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知識遠景建構者

知識遠景建構者

——知識領導研究概要(四)

長應成為促進教師學習的榜樣,應該成為教師鼓勵他們持續專業發展的榜樣。

朱啟榮 作者: 朱啟榮
2017-04-24
教評心事

標籤: 知識交流知識分享知識管理知識領導
許多學習型組織的研究強調領導者提供有利於知識交流的條件的重要性。(Peakpx)
許多學習型組織的研究強調領導者提供有利於知識交流的條件的重要性。(Peakpx)
0
SHARES
44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在上期「教評心事」,筆者曾向讀者介紹核心的知識領導者的角色和任務,並從而構建知識領導的模型。筆者從文獻中確定三個核心的知識領導者的角色和任務:

-知識遠景建構者
-知識交流促進者
-知識分享模範者

筆者綜合不同學者有關「知識領導」的研究後,總結出一個知識領導的研究概念框架如下:

圖1:知識領導者核心能力的理念架構(參考Nonaka, Toyama and Konno, (2000), Viitala (2004) and Lakshman (2008))

今次將具體向大家講述相關內容及從文獻找出支持有關理念的證據,再與大家分享。

知識型領導者應該具有Nonaka等人(2000)所提及的「提供知識願景」的領導特質、Viitala(2004)所提及的領導者為機構學習的掌舵人以及Lakshman(2008)所提出的領導者具備知識管理為機構發展重心的信念,並確定機構的願景、策略和目標。知識型領導者有責任審時度勢,了解機構身處的現況以確定機構的知識缺失。這將使他們能夠領導機構的知識創造過程,以獲取機構所需要的知識,並協助機構制定評估機制以便成員衡量哪些知識需要獲取及哪些知識需要保留。知識型領導者應該將機構的知識願景與機構本身目標聯繫起來,亦要與機構成員建立共同的願景。這一知識型領導者的特質是要界定未來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從而為機構發展設定方向,並訂定機構知識所需的質量。

支持有關理念的文獻證據

許多研究均強調領導者在建立機構的願景、策略和目標方面的重要性,可以作為「知識遠景建構者」的理論根據(Prahalad和Hamel 1990; Senge 1990b; Leonard-Barton 1992; Long and Vickers-Koch 1995 ; Sanches and Heene 1997; Sveiby 1997; Ellinger and Bostrom 1999; Senge 2000)。 這些學者均提到知識願景在機構領導執行力的重要性。知識領導者應將他的知識願景與機構的現況緊扣,並將其知識願景在機構內外廣傳。

知識交流促進者

知識型領導者應該具有Nonaka等人(2000)所提及的「建設、連接和激勵知識交流空間(Ba)」及「促進SECI過程」的特質、 Choo和Alvarenga Neto(2010)所提及的「有利條件Enabling Conditions」、 Viitala(2004)所描述的「機構文化創造者」和「學習過程支持者」及Lakshman(2008)指出的「領導者提供和使用知識的能力」和「領導者知識網絡建立和維護能力」,以確保成員在安全氣氛下工作,促進學習過程的實踐,並為所有成員提供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或平台,以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識。管理層及知識提供者可以在實質上(會議室)或虛擬上(計算機網絡)或甚至精神上(共同目標)提供空間。Nonaka等人(2000)建議領導者還應通過必要條件,物色合適的現有社群網絡,進一步建立並發展這些社群網絡,提升成員間的彼此信任,以加強交流。

此外,知識型領導者應通過促進所有四種知識轉化(外部化,社會化,組合和內化)的方式來促進機構的知識創造,不同轉換模式的知識螺旋化,並使其在不同的組織架構層面上運行。技術和人才應用於建立知識網絡,以支持機構成員在了解其經驗過程中反思有關所學(the processes of making sense of their experiences),並鼓勵他們在個人層面和團體流程中持續反思。

支持有關理念的文獻證據

許多學習型組織的研究強調領導者提供有利於知識交流的條件的重要性(Pedler et al。1991; Lindell and Rosenqvist 1992; Nonaka and Konno 1998 ; Crossan,Lane and White 1999; Ellinger and Bostrom 1999; Popper and Lipshitz 2000)。 他們指出,領導者應該提供「有利條件」(Enabling Conditions)以促進機構成員的學習。機構內的正面積極文化也是一種「有利條件」,對推動機構成員學習是十分重要(Senge 1990a; Pedler et al.1991; Nonaka and Tackeuchi 1995; Nonaka and Konno 1998; Crossan,Lane and White 1999)。 從機構學習的角度,領導者能提供機構有助知識交流的「有利條件」Enabling Conditions是知識領導的關鍵。

知識分享模範者

知識領導者應該具有Viitala(2004)所提及的領導者作為「扮演模範」的角色及Lakshman(2008)所提及的「領導者知識角色建模能力」,領導者通過自己的例子將自己表現為學習者,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能力。 Viitala(2004)還指出,領導者對自身工作的興趣和對變革的貢獻將對他們的追隨者產生影響。領導者應親自參與日常活動中的信息及知識共享過程,積極轉移和傳播內容,並作為建構所需的知識渠道以進行知識交流。領導者也應建立知識庫,以儲存重要知識。由於團隊中的知識共享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領導者需要刻意促進知識共享(Srivastava等人,2006)。

Carmeli,Atwater和Levi(2011)亦認為,領導者應為下屬樹立榜樣,表明他們樂意接受公開分享思想和信息。由於這種角色建模,下屬更有可能與他們的同事對應並分享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領導者越能分享知識,其機構就越能共享知識。

文獻支持有關理念的證據

知識分享模範者的理論根據可以在領導者作為模範和社會權力基礎理論(Social Power Theroy)的文獻中找到,尤其是參照權力(Referent Power),這種權力是由於成為別人學習參照榜樣所擁有的力量(House 1977; Yukl and Falbe 1991)。知識分享模範者的理論也與Printy(2008)所提到的校長作為模範的概念一致。 Printy(2008)認為,校長應該作為知識經紀人,促使教師能夠專注教學,鼓勵創新,塑造校園學習氣氛,並為教師工作提供足夠的資源。校長還應與教師建立強有力的個人關係,承認自己的貢獻,並在作出決定之前徵求意見,作為學習動力。這兩個角色模型都適用於這些領導角色的轉型和教學影響。

Zhang和Brundrett(2010)也建議校長應該成為學習者的典範。校長應該是要成為專業能力的學習者。校長需要掌握自己的專業學習,積極參與實踐者的研究。校長應成為促進教師學習的榜樣,應該成為教師鼓勵他們持續專業發展的榜樣。那麼,校長作為首席教師(Head Teacher)的作用就是在學校層面促進教師彼此學習和提供有利學習的條件,創造一個整體組織可以發展的氛圍。

上文已向大家提出一個知識領導的研究概念框架,並具體介紹其詳細內容及從文獻找出支持有關理念的證據。下次將嘗試深入討論校長領導與知識領導的關係。


參考文獻:

Capshaw, S. and Koulopoulos, T.M. (1999). Knowledge Leadership.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gazine, May 1999. Retrieved on 14th December, 2011, from http://www.information-management.com/issues/19990501/20-1.html,
Carmeli, A., Atwater, L. and Levi, A. (2011). How Leadership Enhances Employees’ Knowledge Sharing: the Intervening Roles of Rel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36(3), 257-274.
Choo, C. W., & Alvarenga Neto, R. C. D. (2010). Beyond the Ba: Managing Enabling Contexts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4(4), 592-610.
Crossan, M.M., Lane, H.W., White, R.E. (1999).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 from Intuition to Instituti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 (3), 522-537.
Ellinger, A. D. and Bostrom, R. P. (1999). Managerial Coaching Behaviors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8 (9), 752-771.
House, R.J. (1977). 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J.G. Hunt, and L.L. Larsson, (Eds.), 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 (pp. 189-207).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Lakshman, C. (2008). Knowledge Leadership: Tools for Executive Leaders.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Ltd.
Leonard-Barton, D.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111-126.
Long, C. and Vickers-Koch, M. (1995). Using Core Capabilities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 (1), 6-11.
Nonaka, I., & Konno, N. (1998). The Concept of “Ba”: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40-54.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naka, I., Toyama, R., Konno, N. (2000).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3, 5-34.
Olsen, M. E. (Ed.). (1972). Power in societies. Macmillan.
Pedler, M., Burgoyne,J., & Boydell, T. (1991). The Learning Company: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nd ed.). London: McGraw-Hill.
Prahalad, C.K. and Hamel, 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 79-91.
Printy, S. M. (2008). Leadership for Teacher Learning: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4(2), 187-226.
Sanches, R. and Heene, A. (1997). Strategic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Chichester: Wiley.
Senge, P.M. (1990a). The Fifth Discipline. Doubleday, Currency, New York, NY.
Senge, P.M. (1990b).The Leader’s New Work: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2 (1), 7-24.
Senge, P.M. (2000). Reflection on a Leader’s New Work: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In Morey, D., Thuraisingham, B.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Works. Cambridge: MIT Press.
Srivastava, A. (2001). 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eams: A Field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Sveiby, K. E. (1997). The New Organizational Wealth: Managing &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 (1st ed.). San Francisco, Calif.: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Viitala, R.(2004). Towards Knowledge Leadership.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5 (6), 528 – 544.
Yukl, G.A. and Falbe, C.M. (1991),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in Downwards And Lateral Rel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416-423.
Zhang, W., & Brundrett, M. (2010). School Leaders’ Perspectives on Leadership Learning: The Case for Informal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24(4), 154-158.

更多精采文章

  • 領導者需要承擔領導推行知識管理的任務。(Pixabay)領導推行知識管理
  • 校長領導與知識領導校長領導與知識領導
  • 期望知識管理的研究人員及從業者在知識領導的理念及實踐方面有更多的探索。(Pixabay)知識領導的研究概要(一)
  • 樂意分享知識的因素樂意分享知識的因素
  • 兩種校長領導風格:交易型與變革型兩種校長領導風格:交易型與變革型

0

朱啟榮

香港大學教育博士,多間幼稚園、小學、中學校董,現任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校長,曾任多間中學校長、副校長。曾任津貼中學議會執行委員、黃大仙區中學校長會副主席、香港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及屯門區中學校長會秘書;並擔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兼任講師。 過去連續三年,朱校長帶領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在2013、2014及2015年獲得香港最受推崇知識型機構大獎(Hong Kong 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 (MAKE) Award),為第一所本港獲此殊榮的中學,2014年度更獲全港首名得獎機構及榮獲亞洲最受推崇知識型機構大獎。
View all posts
標籤: 知識交流知識分享知識管理知識領導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羅乃萱表示,任何事情都有正面意義和有價值的一面,正如在黑暗找到光芒一樣。
名家演講錄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7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表示,有機會讓香港科研參與此次艱巨的太空任務,感到非常驕傲及榮幸。(灼見名家圖片,攝影:文灼峰)
灼見專訪

滕錦光教授:攬月探星之後,理大如何成為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6
曾鈺成指出,立法機關如何組成,對香港政治環境影響至大。(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4
近日批評特首林鄭的聲音不少,但批評最嚴厲的並非傳統建制陣營,而是來自前任特首梁振英的文膽,不由得不令人聯想起下任特首人選問題。(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市民如何選擇新冠疫苗?港大孔繁毅教授逐一深入剖析《抗疫專輯》
  • 馮檢基:蔡英文錯判形勢 親美抗中暗獨路線 後患無窮《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未融入大灣區 須達至安全、共融、可信目標《灼見財經》
  • 馮檢基:特朗普拆毀美國民主燈塔 民主黨擁絕對權力走向民粹主義?《灼見政治》
  • 馮檢基:政治湧現高氣壓 移民潮急升 香港無前景?《灼見政治》
  • 施永青:《港區國安法》籠罩下 傳媒、法律界如何作出恰當選擇?《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褚簡寧
  • 2021年運勢預測:香港再遇本命年經濟將緩慢復蘇2021年運勢預測:香港再遇本命年經濟將緩慢復蘇 潘樂德
  • 會說不如會做會說不如會做 常霖法師
  •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本社編輯部
  • 春夢醒來了無痕春夢醒來了無痕 劉銳紹
  • 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 張宗永
  • 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 編輯精選
  •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本社編輯部
  • 曾鈺成:特朗普會首開美國總統先例,宣布特赦自己?曾鈺成:特朗普會首開美國總統先例,宣布特赦自己? 本社編輯部
  • 卦象推測民航意外卦象推測民航意外 蔣匡文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潘樂德
  • 曹啟樂
  • 周蜜蜜
  • 張建雄
  • 盧兆興
  • 楊興安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