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04 2025 11:06:2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鄭永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校長學勤講座教授,《ARPE學術期刊》、《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及《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歷任北大政治與行政管理系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教授、所長,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及研究主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和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外交政策、中美關係、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近年來,先後出版和主編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專書逾10部,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貿易戰與國際秩序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8-23
現存世界體系已不能滿足美國的利益最大化要求,特朗普要修正甚至重建世界體系也並不難理解。
中國新時期的外部風險
作者:鄭永年2018-08-16
雖然中國市場對於美國非常重要,但一旦冷戰開始,對安全的考量就會佔據美國對華關係的主導地位,美國會為了安全而不得不放棄中國市場。
中國新時期的內部風險
作者:鄭永年2018-08-09
中國新時期面臨怎樣的內外部風險?風險的根源無非來自兩個方面,即內部的中等收入陷阱和外部的修昔底德陷阱,而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通過可持續的發展而加以避免。
中國「官」「民」關係的現狀及其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8-02
到了今天,中國出現了「國家」和「社會」關係了嗎?從實踐層面來說,傳統的「官民」關係已經被改變了嗎?答案並不是很清楚的。
中國近代以來的知識體系問題
作者:鄭永年2018-07-26
馬克思主義的制度發展史觀解釋不了中國制度的演進,更不用說其他西方理論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者:鄭永年2018-07-19
如果馬克思主義不能有效中國化,就很難解釋中國的實踐;如果馬克思主義不能解釋中國的實踐,它就只能成為一種純意識形態,會失去其現實生命力。
中國目前改革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作者:鄭永年2018-07-12
從「內部三權分工合作」這一新制度的進展,我們可以透視中國改革今天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的制度根源。
美國為什麼要和中國進行「新冷戰」
作者:鄭永年2018-07-06
國務卿蒂勒森在被特朗普解職之前,到處說中國是「新帝國主義」。美國現任國防部長更是在各個場合把中國「塑造」成「新擴張主義」,似乎中國的目標就是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新霸權。
中國為什麼鮮有企業家?
作者:鄭永年2018-06-28
商人和企業家有關聯。「商人」的範疇要比企業家廣,但並不是所有商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家,都具有企業家精神。
生存vs征服:中西方兩種哲學及其結果
作者:鄭永年2018-06-21
「仰望星空」好像只是西方哲人的權利;「仰望星空」就是探索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等是如何形成、運作、變化的,即馬克思所說的「解釋世界」,其目的是如何「征服」它們,相當於馬克思所說的「改造世界」。
亞洲秩序出現了什麼問題?
作者:鄭永年2018-06-15
不排擠美國和西方的利益,並不代表亞洲國家不能作亞洲自主秩序建設的努力。新出現的機會不能浪費,否則永遠不會有一個自主的亞洲秩序。
「新時代」的政改邏輯
作者:鄭永年2018-06-07
可以預見,如果解決了一些關鍵問題,「以黨領政」基礎之上的「內部三權」制度得以確立,並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若不能解決,體制的變革仍有可能再次回到80年代的模式。
90年代的中國政改邏輯
作者:鄭永年2018-05-31
在政治領域,90年代的「小真相」改革意義並不亞於「宏大真理」,構成了鄧小平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80年代的中國政改邏輯
作者:鄭永年2018-05-24
正因為近代變革沒有成功,濃縮了的歷史和變革動力最終在80年代爆發出來,造就了今天的中國。
中國與世界秩序
作者:鄭永年2018-05-10
中美關係的變化反映了兩國各自在國際體系地位的變化,中美之間的競爭或者衝突也具有了國際性。中美關係的未來也基本上決定了世界體系的未來。
技術冷戰與中美冷戰的序曲
作者:鄭永年2018-05-03
美國正在發動的貿易戰或冷戰,對中國構成嚴峻挑戰。貿易戰會不會朝積極方向發展?概率不是沒有,但很小,更大可能是往更壞方向發展。
人類不平等與「牧民社會」的崛起
作者:鄭永年2018-04-24
「牧民社會」一旦形成,對人類意味着什麼呢?是人類的解放、權利的獲得?還是人類的高級奴役狀態和權利的喪失?人們已經在體驗着這種社會,但還沒有開始思考和反思這種社會。
「權衡」與中國政治
作者:鄭永年2018-04-17
在中國文化中,「權力」的合法性更多地來自於「權力」的使用方法,即「權衡」,而不是來自權力的社會或者精英基礎。
制度身份與領袖個體
作者:鄭永年2018-03-27
現實主義者並不認為民主具有推動「領袖的制度身份和領袖個體之間的區分」這麼偉大的價值,認為民主只是解決政治精英權力分配和移交的政治安排,僅屬技術性安排。
即將來臨的中美新冷戰
作者:鄭永年2018-03-15
值得指出的是,新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和從前不同的是,從前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是其他國家在挑頭,鼓動美國來參與。
「法」與文明
作者:鄭永年2018-03-08
為了讓「法」在本土生根,「法」本身需要發生變化,使得其能夠在最低限度上和本土「接軌」。這也就是「法」的中國化的過程。
「史」與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2-28
中國文明延續數千年背後有諸多原因,但「史」的延續無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史」不能延續下去, 文明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更不用說是文明的復興了。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向何處去?
作者:鄭永年2018-02-22
如果熟悉中國農村現狀,人們不難得出結論,一大堆農民權利僅僅是文字而已。也可以反問:如果這些權利真的存在,那麼農村的現狀為什麼會變得那麼嚴峻?我們可耐心等待眼下這一波基層反腐敗運動會揭露什麼樣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人類異化
作者:鄭永年2018-02-15
各種宗教和技術也經常導致人的異化,但從沒有一種東西能像互聯網那樣促成事物和人的劇烈異化。道理很簡單,因為互聯網是最適合人的本性的一種技術。
西方的自由「退步主義」
作者:鄭永年2018-02-08
在很多方面,西方自由主義已經沒有了近代那種進步的動力。它已不再是一種具有現實主義的自由主義,而是一種自以為是、沒有自我反省檢討能力的虛偽主義。
中國央地關係向何處去?
作者:鄭永年2018-02-01
地方政府背負巨額債務,但不管債務如何沉重,地方政府是不可倒閉的,所以最終總會有人來救,即最終的責任還是由中央政府來擔負。
「不納稅、有代表」與西方社會危機
作者:鄭永年2018-01-23
一邊是資本強權,一邊是政治弱化,西方社會問題變得更加嚴峻。歷史不僅不能被「終結」,而是需要重新向變革開放。世界已經步入一個繼續秩序重建的新時代了。
中國的「精準扶貧」及其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1-16
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精準扶貧能否實現原來所設想的基本社會正義呢?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地方這些問題甚為嚴重。
精英墮落時代的秩序危機
作者:鄭永年2018-01-11
如何產生新一代的精英和重構精英的「品德」? 這是很多國家都面臨的問題。
革命將至?
作者:鄭永年2018-01-02
歷史上,高度分化的社會往往會發生革命甚至動蕩。今天為數不少的人愈來愈擔心是否革命再次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