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動漫代理公司從事漫畫企劃20多年的張志偉(筆名「智慧老人」),毅然於2017年自行創立漫畫公司,全身投入創作的海洋中。
然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公司成立兩年後便遇上疫情打擊,香港經濟環境不明朗。原已不設想漫畫行業為商機無限的藍海,但未拓業務就變成遇溺受挫,張也曾跌入苦思,首要先求變、求生存。
愈亂,我反而要靜,才有solution、才有其他合作出來。
智慧老人張志偉一向的道家個性,「鍾意自己做事和講故事」,「不四處吹水社交拉攏生意機會」,於疫情時期自然更不主動擴張生意,反而選擇增進自身,學習人工智能,發展跨學科技能,慢慢透過AI幫助自己以及公司發展出新路。

中年自立門戶 發展嶄新漫畫題材
沉浸業界市場多年,張志偉很清楚香港現已不多本地創作漫畫出版,早年老夫子、牛仔、13點之外,「港漫好多人仍只想起黃玉郎的龍虎門系列、馬榮成的風雲」,還講得出甘小文、李志清、哨牙珍、壽星仔的話應可算是港漫有心鐵粉。數十年來,日本歐美漫畫佔據港少年讀物市場,張志偉覷準創作《STEM少年偵探團》這種具教育意義又要做到不失趣味、適合小朋友的漫畫,港產的基本上是沒有。
甫自立門戶,張志偉很自然地決定跟人稱「STEM sir」的資深教師鄧文瀚合作,推出《STEM少年偵探團》漫畫系列,是市面上難得以STE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為主軸的漫畫,及後更與香港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合作《CMS天文調查隊》漫畫系列。還有,他以中華文化為謎團的圖文小說《消失的文學部》系列。
一眾主創化身成作品中的角色,例如STEM sir在《STEM少年偵探團》中就是主角的導師,一起合作運用所學知識,混入偵探的推理技巧,逐一解決難題。

STEM sir和岑智明是故事角色,也是漫畫內容的科學專業顧問,講故事的是張志偉:「他倆是理科人,我一路讀文科,我們背景、文化不同,但又好好傾。在我眼中,岑智明是大學教授級數,STEM sir 識學術兼知名兒童節目主持,是成功人物,我反而沒有讀大學學位。」張志偉中學畢業即投身職場,社會打滾多年後到嶺南大學修讀中文科碩士。
張志偉2017年初創立自己公司時仍是兼職身份,在2018年辭前職全身投入創作,創立公司決定走上創作這條路「只是因為興趣」。全身投入創作的張志偉形容自己沒有具體大計,除了還心願專長主力負責講故事、發展內容,還要打通上下供應錬:跟畫師、設計師、印刷商要合作無間,加上做市場推廣、跑銷售、掃地……
爆疫情、遇騙子 To be or Not to be
他坦言在創立公司不久,便遇上了新冠疫情,打擊致生意大跌,他去了日本旅居兩個月,「要靜吓」,「思考人生、思考如何走下去」,「自己唔駛得幾多錢,但是公司和團隊怎算?」

To be or not to be期間,張志偉以接自由 job寫作項目維持生計,同時開筆寫心中多年想寫的小說,思考是否放棄在香港發展,留在日本生活:「移居日本?還是回港執咗公司?」一番考量後,還是堅持回港再發力。
張志偉形容自己是科技狂,這段時期努力學習人工智能技能,「睇哂Youtube上見到相關影片嗰種」,也讓他前年已玩生成圖片得心應手。張說AI可幫助創作思維,但他無選擇「以AI生成幾百本小說,放上Amazon平平哋賣,可能執番唔錯(收入)」。
盤活生意,張展現求變多變、靭性十足。然而,鬥不過疫情,期待生意最好景的香港書展,於2020年連續兩次取消,仿如晴天霹靂。原本印定應展的新書全部要盡快推出市場,線上線下救亡。
「漫畫第一版一回本,我就投入到新漫畫。特別感謝我的漫畫師、印刷商、供應商等拍檔合作無間外,大家沒有大幅加價,稿費、宣傳費都一齊捱。」張志偉說團隊好重要,類似承包商形式合作保留彈性。至上月,張志偉才在屯門租下工作室,精打細算保留大部分裝修。
「有電子支付原來又會吸引多些人,生意是加咗幾倍!八達通之外,係咁做K Pay、微信、Apple Pay、PayMe…」張志偉說有路行就做,不用想,即振奮地安排,還着力發展直銷。

首先,講到幾秀麗、好好賺都好,有咩事我損失有幾大,蝕得起嗎?
常聞道:「總有人想在你身上攞着數,經濟唔好騙子更多」。張分享其疫情期間曾遇科技行業「明日之星」騙服務,「我因為友情而幫他將要爛尾的學校服務做好佢,當時動用了不少外人來撐,也為他墊支了不少金錢。結果,收到了一條永遠會彈的支票。」張笑說,香港科技界培育了不少精英,也培育了不少精英級騙子。
所以,除了性格不太喜歡陌生社交,張志偉對所有新合作和機會,都先以靈魂拷問自己是否夠能力承擔損失,有事先止蝕的心態來衡量。
變陣打入學校捱過疫情拓新機
捱到疫情尾聲,張志偉開拓學校講座或工作坊的「活路」,剛好趕上恢復實體課的時機,課程和活動又有空間重組。他前往不同的學校度身設計專題講座,又教導學生創意寫作的技巧。精心設計的專題,「相關我強項中國文化,圍繞不在平常課堂學到的題材,最重要紮實的資料搜集、考證。」主題包括中國古代文學與外星人、猫熊食肉日常等,以輕鬆有趣和互動方式討論。


張坦言,打入學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開始他向過百間學校遞送資訊,但都石沉大海。幸好及後誠意奏效,認識了一些有興趣傾幾句的校長,幾間學校與他展開合作。而他透過生動、活潑的語言令參與的小學生認真聽講,引發思考和創作興趣,成功打入小學界,發展創意寫作課程到不同學校教授。
張志偉視教導小學創意寫作班為高興的經歷,因為在他的引導下,參與學生都可以創作出非常出色的故事,愛情、科幻、懸疑類等不同題材,就連本校的老師也驚嘆學生的表現。
「其實小學生都好有創意,只要你給他們創作自由的空間,再引導一下,他們就能創作出與我們印象中的小學生作文截然不同的作品。其中一位小六的學生創作技巧甚至已經可以達到職業級。」張認為引導和自由的創作空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首奪奬衝出國際 忍痛與中東合作告吹
張志偉的《CMS天文調查隊》成功入圍首屆「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獲資助前往馬來西亞參與一連串的展覽及交流活動,認為有份拓展香港漫畫的影響力。
STEM少年偵探系列亦有往中亞、歐洲等地參加書展交流。張志偉2024年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亞參與當地的兒童書展,他分享當地不少客人都對他的作品感興趣,購買最多的便是中東地區的客人,令他感到驚訝。在展覽遇上外地公司邀請合作,着手出版英譯本的同時,張志偉笑言無福消受一個開拓中東市場的好機會:
「翻譯文字內容,我還可以找翻譯趕工和重新排版。可是中東客人想改裝書中的所有女性角色裝扮,變為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女性般包頭巾和不露出膝蓋,這便等如全部重畫了。」他唯有忍痛推掉這張大單,唯指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了解到世界各地市場、以及文化之間的差異。

另在外地書展結束前15分鐘,他遇到了一位當地的女作家,對方不但是一位創作者,更在劍橋大學修讀生物學和傳訊科學課程博士。彼此相談甚歡,最終拍板展開合作,創作了一本以劍橋大學為背景,穿越時空遇到不同名人的故事的科普圖文小說《劍橋時空大冒險》。
奇遇連連,張志偉表示能帶着自己的作品出國交流,並與不同國家的作家合作創造是一件幸運的事,也是拓展香港漫畫影響力非常重要的一環:「香港漫畫創意和內容,都得到外地確認,讓世界各地認識到香港的實力!」

萬中無一的字怪 望港漫更多發展
談未來大計,張志偉未言已站穩陣腳。作家身份組創作工作坊,拓展學校的項目和漫畫外,張還計劃出版個人小說作品,更成為駐學校的作家導師:「人生由細個幾十年好多事發生,始終不要灰心,保持儍勁。」
不讓一天沒有驚喜!
說自己是「字怪」的張志偉多年來已創作逾20本書,當中約一半是隱名或因種種原因而以他人名義面世。張視寫小說可以自由發揮,個人而言較鍾愛這種隨性的形式,將繼續執筆構思多年的小說,也希望推廣給新一代讀者,享受幻想和別人的精心創作。漫畫是現代和年輕人之選,張分析指涉及分場、角色、風格、級數,創作劇本顧及更多範疇,難度更高。
性格只想專注自己事務的張志偉關心創作行業發展,直指「動漫、電玩應百花齊放」,現時看書的人少了,市場嚴峻,更要以優質創作來打動人心。
至於政府扶助創作業界是否足夠,張志偉說政府有扶持,奬項和出版作品對業界有切實幫助。但辦奬過後,是否「無下文呢?」辦奬多屆每屆有得奬作品出爐,即至少香港出版了十多本不錯的作品,這批作者和公司現在何處,如能堅持發展下去就是一種不錯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