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有平復跡象,還需嚴格防疫。(Shutterstock)

疫情應對

精準防疫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論吸引人才,香港表現其實並不差,國際排名更在前列。(Shutterstock)

得人才 得天下

香港吸引外來人才的計劃表現並不出色,內地人才來港的意欲亦會逐漸下降。政府應該做的,是持續投資加強本地培訓人才計劃,增強本地人才庫,就可減少依賴從外地輸入。

香港各級學校面對適齡學童人口急遽下滑。(Shutterstock)

八方學童入香江

多年的「香港成就」,使得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各個城市,家長們及學生們都期望來港就讀,大、中、小、特、幼各級學校,都有不少擁躉。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如何吸納?

在新興經濟中,東盟應可與印度、非洲媲美與競爭。(Shutterstock)

放眼東南亞

以美國為首的G7不僅與中國矛盾會加深,妨礙經貿合作,而且發展勢頭,與香港及內地的經濟協同互補作用均不如。香港在維持與G7的經貿關係時,更應前瞻地開拓與東南亞東盟10國的合作、配套協調。

要達至根治問題,必須從公共衛生或公共安全角度入手,令大家意識到積極改善問題的壓倒性優點。(陳國基Facebook圖片)

安全及衛生居往環境

所有現行政策都有許多空間作出改善,我認為最具代表性及最贏得人心的,就是於短時間內,提出可行方法在不少三無舊樓充斥的區域,全方位根治樓宇失修而引致的「老、大、難」家居環境衛生和街道管理問題。

香港從混亂復甦,仍需各界共融和協助。(Shutterstock)

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

現時香港的情況,猶如在有限肥料的土壤內不斷折枝,種植新的植株,但由於營養不足,未有一株能健康發芽。我們急切需要做的並非揠苖助長,而是施肥料、澆土壤所需的水份及提供足夠的陽光,讓香港家園可健康成長。

全球防疫逐步放寬,香港仍故步自封。(Shutterstock)

與眾不同的香港防疫措施

據由牛津大學學者整理的防疫「嚴厲指數」(Stringency Index),香港對內對外的限制仍然甚多,打齊針的市民享有的自由(聚集、出入境、上班上學、進出公眾場所等)比歐美從未打針的還要少。

中美背道而馳的發展,也令全球化衰落,世界開始走向區域化,而香港受到中國經濟影響較大。(Shutterstock)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特首希望有團隊專責檢視新政策公眾認受性。(亞新社)

A/B隊制

特首希望加添一項新程序,確保下一步實施新政策過程中,不會出現對某些受惠群組意想不到不公平待遇,或其他甩漏情況。這樣做能否成功?

第18頁,共100頁 1 17 18 19 10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