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兒童 先教育自己
「教」好孩子必須讓「育」先走,令孩子先「正常化」,學術的「教」便可放心給老師。家長需參與教育的育⋯⋯… Continue reading
「教」好孩子必須讓「育」先走,令孩子先「正常化」,學術的「教」便可放心給老師。家長需參與教育的育⋯⋯… Continue reading
有調查報告指,香港六成學生有抑鬱傾向,四成有情緒困擾。孩子要如何面對這種讀書壓力,如何梳理?最慘⋯⋯… Continue reading
面對父母的強勢,我們無法反駁,一旦反駁就會被罵「不孝」,但是不反駁壓抑在心中的難過又是真實存在的⋯⋯… Continue reading
新年親友拜年,除了「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外,經常聽到的是:「拜年要叫人!」、「不可以無禮貌,快叫⋯⋯… Continue reading
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動輒互相埋怨,孩子不容易建立是非觀念,兩位最相愛的人變成強勢人物,互⋯⋯… Continue reading
青少年都像典型的人格分裂患者,集衝突性格、起伏情緒於一身。他們的情緒像活火山,隨時都可能爆發,但⋯⋯… Continue reading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Continue reading
即使父母未必能提供豐富的經濟資源,若能多點鼓勵和支持青年人的升就選擇,已經足以對青年人的希望感帶⋯⋯… Continue reading
現在社會開放,不再講究這些基本的禮節,但是我很想問,什麼時候,我們的年輕人把粗鄙當豪情,無知當樸⋯⋯… Continue reading
對父母和長輩生命的疏忽,如同我們常年在暗暗吮吸着父母和長輩的血液而當作可有可無的水。到了這時候,⋯⋯… Continue reading
對自閉症孩子施以懲罰似乎容易引起反效果,但這是否就代表不懲罰呢?其實,做錯事固然一定要受懲罰,但⋯⋯… Continue reading
當孩子建基於接納的基礎,再加上讚賞的激勵,父母就會與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關係,讓他樂於接受教導及勸勉。… Continue reading
我希望香港教育能培植多元學校,有專門培育未來廚神、遊戲機專才、各類設計師,所學可以和生活接軌,亦⋯⋯… Continue reading
媳婦熬成婆後,為何也開始虐媳婦?虐童、家暴時有所聞,受害者不只是肉體受傷,甚至大腦會改變運作機制⋯⋯… Continue reading
有人說父母有三個「過」:過度指導、過度保護、過度介入。… Continue reading
父母對子女的愛也要多元化,還要身體力行,家庭解體的意思是父母離婚率已經達一半,兄弟姊妹眾多的世代⋯⋯… Continue reading
我們還有好奇心嗎?世界各地的教師仍是很有好奇心嗎?我認為孩子比我們聰明。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真正了⋯⋯… Continue reading
家長可以從幼兒3歲開始,引導子女認識不同國家的國旗或一些地方的旗幟。事實上,幼兒必須學習顏色及形⋯⋯… Continue reading
重要的不是贏在起跑線,最重要的是「正確在出發點」。我們不鼓勵比賽,我們鼓勵是大家和平的共同發展。… Continue reading
聖公會何澤芸小學校長張昌明一直重視生命教育,相信學生的成長不能單靠老師,學生處理問題要自少做起。⋯⋯…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的教育總是拚命在改正孩子的缺點,但在責備的過程反而罵光孩子的自信。缺點的反面不是優點,而是給⋯⋯… Continue reading
英文好勝過一切?專業勝過一切?子女讀名校一定好?家長大都有一套個人的價值觀,但這些價值觀是否有益⋯⋯… Continue reading
為了孩子的心理發展及國家人民素質的發展着想,請不要再製造間斷式的孤兒。我相信,這會是人生一大痛苦!… Continue reading
如果我們身處在這種對誰皆沒有好處的考試制度,而沒有自知之明,過分逼害孩子爭取高分數,缺乏文學藝術⋯⋯… Continue reading
不論是領養、寄養或助養孩子,目的都是希望可以引導子女提升個人的修養,因為子女通過這過程,需要學習⋯⋯… Continue reading
幼教充斥偽資訊,政府沒有監管把關,以致商人胡作非為,現已亂局難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慢慢扭曲了家⋯⋯… Continue reading
我們似乎活在一個瘋狂的年代,千方百計地壓迫小朋友去學習,毫無方法地讓孩子活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 Continue reading
中國人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它所指的不只是基因上的關係,還包括家庭生活中潛移⋯⋯… Continue reading
丹麥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學到眾多的技能,然而真正的幸福,無法光靠優秀的學⋯⋯… Continue reading
廿一世紀的成人,應為自己的成人作業,作出努力,終身學習,成就每位孩子,履行成人的成仁天職,感受教⋯⋯… Continue reading
我突然在唏噓之處興起不如擱筆要不寫這專欄了,因為這專欄由他們成長開始素描,不覺十多年,夾議夾敘,⋯⋯… Continue reading
一年又一年,她緊隨着自己的目標走,我才驚覺原來登上山頂後,還要處理媽媽內心的空巢感,登上山時每走⋯⋯… Continue reading
育兒是場馬拉松,起跑線有兩條,終點線也有兩條,孩子從父母的肩膀上出發,父母依照孩子的發展規律引導⋯⋯… Continue reading
今天的父母,總想着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愈充裕,孩子就愈不能懂得⋯⋯… Continue reading
我就從這事看出,你若不爭取,家長們不輕易答應,但家長不堅持又太容易讓年輕人不懂珍惜,所以現代政治⋯⋯…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 Continue reading
供書教學已經那麼辛苦,如果最後忘了告訴他這世界可以如此險惡,我們就沒有盡了做父母的責任,所以去誠⋯⋯… Continue reading
我實現了芬蘭教育的新方法,「主題教育」,以國際足協貪污做主題,開展了制度、氣候、人性的探索,而且⋯⋯… Continue reading
在教導孩子安詳、恭敬時,父母親也應表現出安詳恭敬的一面,現代的資訊爆炸,孩子沒法從資訊中學習的就⋯⋯…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的家長對子女似乎只有兩種方法,舊式的以責難當作鼓勵,新式的稱讚不停,究竟哪一種才是正路?… Continue reading
15年免費教育中,香港孩子一直有學國話/普通話,為何效果仍不夠理想,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模式,很大地反映他的成長背景,在成人身上學到的習慣便是他與其他孩子相處的社交技巧⋯⋯… Continue reading
縱使今時今日的兒童仍然需要在課室學習,但已有資訊科技的協助下,似乎可以讓兒童無遠弗屆地,看到很遠⋯⋯… Continue reading
功課不好就是壞學生、失敗了就是不聰明?想改善台灣20萬位基本學力不足的學生,父母得先改變自己對孩⋯⋯… Continue reading
政府思維的轉變和有心人士的倡導,是香港在處理家庭問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條件。政府須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Continue reading
etnet連同灼見名家教室將於2018年9月18日舉辦好父母系列第一場講座「現在的教育方式還能持⋯⋯… Continue reading
教育能否成功,在於學習能否成事。即學與教是不能分割的。但,若果孩子不是用學,而是用吸收的話,即教⋯⋯… Continue reading
寫文章不能斷章取義,做事更不應。「孩子是做成人之父」,孩子喜歡即時問,但家長沒有學習孩子的學習方⋯⋯… Continue reading
當人類社會邁入二十一世紀,家庭正在改變、孩子也在改變、工作也在改變……我們無從想像未來的世界將如⋯⋯… Continue reading
張澤松博士表示,編程學習是不分年齡的,無論老幼均應積極學習,以趕上科技發展。… Continue reading
香港學生總的來說是幸福的,不幸的只是繁重功課,但不要小看「功課/成績傷害」,它也是無聲無息、日積⋯⋯… Continue reading
遊戲機跟交通工具汽車一樣,帶來方便也帶來污染,要靠父母們如何分配,並向小朋友解釋利害之處。… Continue reading
AI衝擊,各國人才培育反而開始強調起品德。但當我們的教育不再注重公民道德、生活倫理,台灣在世界地⋯⋯… Continue reading
幼兒最滿足的是甚麼?是喝水脫鞋子後,到草地或泥土上呼吸新鮮空氣,吸收太陽自然光,無憂無慮地玩耍。…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