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為什麼我要保留紮作世界的點滴?

為什麼我要保留紮作世界的點滴?

有位師傅直言,他不太相信自己的出品真的能送達天國,但他仍畢生致力紮作,希望能為相信的生者帶來一絲安慰。製作、出售、焚燒紙紮祭品均充滿着愛與奉獻。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11-06
書海尋珍

撰文:高峰(視覺設計師、作家、策展人)

標籤: 中大出版社死亡紙紮文化關懷高峰
紮作這個文化,着實能反映生活中每個荒謬或平凡的細節。(Shutterstock)
紮作這個文化,着實能反映生活中每個荒謬或平凡的細節。(Shutterstock)

香港是個令人着迷的城巿。我多次到訪,尤其喜歡到不同地區散步,感受都巿日常的活力和節奏。有次走着走着,經過一間熙來攘往的紙紮工場,看到師傅們忙着製作紙紮豪宅,店內則堆滿各式紙祭品,如燒鴨、飛機、皮膚鮮粉紅色的人偶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師傅即場紮作供奉先人的紙祭品,而深深被他們的精巧手藝所吸引,想多了解它們對生命的意義。

傳統大型紙號正不斷消失

數年後,我閒着沒事,決定重回香港,進一步探索這個紮作世界。涉足前,我向一直熱衷研究香港日常設計文化的蕭競聰請教。我們在他的理工大學辦公室見面,略談一會後,他便建議一起到附近的紅磡區走走,看看這個殯儀業的集中地。行人路上,有師傅熟練地製作大型紙紮。我們又逛了數家包羅萬有的小店,本書亦有涵蓋它們出售的種類。雖然有人視紮作為夕陽工藝,但看到這個行業在21世紀仍然屹立不倒,令我非常驚喜。

及後五載,我每年都有幸回到香港,教一個關於本地設計文化的短期大學課程。教學以外,我走訪城中大大小小的紙號。在新界,小販檔在墓地外的公路上一字排開,售賣各款紙祭品,供家屬燒給祖先或至親。在香港島,皇后大道西的紙號令人一見難忘,有些較大的店鋪如同百貨商店般分門別類地展示各式紙紮。可惜,這些大型紙號近年已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奢華簇新的住宅樓宇。我又踏遍整個九龍,參觀了不同地區的老店。店內總見到顧客和店員「雞啄唔斷」,似有說不完的話。我很好奇他們在談什麼,亦很想和他們聊天,無奈我只懂得最基本的廣東話。

語言障礙以外,我還遇上其他挑戰,包括經費緊絀,以及香港郵政的萬用箱的尺寸限制。紙號總有一股魅力,吸引我不斷回訪尋寶。但面對云云相當值得珍藏的紙祭品,我不得不作出取捨,像是忍痛放棄如實物般大小的紅色閃爍電結他,還有單車、連石油氣罐的煮食爐、用波浪紙條裝飾的鬈毛犬。這些渴求,或也反映了我對身後事的喜好。但無論如何,即使我的收藏再多再廣,也只是紮作世界的冰山一角。本書的選材受以上因素所限,但我希望它能呈現香港對來生的想像與關顧。除了點心、衣物、家品等生活必需品,紮作師傅亦會緊貼當下潮流,推出壽司、街頭服飾、科技產品等祭品。本書望能展示紮作設計的多樣性,有較簡潔常見的,也有富有特色、充滿創意的,而我對香港獨有的紙紮品,特別感興趣。

本書收錄的眾多紙祭品,均不知出自何人之手。近年巿面上的紙紮,甚少是由大師個別設計和訂造;巿面上買到的,亦即本書收錄的,多為按式樣製作的現成品。店內多放着數個同款紙品,當中衣物和食品尤其暢銷。我常在不同店鋪看到設計一模一樣的紙品並列,但有時也會找到獨一無二、大抵是售完即止的孤品。

為紙紮拍攝硬照

每次選購紙紮後,店員都會用大如行李箱的紅色膠袋包裝。我就帶着這些吹彈可破的工藝品,穿梭大街小巷,擠進巴士、電車,與地鐡上的乘客大眼望小眼。每次我回到住所安放心頭好後,總按捺不住再出發尋寶。離港前,小小的房間總是擠滿紙品,我每次赴機場前也要忙着小心逐一包裹入箱,再郵寄到澳洲。數天後,一捆又一捆的紙祭品陸續抵家,猶如我已到達來世。我把它們存放家中(有些華人朋友的父母擔心我因此會交上厄運),在陋室搭建的攝影棚拍照。

為這些紙品拍硬照時,我希望能捕捉它們原創破格的設計,突顯個別的有趣特色。小型紙品多放在精美的紙盒發售和燃燒。我有時會先取出才拍照,有時更會逐一拍攝套裝內每個細物,以便更清晰呈現。本書亦包括一些有機關的紙品。大部分的紮作均清晰可辨,但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見書後索引的簡短介紹。

為補充背景,圖輯前的文章〈寄託在紙紮中的香港人情〉簡介了紮作技藝的文化,概述紙祭品的製作、售賣和焚燒過程。我亦分享了對紮作的角色和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除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文化外,本地人也能重溫它的魅力。

流露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我作為香港的外來者,研究這個城巿及其紮作世界時,當然面對不少限制。我很想更輕易與這兒的人連結,了解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故事。不過,置身這種處境也有好處,就是從外了解一種文化時,可以嶄新目光檢視傳統習俗的種種。每當我告訴香港的朋友,打算寫一本關於紙紮祭品的書時,他們常頓一頓,然後露出滿頭問號的樣子。有些人疑惑為何我要自招不必要的厄運,更多人好奇我為何對此不起眼的日常事物感興趣。

有關紙紮祭品的傳媒報道,多聚焦在標奇立異的新設計,因而令很多外來者誤會,以為這是個無聊、甚至幼稚的習俗。有些設計的確引人發笑,間或甚至不堪入目,但紮作這個文化,着實能反映生活中每個荒謬或平凡的細節。不論祭品看起來是可笑或深刻,窩心還是傷感,每位祭祀者均可透過選擇紙紮,表達自己與逝者的關係。

我有幸得到兩位專家的幫忙,為我這外行人的看法提供補充。為本書撰序的蕭競聰,過去30多年來一直研究和影響香港的藝術和設計文化。作為民間博物館計劃的創辦人之一,蕭競聰曾出版多本精彩著作,包括《揦西設計》和 《唔知做乜嘅設計》。2019年,他介紹了朋友兼同事李慧嫻給我認識。她是香港著名陶藝大師,最為人熟悉的雕塑作品為油塘地鐵站生色不少。這位風趣幽默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因兒時在紅磡長大,自小已對紮作文化著迷。她應邀為本書撰文,收錄在圖輯之後。

研究這個習俗數年後,我愈發覺得紙紮文化細膩地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紙祭品總流露着對人的關懷——有時甚至是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眾多收藏品中,有一個黑金色的卡式機我在店內找到時已「甩皮甩骨」,整個變形,大部分按鍵幾近脫落,但出奇地仍在待售。雖然店家作特價發售,但我猜未必有人認為它適合拿來祭祖。儘管我把它買了下來,但因為太過破爛而懶得拍照,就直接入箱儲存。數年後拿出來看時才留意到盒內藏物,便打開黏着磁帶卡座與主機的膠紙,驚訝地發現原來內藏着一餅卡式錄音帶。磁帶上的貼紙寫著著名粵劇《帝女花》,由冥都劇團主唱(屬云云地府公司、部門、組織之一,詳見書後羅列的名單)。我很驚訝有人願意花時間製作了一盒連顧客都不知其存在的錄音帶,默默為另一個世界的聽眾帶來娛樂。

有位師傅直言,他不太相信自己的出品真的能送達天國,但他仍畢生致力紮作,希望能為相信的生者帶來一絲安慰。製作、出售、焚燒紙紮祭品均充滿着愛與奉獻。我僅以同為紙品的這本書,獻給所有師傅、紙號和祭祀者,望能記錄他們的用心付出,以及對香港文化的貢獻。紙紮祭品在送往來世前只在現世逗留片刻,我衷心希望本書能略為存續它們的印記。

高峰
2022年7月

原刊於《人間冥煙:香港紙紮文化》,本社獲中大出版社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人間冥煙:香港紙紮文化》
作者:高峰(Chris Gaul)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更多精采文章

  • 伍桂麟:疫下的死亡與殯葬伍桂麟:疫下的死亡與殯葬
  • 盧瑋鑾: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盧瑋鑾: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
  • 路!應如何走下去?路!應如何走下去?
  • 往生淨土與臨終助念往生淨土與臨終助念
  • 自愛愛人就是福自愛愛人就是福

  • 《清史九講》──近代日本漢學家如何看中國國運?
  • 為利瑪竇着迷
  • 離開神話,進入信史時代的商朝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大出版社死亡紙紮文化關懷高峰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張建雄
  •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彭泓基
  •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張灼祥
  • 一膽二力一膽二力 李志強
  • 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 陳奕偉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