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在大年初七發表了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即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臨時數字),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9%,與2017年10月至12月的數字相同。失業率跌穿3%並不出奇,因為本地及外圍經濟的發展勢頭良好。雖然,現在很多機構還未發放年終花紅,仍未步入招聘的旺季;但是,筆者在上周每天都收到僱主的來電,要求協助招聘。行業範圍涵蓋保險、地產、金融、電訊、製造、零售等等。這些空缺的月薪介乎5萬元至25萬元不等,全是中至高層的職位。
在農曆新年後,不少機構都會陸陸續續發放花紅;屆時,打工仔勢將蠢蠢欲動,探索加薪跳槽的機會,就業市場必會更趨活躍。因此,本年第一季的失業率還有機會進一步下跌。展望今年的上半年,除非有一些突發性的外圍負面因素出現;否則,本港的就業市場必會是一片景氣。最頭痛的,當然是僱主怎樣去爭奪人才來配合業務發展。
留意每一個來電
此際新歲,希望讀者在青雲路上能屢遇財神!財神者,獵頭人也。獵頭人每天都會致電行政人員推介「筍工」。可是,有少數人誤把獵頭人當成促銷員,心感煩厭。專業的獵頭人在電話接通後,第一句必然詢問對方是否方便閒談;否則,定會掛斷線,稍後再聯。所以,極其量也只是耽誤幾秒鐘。獵頭人不是推銷什麼產品,接電話者不用拿真金白銀去買任何東西。相反,獵頭人是推介升職加薪的機會;簡言之,是「袋錢入你袋」。雖然,行政人員不會對每個工作機會都感到興趣,但是,獵頭一族其實是頗值得行政人員去認識的朋友。常云「識人好過識字」,獵頭人的強項便是其人際網絡,甚值得行政人員去結交。
有些朋友在接收了工作機會的資訊後,也奇怪地「玩失蹤」,遲遲沒有回覆獵頭人。在現今資訊發達的社會裏,通常獵頭人會透過電郵或社交通訊媒體去提醒行政人員,回應獵頭人所推介的工作機會。專業的獵頭人當然也會跟進未回覆的個案;為了使到行政人員不感到煩厭,獵頭人每周也只作一、兩次的提醒。但是,若仍未等到行政人員的回覆,獵頭人也會每周跟進。其實一句簡單的「沒有興趣」,獵頭人便會終止個案,不再就該工作機會和目標人物聯絡。
行政人員避開「熟人」策略
最後,給大家一些見工「貼士」。首先,有些行政人員害怕到僱主的辦公室見工,因為有機會碰到「熟人」而洩漏風聲。所以,他們會要求在一些餐廳食肆進行面試。其實,這種做法有利有弊。餐廳食肆始終是公眾場所,為何沒有機會碰到「熟人」呢?有時,在餐廳食肆內被「熟人」遠遠望見,自己或許也不知曉。反而,在辦公室內碰到熟人的機會只是在升降機或接待處大堂時。只要要求僱主馬上把自己帶到面試室並關上門,整個面試的過程應該不會被任何「熟人」發覺。換言之,有機會碰到「熟人」的時間可能是短短五分鐘;但是,在餐廳食肆內可能全程都會被不只一個「熟人」望見。有些朋友在周五可穿便裝上班;若在該天見工,筆者常常建議他們不要穿得太隨便。如果可以的話,正裝前往面試永遠是一個最「安全」穿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