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孩子在不同環境下成長,長大後將有不同的價值觀,也因為不同的價值觀,讓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軌跡。(Shutterstock)

相聚和其他

香港推行教育改革20多年,其實已見成效,無奈考試制度沒有改,孩子最終也要升學,這是家長的兩難,也是她口中非走不可的原因。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聽了特別扎心。

閱讀需要氛圍,也需要時間培養成習慣。(Shutterstock)

培養喜愛閱讀的孩子

孩子原本有好奇心,對世界的知識充滿求知慾,不應懼怕讀書和學習。但如果父母和學校把學習和功課、考試拉上關係,若他們考不到好成績便標籤為「懶惰」,只要他們成績落後了,就會害怕學習。

家長應讓做錯事的孩子承擔責任。(Pexel圖片)

「他只是個孩子」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孩子的行為和發展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保護和關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約束和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許多研究都顯示眾多災難後恢復得好的人,都在童年於家庭裏享有安全的依附關係和備受寵愛。(Robin Grille Facebook)

善養建立抗逆力

當年,我以為要刻意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讓她盡早獨立,並擁有良好的品德,才是最恰當的教養。可是,我做的一切忽略了她最需要的安全感,包括讓她充分感到受保護和疼愛,以及可以放心做真實的自己。

在不少親子講座中問到夫妻間會否有時間約會一下,大部分都是搖搖頭。大家的答案都是︰沒有時間。(Shutterstock)

別讓沒時間成為藉口

一直相信,時間是逼出來的。如果我們重視婚姻,重視彼此的相處,明白這是要花時間甚至心思的,就在個人的時間表內定下一個時段,如星期一晚上,就是跟配偶約會的時間,並且告訴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媽媽拍拖去。

年輕人如何拾起閱讀的樂趣?(Shutterstock)

Reading Week對心靈的滋潤

年紀愈大,閱讀的時間愈少,近年更是手機不離手, 因為太方便了,所有的資訊都可以在手機找到......很難有像幾十年前,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會找一本書,安靜地坐下來,沉醉在閱讀的樂趣裏。

有些孩子天生愛文字,有些偏偏就是一見文字便皺眉。(Shutterstock)

讀書人

大家都知道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但奈何,現代的孩子引誘太多:電子遊戲、電視、電影,算是愛聽故事的也有太多選擇。一本本的書,怎挑戰各種會動的媒體?

哭是一個很重要、也很有效釋放情緒的渠道。(Shutterstock)

捍衞哭的自由

每逢聽到人家的小孩很喜歡上學,我都不禁嘆道:「為何我的孩子不是這樣呢?」確實有些小朋友很喜歡上學,但我家兩個小孩都是敏感型,官感和情緒都較濃烈,學校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個戰場。

如果太累的時候,真是獎勵也沒有用。(Shutterstock)

默書

孩子學語文,是否必須靠默書?暫不跟校方爭論這議題,總之,如果「默書不是求分數」,也確是有助於初期積聚起碼的詞彙,但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家長最頭痛還是怎可以令孩子「配合」溫習。

當人做了僭越自己道德標準的行為後,會引發嚴重的羞恥或罪咎感。(Shutterstock)

父母的道德創傷

不少家長都擁有不同程度的「道德創傷」,有些內在批判聲音很強烈,讓他們教養孩子時不自覺陷入四面楚歌,有時既憤怒又自責,有時既羞恥又焦慮;我看見他們感覺束手無策,又不知如何自處,為他們感到很難過。

真想不到養小孩有這麼多眉角。(Shutterstock)

我們都是初學者

學校沒教過怎麼做父母,別人帶孩子的成功經驗,可能有特定的背景:爸媽不用上班、爺爺奶奶幫忙、寶寶是天使、找到好保母…...不是每個家,都有這些條件。當「園丁」,需要很多資源和後援。

循循善誘,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Shutterstock)

我怕!──那些年的成長個案

我們在生活上遇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促使我們成長的元素和動力。對孩子來說,家庭和學校是兩個主要的學習場景,家庭成員和學校的師長如果能掌握現場的時機,循循善誘,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孩子會在玩的過程得到滿足,會悄悄地成長,不自覺地學習。(Shutterstock)

讀書學玩

筆者來到北部都會區服務,發現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認真了,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要求孩子讀書、補習、考試。但是,遊戲何嘗不是創新有益的教養方式?

公開課展現學生真實學習環境與氛圍。(Shutterstock)

「公開課」是為了什麼?

公開課邀請家長進入課室,展現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安排,有利家校的互相溝通,建立家校間的合作橋樑。並且加深家長對子女教育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於課室中更勇於學習,建立信心。

父母不妨多表達感受與原因,代替責備,讓孩子無需以謊話達到目的。(Shutterstock)

當孩子説謊

當父母發現子女説謊時,切忌不斷追問孩子你為什麼要説謊,是不是説謊等。因為這些問題根本問不出事實來,而且還令孩子產生抗拒的感覺,結果只令孩子更不想説出真話。

第1頁,共9頁 1 2 9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