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運動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有感而發,分享他利用中國傳統經典多年養育兒子和孫兒的經驗。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每個家庭和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每人也有着不同的成長經歷,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這些方法。我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我們所能幫助青少年期的子女健康地成長。
現今社會愈來愈重視幼兒教育,不僅有針對幼兒園的到校支援教師培訓,更有家長自由遊戲培訓。Dr. PLAY團隊希望業界能明白自由遊戲的重要性,並在學校、家中實踐。
為了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也可能導致孩子罹患某些精神或情緒病。研究指出,用較苛刻的方法教育小孩,反而可能會讓他們有較高機會患上精神或情緒疾病。
如何與子女溝通是每一位家長都要經歷的煩惱,尤其是當他們進入青春反叛期。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談談什麼是正向親子關係,以及如何用幽默淡化衝突。
年紀愈大,閱讀的時間愈少,近年更是手機不離手, 因為太方便了,所有的資訊都可以在手機找到......很難有像幾十年前,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會找一本書,安靜地坐下來,沉醉在閱讀的樂趣裏。
在人工智能系統面世後,培養孩子的共通能力,尤其是藝術能力變得比以前更為重要。孩子作品愈積愈多,到底哪些該留,哪些該扔?幼兒的不同發展階段特徵或者可以有助家長決定。
教兒童畫畫是非常難的。難點在於不能教兒童過多的技巧,只能啟發、引導。有些家長會把自己孩子畫不好歸咎於教師,認為「手把手」地教才是負責的好老師,這有欠公平。
在人生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期,培育主動自發探索和創作、與人和世界互動等等能力,才不會給愈來愈主動的工具和複雜的社會淘汰,反過來能掌控之!
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相關的調查,發現幾乎95%以上的美術班都在「教」孩子怎樣照着一個範作學畫。這樣的學就不如不學,是在摧殘孩子,把他們裝進包裝袋,成了統一牌的速食麵。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曾進行為期一年的兒童色彩調查研究。他發現,對於孩子們來說,色彩有其固定的意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為孩子搭配出一個繽紛且健康的彩色環境?
我們在生活上遇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促使我們成長的元素和動力。對孩子來說,家庭和學校是兩個主要的學習場景,家庭成員和學校的師長如果能掌握現場的時機,循循善誘,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疫情持續近3年,網上學習已發展成常態,師生逐漸適應於線下與網上混合模式的教學方式。或許網上學習面對著挑戰,但也因此讓我們看到在疫情中學校和教師艱苦得來新的收穫。
公開課邀請家長進入課室,展現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安排,有利家校的互相溝通,建立家校間的合作橋樑。並且加深家長對子女教育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於課室中更勇於學習,建立信心。
美術教育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對培養幼兒的情感、觀察力、積極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對幼兒進行早期繪畫學習,最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