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股神巴菲特宣布於年內退休,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股價便出現跑輸美股整體表現的情況。記得4月時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發動關稅戰時,巴郡由於手頭上擁有大量現金而成為資金避難所,股價非常堅挺。
後來侵叔宣布把關稅延遲90日,美股大幅反彈,資金由避風港如巴郡或麥當勞等,湧到早前受關稅打擊而大跌的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因此在過去三個月標普500指數不單止收復了4月2日「美國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大跌裂口,更再創歷史新高,可是巴郡股票卻與升市無緣。其實在4月美股大跌的時候,有朋友問可否買些巴郡股分,王弼的回答是巴郡雖好,但股神已宣布退休,股神溢價減值不可不防。
承繼者無既定方程式
究竟一家成功的機構,創辦人的離任會帶來多少的影響?承繼者要做什麼才能青出於藍呢?相信沒有一條既定的方程式,否則我們就不會見證到不少曾經偉大的企業慘遭淘汰。企業在市場競爭下慘遭吞噬,這才是資本主義精彩的地方,就是企業不都能夠承傳,強如柯達都被連根拔起,社會才有流動。
美國目前的十大富豪排行榜,有的如蓋茨和巴菲特佔據了富豪榜相當的日子,但馬斯克、貝索斯和朱克伯格等都是近十年才上榜,美國的富豪榜不會幾十年如一日都是什麼四大家族,企業方面更是面目全非。
王弼讀大學的時候,是通用電氣、通用汽車、埃克森美孚的天下,現在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來連英偉達的十分之一也比不上。承繼人青出於藍與否,也不是沒有成功例子,蘋果的庫克,別人可以說在他的帶領之下蘋果失去了喬布斯年代的創新,但從企業市值這一客觀指標上,蘋果目前的市值是他上任CEO時的7倍,只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富有個人色彩的領袖,但能力則不容置疑。

至於巴郡的候任CEO Greg Abel,知名度當然不能夠和巴菲特和其已故副手查理芒格相比。不要低估知名度的重要性,有老牌家族的高層就跟王弼說過,創辦人在世界上知名度高,連外國元首到訪該地時,都會慕名要求見面,傾聽這位長者的真知灼見,但當這位創辦人退下來後,這一種拜訪就自然少了,可以想像,許多世界上的第一手資訊,都是在這一種場合出現。
以巴菲特作例子,當年金融海嘯,他老人家以筍價入股高盛等大行,明顯是大行高層要借股神的威名托股價,親自送上門打開盤數讓股神精挑細選,令股神贏錢又贏面子。股神以一人之力撐起了華爾街,可以說是一戰封神,堅固了股神不可動搖的地位。而股神和芒格的知名度,除了是他們在投資上的戰績彪炳外,相信與他們的多姿多彩人生和樂於分享投資以至做人的智慧有關。
金錢非純粹用來享受物質
傳媒集中報道的是巴菲特的財富,經常訪問他致富的方法,但股神對待金錢的態度,可能較如何賺錢對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有用。他作為全球最富有的其中一人,沒有否定金錢的作用,金錢的確為他帶來名利和生活上的不少方便,但眾所周知,他對物質的要求和他的財富不成比例,他幾十年來都是住在奧馬哈的6000多呎五房、市值150萬美元、只算是美國中產素質的獨立屋。
財富和知名度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可以和全球最有錢(通常也是最聰明)的企業家做朋友,在相談是獲得樂趣。而巴菲特副手芒格成為投資者的理由更為傳奇,他畢業於哈佛的法律學院,理論上不難成為一個高收入的律師,但他在訪問時說過,許多時候幫有錢佬客人辦事後,開發票收錢時,會遭遇客戶的刁難、拖數和不禮貌對待。他想,辦妥事情收錢天經地義,為何還要受這班有錢佬氣?他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因此投身股壇,之後成為傳奇投資者乃是歷史。
留意的是,無論是巴菲特和芒格,他們也許如普通人一樣想賺許多的錢,但錢並非用來純粹的物質享受,他們是用錢來為自己帶來方便,成就一些物質以外的東西,讓自己的精神滿足,而絕對不是消耗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僅僅數字上的金錢。而這種有別於普通人的人生觀和金錢觀,也可以在不少企業家身上發現,他們創辦生意時除了想賺錢,也有一股氣,對當時社會現象有一點不滿,創辦企業企圖改變現狀。
當然,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有這一種氣場,有這種心態的人不會很多,而繼承生意的人有這種傲骨的就更少,因此他們的個人魅力也通常較創辦人遜色。可是如今便斷言Abel的成就將比不上巴菲特和芒格,似乎是言之尚早,但要證明自己的溢價能勝過兩老,確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