介紹,學生訪問了在港居住的泰國人、葡萄牙人、波蘭人、法國人社群,研究這些社群在香港的歷史、現狀和生活狀況,並將訪問內容結集成《家在香港:非華人族群調查》一書,藉此探討香港蘊含的國際文化內涵,培養同學的全球視野。楊慧儀指出,通過研究,同學們認識到,其實「國際」就在身邊,並不一定要坐飛機出國才算是「國際」。

 

楊慧儀副教授將學生訪問內容結集成《家在香港:非華人族群調查》一書,藉此探討香港蘊含的國際文化內涵,培養同學的全球視野。
楊慧儀副教授將學生訪問內容結集成《家在香港:非華人族群調查》一書,藉此探討香港蘊含的國際文化內涵,培養同學的全球視野。

中學生英語寫作班 港式英語寫新詩

另外,英國語言文學系黃良喜教授及何麗明副教授去年底舉辦了一個中學生英語寫作營,共有30多位中學生參加。寫作營鼓勵中學生用「港式英語」創作英文詩,讓世界上的讀者了解港人心聲。例如有中學生描寫去年9月颱風「山竹」襲港翌日,車站上班上學擠逼的情景,大膽以英譯粵音入詩,如「快啲啦!」(“Fai d lar!”)、「咁死耐!」(“Gum sei loi!”),藉此展現「本土特色」。亦有學生模仿即時通訊程式對話框,描寫與雙親談論時事的情景,形式上十分創新。

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去年底舉辦了中學生英語寫作營,吸引數十位中學生參加。(浸會大學圖片)。
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去年底舉辦了中學生英語寫作營,吸引數十位中學生參加。(浸會大學圖片)。

黃良喜認為,學生運用「港式英語」創作,不會影響其學習英文,反而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另外,浸大音樂系學者、作曲家貝臻雅博士(Dr. Eugene Birman)利用跨媒界作品《呼吸空間》和音樂作品《今日俄羅斯》探討環保和社會學議題;人文及創作系者譚迪詩博士則透過大數據分析,探討聯網收集城市剩食的可行性,有助促進香港的剩餘食物回收。

從浸大文學院跨學科研究的努力,可以看出,今天大學的「文科」,已不僅是故紙堆中皓首窮經出成果,更是走出社會,以跨學科的創意,展現對人文社會各種議題的關注,同時藉研究項目探討解決方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