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眾新聞》論壇早前舉辦「新特首的香港管治」論壇,並邀請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四位剖析特首選戰及影響,探討香港未來的發展。以下為湯家驊當天的發言內容:
第一部分:演講
香港特首新管治其實是個海闊天空的課題,我選了兩個比較重要的議題跟大家分享。經過五年民主派所稱「狼英之治」,加上極力批評林鄭為「梁振英2.0」,很多港人對這次特首選舉帶着患得患失、戰戰兢兢的心情。而選舉過程事實上令我非常擔心。
欽點和不任命論是截然不同的。欽點是指定那一個人當選;不任命是指那一個人不可當選,其他人可能還有競爭機會,但當不能當選的人挾着強勢的民意,稍一不慎當選時,其他人就成為了阻擋他的陪葬品。雖然結果與欽點可能一樣,但一個重點是這兩項的同一目標,就是中央不能接受一個不信任的人當特首,這是回歸以來最關鍵的,亦是考慮政改不可忽視的。如果真正發生不任命,這代表北京不可再依賴欽點,成為一個國際笑話,在更可能為特區帶來憲制危機,令一國兩制崩潰。這點每人都知道,相信北京也十分清楚,那為何還要掀出不任命論呢?唯一可能是北京考慮到在港行使主權受威脅,要不惜一切阻擋某人當特首。如果這推論成立,問題就大了。第一,在選特首方面,北京不會輕易接受會威脅國家主權的人。這是個事實,是北京的政治判斷,我們如何理解和處理這種政治形勢呢?香港人是否什麼都不能做?這也可能是831要求過半數提名門檻的原因。經過這場選舉後,我對此有了新的體會,這是整件事的核心,北京極力避免不能接受的人進入選舉,為免最終要用後果非同小可的不任命來解決問題。我們明白到北京對此會堅持到底。
假若建制派候選人參選都有可能不任命,如果其他政治人物參選,情況會否更差呢?為何建制派的人也是不可接受呢?準則是什麼呢?我們是否應為不任命定下準則?這是值得遵論的,因為有準則定比沒準則好。白紙黑字我們可看到、質疑。如果沒政改,是否每一屆特首我們都會因不信任帶來更大衝擊,與及令社會更不以為然呢?試想想,小圈子選舉尚有此問題,我們心中的西方模式普選如何逃過不任命這一關呢?如不處理好不信任的問題,831可能嗎?我們如何令北京放棄否決權呢?目前,除了爭取中央對特區的全面信任,我們別無他法。但在今日政治環境及年青人反叛情緒底下,要說服民主派與北京建立良好關係簡直是痴人說夢。我們可討論的是雙否決權,即在提命制度下民主派也能否決梁振英3.0、4.0。最大問題是民主派要肯培育既得北京信任,又對民主價值觀有堅定承擔的人參選特首。若是沒有這種人,有普選也好,沒普選也好,民主派永遠沒有出路。所以我們要認清目標,才可制定策略,否則別說爭取民主了。
在新特首管治方面,以我認識的林鄭月娥,她不會對一些沒把握的事作出承諾。以我理解,她在選舉時少提政改,是因為剛才我們提及的種種問題不能解決,只是空談。社會應制造有利北京信任其他政治人物的條件。她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爭取年青人信任,不單提供住屋、工作。年青人着重理想,需要精神上的支援,亦有獨特的溝通模式和渠道,所以新一屆政府不能漠視社交媒體有多重要。林鄭月娥可能不懂facebook,但她應竭盡所能學懂用facebook,否則在未來五年一定不好過。歷史告訴我們,社交媒體是新世代政治的成敗關鍵,只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就能略知一二。
如何面對民主派建立良好關係也是管治重要一步。要取得民主派的尊重和支持,首先要尊重、支持民主派。這不單是邀請一兩位民主派人士進入管治班子,即使不用辭去黨席,問題一樣存在。民主派最大訴求是建立互信,這就是政改。社會對立令政改不前,政改不前令社會更對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應一併處理兩件事。我個人認為嘗試給予社會希望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一定要試,不試永不會成功。
最後,林鄭月娥必須放棄她的公務員心態,她到目前為止仍覺得自己是個公務員,John Tsang(曾俊華)早就放下公務員身份,進入政治人物的心態。若林鄭不放下這心態,她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特首。要明白自己已不是政務司司長,職責不再是實行已計劃的政策,而是處理推出政策前的事務。如果她要證明自己不是「梁振英2.0」,要主動接觸反對者,不憑等待反對者接觸她,因為香港的反對者並不會主動接觸她。還有兩個月就回歸20年,在民主方面我們卻沒有寸進。我們要把握機會,放下20年來所有的政治意識形態,重新思考如何爭取民主、落實一國兩制,才不負香港人。
第二部分:由主持人楊健興先生(楊)、司儀黃潔慧(黃)與四位嘉賓:葉劉淑儀(葉)、田北俊(田)、湯家驊(湯)、郭榮鏗(郭)對談。
楊:Ronnie,你跟內地官員和學者都有聯繫,相信你比較了解他們的看法。你如何解釋中聯辦今次的做法?是否如你所說是個倒退?
湯:我有幾點想簡單回應。第一,傳媒不可盡信。剛才講到葉太團隊有人認為二、三月林鄭已被欽點,我知道的事實是中央確實屬意林鄭,問題是林鄭不肯出選,直至梁振英棄選才出現林鄭可出選的情況。我不敢說林鄭是梁振英棄選的唯一、或最重大的因素,但這肯定是因素之一。因此,早已欽點林鄭的說法,在我理解中是不存在的。第二,如果任何人認為香港特首選舉只是一場選舉那麼簡單,這確有些偏執。特區選舉與其他選舉一樣,但比較特別的是背後政治角力比前台競爭緊要。每人在這樣的角力下,各為其主,都有自己的方法,並且是不為對方認同的。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無票的人只可在旁觀察,希望事情不再發生。但我直覺認為除非香港撕裂情況有所改善,否則這些事情不但將會發生,而且會變本加厲。第三,這次特首選舉帶出了一個大家一定要面對的現實,不能當它不存在:中央提出因大條件,最重要的兩項是中央信任和港人擁護。這兩項理論上是不應對立的,但偏偏事實如此。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當這兩項對立時,中央必會考慮第一項中央信任。所以我剛才發言時表示我們要在這事實基礎上考慮如何爭取民主。若不把這事實放進策略方程式中,你注定會失敗。我知道這些只是因為我比其他人留心,我又認為我有比較中肯的思維,從不同角度獨立地、批判地思考。當然,各人衡量出來的答案未必相同,但若果你不去衡量過,別說你認識香港的政治。
楊:Ronnie你提及一個可悲現象,就是中央信任和港人擁護的人選不同。
湯:並非不同,而是在中央心中重量不等。如果兩項沒有對立,那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兩項對立,中央必會有所取捨。
楊:在這種情況下,港人愈擁護,中央愈不信任呢?
湯:這個未必,在我理解下,中央考慮的角度闊得多。不只未慮香港人,還會考慮外國勢力。曾俊華回應說:「我住喺香港嫁喎!」他就沒有回應外國勢力的問題,如果他理解中央,不應這樣回答,因為這樣就蔑視了中央認為重要的問題。他可能認為這是個gag(笑話),香港人會拍掌,有西方幽默感的人才懂得欣賞,但中央並沒有西方幽默感,所以並不欣賞。
黃:聽過幾位發言,發現大家有相近理解,認為中央跟香港的關係有很多局限。其中包括中央角色很重,而且過程中資訊不透明,所以外間揣測握手的意思等。剛才幾位都有提及重啟政改或嘗試重啟政改是重要的,但我們理解如果大局不動,局限不改,民間意見不變,嘗試的空間有多大呢?
湯:我必須作出補充。有些人包括民主派對信任不信任的角度是從應該不應該思考的。而我剛才提出的角度並非應該不應該,如果雙方各持己見,不能說服對方,我們可以從事實的存在看看如何解決問題。很多人認為不信任是個一段的準則,事實可能是針對性的、比較性的。假設有四位候選人,北京的信任程度都不同,對錯也罷,北京就是私下有這樣的判斷,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在北京有這樣的判斷前說服他這是錯的。但當北京已經作出了判斷,那就難以改變了。這是政治上的常識,大家要理解掌握好,才能解決目時複雜的問題。
郭:回應Ronnie所講中央信任的重要性,我並非認為這不重要,亦不是說完視漠視他們的想法,當然要嘗試從他們的角度看如何為之得到信任,但我想強調港人信任才是真正取勝之道。因為有中央信任,漠視港人信任,管治一定差。而大家需要總結今次曾俊華參選一個重點,為何他能在短短兩個月可以做到Ronnie所說行了兩年都完全失敗的「第三條路」呢?他團結了政治立場不強烈的人,由泛民到建制都有支持者。在政治立場上,我同意Ronnie有行第三條路的理念,但我認為他行的路「完全錯晒,with respect」。我們看到由區議會選舉,到立法會選舉,到他自己參選選舉委員會,全都落敗。但容許我說,法律界贛民正正是Ronnie要爭取的一班選民,中產、有學識、政治立場不強烈,這班人不會支持大陸,但會支持曾俊華。究竟曾俊華做到什麼是我們這裏全部人都要學習的呢?這是值得探討的。
黃:原本想直接跳到觀眾發問環節,但由於這麼有火花,我們沒理由不聽Ronnie的回應。
湯:多謝郭榮鏗的關心。我所主張的是如何落實一國兩制和爭取民主。但我卻看不到曾俊華有說過如何爭取民主。當然曾俊華有民主派全力支持,民主派又有香港人的支持。他的成功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是沒有任何人支持的,我希望改變香港的政治文化,這當然有困難,雖然我和郭榮鏗先生出自同一黨派,但最起碼我暫時未能改變他對我的看法。我只能說我會繼續努力,多謝郭榮鏗先生對我的鼓勵。今日不成功,不等如明日不成功,我還會留下,但不知道曾俊華還會否留下。
第三部分:台下發問
觀眾:我都是一個大律師。湯家驊說過中央信任尤其重要。你如何知道中央信任何人呢?
湯:我再一次講清楚,我不是認為中央信任何人,只是說大家要掌握這個事實。第二點,我得來的結論跟大家的未必相同,因為你我接觸的人和事都不同。這是個人判斷的問題,我亦不會嘗試說服任何人接受我的判斷。但我想指出這是大家要思考掌握的事實。
觀眾:大家可以重返Chris(楊健興)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嗎?經過這20年,我們似乎感覺到港人信任的,中央必然忌諱呢?如果事實如此,我們民主之路必不能走下去。
湯:這個問題問得好,但只問了一半。事實上,現時中央信任的人香港人不信任,反之亦然。正如我發言所講,如果我們處理不了這個問題,我們並無機會爭取普選。短期內,普選方案要從雙否決權的角度去想;長期來說,民主派要肯培育既得北京信任,又對民主價值觀有堅定承擔的人參選特首。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令民主派人士、香港人、建制派人士多花時時間思考一下。
觀眾:我代表人力資源界別。今天大局已定,我們應向前看。林太表示她組班有困難,可能七月一日都未必組得成班子。她三顧草廬,邀請支持她的民主派入班。請問台上各認為林太組班有何真正困難?能否給為了未來成功管治,給她班底組合的建議?
(大家都把咪傳給湯家驊,示意他回答)
湯:我回答這個問題時將從一個總結角度出發,否則明天報章報道我求功。民主思路早前已提出特首政綱,希望四位參選人考慮。最重要是成立一個包容性政府,即各個政治界別的人都發揮所長,為特區政府出力。這是一個撇開政治立場的建議,可惜事實是,林鄭可能正在努力做這件事,但還未開口,民主派一口拒絕,甚至最溫和的民主黨都要求黨員先退黨才能進政府工作。這確實是相當困難,但仍可退而求其次,不當司局長、不進行會,可在不同層次的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例如中策組(中央政策組),只給意見,並非做官。政府要重整中策組,甚至與我們民主思路會面時表示將一個不漏,全面吸納年青人的意見。如果可在這些渠道例如平機會、競爭事務委員會中吸納民主派的意見,這是一件好事。不過,英文有一句”Takes two to Tango”,兩個人才能跳舞,能否成功還要看看未來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