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經典開始──「宋詞三首」之辛棄疾《青玉案》賞析
《青玉案·元夕》描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元宵夜的盛況,亦有人指出此詞大約作於宋孝宗乾道七年或淳熙二年,當時國難當頭,南宋卻偏安江左,沉緬於歌舞享樂中,辛棄疾作此詞表達內心憤慨。
《青玉案·元夕》描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元宵夜的盛況,亦有人指出此詞大約作於宋孝宗乾道七年或淳熙二年,當時國難當頭,南宋卻偏安江左,沉緬於歌舞享樂中,辛棄疾作此詞表達內心憤慨。
DSE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服務本地學生與大學,題目內容當然應該有適量的地方色彩,然而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城市,這個城市的特質正好透過DSE來推廣。
政府宣布將改革通識科似乎在市民意料之內,但在某個意義上,這不應是討論的終結,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探討的開始。不過,由於這次宣布「動手術」匆匆忙忙,到目前政府尚在解說之中,則引起社會擔心政府並未做好準備。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仁人之心」。
在當前的香港,若問學生歷史和科學較喜愛那一科,多數學生應會選擇科學學科。但在英國,新近發表了一個有關科學教育的調查報告,答案卻是與我們想當然的答案截然不同。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名文《出師表》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魚我所欲也」章,選自《孟子‧告子上》,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的觀點,並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見利忘義的人,只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而已。
考評局在9月1日公布,2021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4月23日舉行,至5月17日為止。中文和英文口試取消。7月21日放榜。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中學文憑試7月22日放榜。2020年DSE有7位「狀元」,共4男3女。他們在7科甲類科目得到5**成績。當中1男1女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即M1或M2)得到5**成績,成為今屆「超級狀元」。
本港疫情反彈,連日爆出多宗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7月10日宣布,中小學及幼稚園,可於7月13日(下周一)提早放暑假,校方亦可按需要進行重要考試。
如果真的有天香港歷史教育走向下坡,大概不會是因為學生不勤力,而是因為他們讀的課程和考的試卷,也再不能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客觀和全面地分析史料和史觀的能力。
「你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些均屬通識化題型,並不適合中學歷史科的考試。有歷史科老師指出,歷史科要求同學有批判性思考云云,涉及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正正是教育通識化的核心禍害,需要正視。
請問香港特區教育局:到底什麼歷史事件不可以開放討論?鴉片戰爭不可開放討論?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也不可開放討論?還是自日本資助孫中山黃興推翻清政府、到毛澤東感謝皇軍侵略中國,百年的中日關係史,均不可討論?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題目惹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亦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加上不能配合課程目標,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延至4月24日(星期五)開考,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的口試取消。教育局4月15日公布文憑試將在4月24日(星期五)如期開考,目標放榜日期為7月22日。
事實擺在眼前,4月底復考機會不太,疫情仍每日有雙位數字感染,4萬多考生每日出動,交通工具內,試埸內,食店中,人群聚集,接觸頻密,疫症增加機會也大增,以至於出現疫情爆發。真的要考慮後備方案呀!
文憑試已進入關鍵時刻,這一、兩個星期,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先後與大學高層,以及中學界別的校長代表會面,一同以開放的態度,探討如期於4月24日開考、進一步延期、甚至取消文憑試等不同情況。
學校各不同持份者的同一角度都會以師生安全為念,首先會舉手發問:應否等待連續14日的確實感染數字明顯趨向歸零,DSE方可公開進行?即是說,要有第三方案的出現?
本年DSE取消口試,卷二將成為中文佳績的關鍵卷。作文時的審題與立意,對作文的評級,有關鍵性的影響。對於在寫作時如何「立意與審題」,筆者就過往的教學經驗,有一點淺見,願與同學分享。
3月21日記招會中宣布,中、英文科的口試取消了,筆試將會在4月24日開始。但到4月底時,疫情是否真的受控,DSE是否可以如期進行?若真的受控,防疫的工作是否仍要實施?
形勢逼着全港負責任的師生,電子遠距離教學必須擺上書枱,師生進行學與教的互動,eLearning、eMock統統都來了,可用的軟件都用了,停課不停學也被賦予實質的意義。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