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淺談暢詠時代曲──顧嘉煇與粵語歌填詞人

淺談暢詠時代曲──顧嘉煇與粵語歌填詞人

粵語時代曲除了搞笑歌外,通常是不會如粵劇般翻用現有曲調的,基本上每首新歌便是新作旋律。毫無疑問,以電視歌深入尋常百姓家的程度,顧嘉煇確是粵語歌的一級大功臣。

馮應標 作者: 馮應標
2021-04-12
文化點滴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廣東歌無綫電視盧國沾粵劇鄭國江電視劇顧嘉煇黃霑
顧嘉煇的粵語電視歌,其深入民心之程度,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顧嘉煇的粵語電視歌,其深入民心之程度,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在多位粵語歌的開荒功臣中,毫無疑問,周聰是第一名,顧嘉煇(1933-)和一群常為他填詞的樂人,是第二和第三名。電視在香港1970年代的普及,帶來了老幼咸宜的廣府話連續劇,且迅速成為極受歡迎的⼤眾娛樂,更是逢劇必有主題曲或插曲,湧現了⼀群高素質的樂⼈,如:顧嘉煇、黎小田、黃霑、鄭國江等,配上⼀群極受歡迎、歌迷眾多的歌星如:仙杜拉、鄭少秋、關正傑、羅文、葉麗儀、葉振棠等,在當日「電視餸飯」的年代,連續劇與粵語歌,便成為香港人生活的⼀大部分。

粵語歌作曲大王

繼周聰之後,顧嘉煇是粵語歌開荒功臣的第二名,他是有過千首世界級紀錄的多產作曲家(最高世界紀錄是美國人,可高達9000首),作為粵語歌作曲冠軍, 顧嘉煇雖不中、亦不遠矣!而在粵語歌寫作之前,他亦已有一個不俗的國語歌履歷,如邵氏電影名曲〈夢〉、〈小雲雀〉、〈明日之歌〉、〈露珠兒〉、〈郊道〉等。但他絕少填詞,只一兩首,亦不唱(帶他入行的胞姊顧媚,便是著名的國語歌星、邵氏當家花旦,1970年代息影後移居溫哥華,成為名畫家,顧嘉煇現亦居溫市)。

像周聰一樣,顧嘉煇亦是夜總會/舞廳西樂隊領班出身,能奏樂器,有一個非常堅實的西洋樂理根底,更曾在美國波士頓的著名音專(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短期進修。顧氏亦懂得利用傳媒,根據報章資料 (黃志華、周光蓁等語),他初出道的1955年間,便曾在香港電台的音樂節目中,做過周聰樂隊的樂師,稍後在麗的呼聲同類節目中,曾任樂師和樂隊領班。當然,顧氏後來成名的平台,便是比周聰更上一層樓的電視。

顧嘉煇曾經獲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博士銜。(香港中文大學)

顧嘉煇的粵語電視歌,其深入民心之程度,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首先,他長期(1968至86年)在無綫電視台 (TVB)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擔任音樂總監、樂隊領班,並為該節目創作了每晚謝幕曲〈晚安曲〉,已經變成香港人的口頭禪:「歡樂今宵再會,各位觀眾晚安」。當然更重要的,便是他創作了大量的電視劇主題和插曲,由72年的《星河》起(國語,詹小屏唱,瓊瑤詞)、然後是翌年的《煙雨濛濛》(鄭少秋唱,蘇翁詞,自此曲起便全皆粵語)、和再翌年的《啼笑因緣》(仙杜拉唱,葉紹德詞),打響了粵語歌黃金歲月的第一炮。

由1974年開始的約20年間,TVB以平均每月一劇、每劇多集的超高頻率(不少是起碼10或多至過百集的,且是每劇多曲),進入每個香港人的屋簷下,更是在晚飯伊始至《歡樂今宵》之前的黃金時段播出。顧氏這些每日播起碼一兩次的歌,就算家中無音響設備,電視機在鵲籠般大小的香港家居,是全屋以至是鄰居皆能聽得到的,真是無孔不入的街知巷聞!

乘電視而起  歌曲易入屋

電視劇是當年三家電視台(無綫、麗的、佳視)的命脈商品,推廣宣傳是鋪天蓋地的。筆者在1978年的暑假,有一個難忘的女人街(旺角通菜街)購物經驗,當中的5個十字路口,每個起碼有兩三檔賣音樂卡式磁帶的,而鄭少秋的〈情義〉,便由登打士街的一頭,每個街口似又再「澎、澎澎澎、澎……」起曲,一直「繞心中」好多重到另一頭的亞皆老街,仿似唱機「跳針」般,簡直是疲勞轟炸,筆者只懂英語和台山話的內子,購物完畢時已學懂唱這首「煇黃」名曲(顧嘉煇曲、黃霑詞)〈倚天屠龍記〉。

香港電視劇主要分三大類型:古裝武俠(如金庸的名作)、清末民初拳腳和時裝劇。1980年的《上海灘》可說是拳腳或所有電視劇之代表作,5年後在內地播出時,亦造成萬人空巷的盛況。其同劇名、膾炙人口的主題曲(亦是煇黃名曲,葉麗儀的首本):『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風行全國至今。此劇所講的,是老上海1920年代的故事,而當年的上海灘,便正正是粵語歌的啟蒙老師、靡美之音國語時代曲的誕生地。中國現代流行音樂,便是這樣的浪奔浪流,由上海奔流到香港,又再由香港回流返上海!

筆者私藏,由鄭秋官和汪阿姐主演的《倚天屠龍記》(1978)DVD盒封套。

毫無疑問,以電視歌深入尋常百姓家的程度,顧嘉煇確是粵語歌的一級大功臣。而與他同期、同級別的作曲家有黎小田(1946-2019,童星、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他謙遜地自稱是顧嘉煇的半個徒弟(見周光蓁〈悼念香港流行樂壇教父黎小田〉),我特別欣賞他的〈問我〉(陳麗斯唱,黃霑詞,黃與黎是喇沙同窗),這是1976年電影《跳灰》的插曲,有說創作靈感來自英國Ralph McTell的名曲”Streets of London”(倫敦街頭淪落人)。黎氏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實與顧氏差一段距離,言則有一個時期,他的電視歌(麗的和TVB)數量直追顧氏。但黎氏有另一貢獻,便是他曾任職某歌手經理人公司的高層,是多位天王天后級歌手的伯樂和扶植人。

當年香港的電視劇與歌,相當大程度上,是受到進口日本電視劇的影響、啟廸,名劇如《青春火花》、《柔道龍虎榜》、《綠水英雌》、《二人世界》、《佳偶天成》、《前程錦繡》、《赤的疑惑》、《阿信的故事》等等,這些製作素質甚高的日劇(基本上已達美國水平,港劇要到1990年代才追上),配上粵語對白後便大受港人歡迎,而每劇亦多有出自名家之手、動聽的日語主題曲。筆者印象較深刻的是《二人世界》,故事講述年輕男女主角由相識、相戀、至結婚,然後雙雙辭去小白領職位,創業做小老闆並步入小康。這類經歷,當年的港人有頗大共鳴(開小餐館、商店、山寨廠),筆者的親友中便有不少例子。而這些近半個世紀的日本老歌主題曲,現可容易在網上重溫,帶來昔日「二人世界」的溫馨回憶。

作曲者與填詞人

西洋音樂以作曲者為正,填詞人為副,如歌劇《魔笛 》(”Magic Flute”)是莫札特作的,一般樂迷少理會、或未必知其唱本(libretto)的填詞人名字,但粵劇便倒轉,如《帝女花》是唐滌生寫的,劇中各曲調的原作者多不詳記。以筆者愚見,傳統粵劇/粵曲是一個以「唱詞」為主的曲藝,曲調/音樂屬次要,所以樂師們的演奏是「拍和」,而不是跟足五線譜的大合奏,即是要盡量遷就唱者的「執生」奏法。

粵劇的樂團叫「棚面」,內分敲擊和管絃兩大樂組,兩組的領班分別叫「掌板」和「頭架」。敲擊樂器是清一色的中樂器,以卜魚、沙的、木魚和各類鑼鼓鈴為主,而管絃樂器則中西合壁,可包括三胡(二/中/高)、揚琴/蝴蝶琴、阮、簫、笛、喉管、色士風、小/中提琴等等。樂師們通常是用傳統、簡化的工尺譜(但亦有用五線譜),由掌板帶領全團演奏,他的職能與西洋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師(concert master)、甚至是整個樂團的指揮(conductor)類似。

粵劇的樂團叫「棚面」,內分敲擊和管絃兩大樂組。(Wikimedia Commons)

演奏時,掌板更似搖滾樂隊的鼓手,正襟危坐圍在他身旁的卜魚、沙的、木魚、雙皮鼓等,用一雙筷子般大小的短棍(叫竹)敲擊,他是控制起曲、收曲、轉調和整體節奏(板眼/拍子)的總指揮,更重要者,是他會配合唱者的即興演繹(快慢、加減等),所以一般的大老倌,通常都只會用相熟、合作多年的掌板。

粵劇劇情的發展,主要是靠曲詞之內容、和演員的「唱念做打」帶動的,一般戲迷想聽的主要是曲詞,而不是曲調,曲調只不過是將曲詞送出的「工具」而已,所以愈簡化愈好,結果便是來來去去、不斷翻用下聽慣聽熟的幾10支「曲牌」式舊調,新創作或引入一般人不熟悉的旋律甚少,相信這與遷就觀眾的接受能力和口味有關,但這亦方便大老倌和樂師們,不用記太多曲調,缺點便是音樂的重覆會變得單調。

粵語時代曲便不同,除了搞笑歌外,通常是不會翻用現有曲調的,基本上每首新歌便是新作旋律(或首次用的國語或外語歌),這亦是西曲的一般情況,未經同意的抄襲,是極不可取的,亦有版權問題。再者,歌「詞」始終是屬於文學範疇(如樂府詩、宋詞、元曲),曲調才是真正的音樂,所以在介紹以西「樂」為基礎的華語時代曲時,筆者認為應以作曲者行先、填詞人跟後。

四大填詞人

粵語歌開荒功臣的第三名,便是一群常為顧嘉煇填詞的樂人,尤其是黃霑(1941-2004)、鄭國江(1941-)、盧國沾(1949-)、和鄧偉雄(不詳)四位。他們合共的作品,數量雖未及顧氏,但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風格,題材覆蓋度極廣,是遠遠超過任何單一樂人如許冠傑、蔡國權或林夕的。除電視劇外,他們亦有眾多散曲名作,不少更是多位紅歌手的首本名曲。4人之中,筆者較喜愛「二國」的作品,如〈隨想曲〉、〈漫漫前路〉、〈風雨同路〉、〈無奈〉、〈小李飛刀〉、〈每當變幻時〉、〈故鄉的雨〉等等,到今天仍是不少人自彈自唱自娛的首選。

與老一輩的甲級填詞人比(約15位),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分野,便是這四人的「番書仔」和專上學歷背景(黃鄭盧就讀的中學,分別是喇沙、德明英文部、培新,而大專便包括港大、中大、浸院和葛師),故此,他們有一個較現代化和西化的思維,完全沒有前輩如吳一嘯(1906-1964)、王粵生(1919-1989)、葉紹德(1930-2009)和蘇翁(1932-2004)等人的傳統粵劇包袱。

筆者私藏的唱片/CD封套,左起:葉麗儀〈上海灘〉、羅文〈小李飛刀〉、徐小鳳〈風雨同路〉、薰妮〈每當變幻時〉。

言則香港的英文中學,實亦必有中文學習的,包括中史和中國語文兩科,有些更兼有中國文學科。在5年的中學語文學習中,便會接觸到近百篇的文言古文和詩詞(這是當年國內中學課程缺少的),而眾多英中名校的國文老師,都是有一流的資歷(多少從會考成績中反映出來),不少更是高級學者,所以香港人的古韻文訓練,是非常扎實的。從這4位填詞人的作品中可見,他們皆有很高的國文修養。

粵語歌詞的填寫,筆者認為是比脫牙更為痛苦之事,除了上下句要講究對稱、押韻、平仄,廣府話有九音(或稱九聲六調),而每音的字義亦不同,無論是先曲後詞、或先詞後曲,曲調旋律的音、與歌詞的廣府話音,在嚴謹的西洋樂理下,要有天衣無縫的吻合才可,否則便會「倒音」處處聞,這與只有三至五音的國語,或基本上無聲調限制的英和日語,實有天淵之別(所以,國語歌壇有「急智/即興歌王」的張帝,粵語歌便無)。

而根據不少著名填詞人的經驗,他們通常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填好(趕工),所以不少經典粵語金曲,或多或少都是有倒音字的(黃霑語),就正如常被揶揄的教堂聖詩一樣,因為早期聖詩主要是用國語填寫的,在筆者的經驗中,粵語聖詩完全無倒音字的非常之少,可能只得二、三十首,可喜的是,由於粵語填詞能力的提升,近年重新編寫的聖詩已有所改善。

在黃霑的眾多佳作中,除上述的〈問我〉外,筆者較喜愛的是〈舊夢不須記〉。(香港電台節目截圖)

毫無疑問,黃霑確是位多才多藝的「萬能老倌、才子」,他集填詞、作曲、歌手、電影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有「不文霑」筆名,書作甚豐)、和學者(香港大學亞洲研究博士)於一身,亦有作英語歌,如溫拿樂隊的〈L-O-V-E〉,和填寫國語歌詞,如姚蘇蓉的〈愛你365年〉(川口真曲)和愛國名曲〈我的中國心〉(王福齡曲)。當然,以金牌廣告人自詡的他,更有「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兩個就夠晒數」一類極成功、洗腦式的廣告歌作品。 前輩周聰亦是廣告歌高手,亦有填寫國語歌如名曲〈薔薇之戀〉(鄺天培曲)。

在黃霑的眾多佳作中,除上述的〈問我〉外,筆者較喜愛的是〈舊夢不須記〉、〈大丈夫〉、〈世界真細小〉和〈獅子山下〉等,後者(顧嘉煇曲、羅文唱)雖然曾被用作政治宣傳工具(香港政府和某些藝人,見筆者的〈由許冠傑獻唱會說起〉),遭致一些年輕一族的無情批判,但這污點實與作曲和填詞人無關(廚用的菜刀,亦可用作殺人武器),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此曲確是摯誠地訴說着那一代港人,在獅子山下的奮鬥經歷──徙置區、樓梯底、天台屋、一家九口一張床、穿膠花、牛記笠記、人字拖、豬油撈飯、花旗救濟麵、大牌檔、街邊車仔小食、走鬼……老餅如筆者,對此集體回憶的捍衛,亦可說是保育工作的一種,是對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育吧!

下續談談許冠傑與神話之外。

「淺談暢詠時代曲」系列之五

延伸閱讀:

淺談暢詠時代曲系列之一──西樂之傳華
淺談暢詠時代曲系列之二──靡美之音老上海
淺談暢詠時代曲系列之三──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淺談暢詠時代曲系列之四──周聰與早期粤語時代曲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填詞人成就輝煌──出色的香港文學香港填詞人成就輝煌──出色的香港文學
  • 著名音樂家顧嘉煇於加國離世 享年92歲著名音樂家顧嘉煇於加國離世 享年92歲
  • 淺談暢詠時代曲──許冠傑與神話之外淺談暢詠時代曲──許冠傑與神話之外
  • 我與煇哥的一段緣我與煇哥的一段緣
  • 陶傑:每個香港人心中都有一座顧嘉煇陶傑:每個香港人心中都有一座顧嘉煇

  • 淺談暢詠時代曲──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 淺談暢詠時代曲──許冠傑與神話之外
  • 悼念香港流行樂壇教父黎小田
  • 淺談暢詠時代曲——西樂之傳華
  • 由許冠傑獻唱會說起

馮應標

加籍華人,退休加拿大職業工程師,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九龍聖芳濟書院(中五)和加國亞省省立大學(工程系學士,1979),其後一直在加國工作至退休,198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近作有《李小龍年譜》(中華書局,2017)。
View all posts
標籤: 廣東歌無綫電視盧國沾粵劇鄭國江電視劇顧嘉煇黃霑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官媒指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圖為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政府網)
灼見報道

習近平赴上海調研 能重演鄧小平南巡效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1
仝小林院士指出,傳統中醫的經方治療,可以結合西醫的實證治療。
名家演講錄

仝小林院士說「態靶辨治」:中西醫結合未來之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30
基辛格生前被譽為國際關係學中權力平衡的大師。(亞新社)
灼見報道

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30
「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巴郡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辭世,享耆壽99歲。(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9
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香港是全球資金融通的重要平台。(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香港財經論壇2023:探討香港國際化優勢及高質量發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8

影片

  • 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 關品方:以色列暗藏核武 正部署殲滅巴勒斯坦?英美航武戒備 欲震懾中東國家?
  • 楊詠盈主任x鄭家寶校長:怎樣透過故事繪本創意教小學數學?用什麼方法照顧不同程度學生需要?
  •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 陳文鴻教授:國際社會如何制止以色列種族滅絕暴行?美國重返中東戰略被打亂 將怎樣撥亂反正?
  • 林毅夫教授:中國高速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多久?有什麼超越發達國家的優勢與挑戰?
  • 雷鼎鳴:國際輿論不滿美國處理以巴衝突太偏袒? 俄烏、中東戰爭形勢為何對中國有利?
  • 陳文鴻教授:中美元首會面是美國暫時求和,為勢所逼?中國如何對抗欺騙性和解?
  • 邱少雄校長x鄭家寶校長:小學重開科學科如何改革教學法?初、高小怎樣銜接?教職員怎樣做好準備?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 陳家偉
  • 閉關的分享閉關的分享 常霖法師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本社編輯部
  • 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 陳家偉
  • 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Sustainable Values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s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何順文
  • 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 鮑慧兒
  • 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本社編輯部
  • 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 張灼祥
  • 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 潘樂德
  • 遊弋中原大地記遊弋中原大地記 廖書蘭
  • 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 張建雄
  • 青春的交集青春的交集 謝祖墀
  • 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 鄭明仁
  • 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 施林海
  •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本社編輯部
  • 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 曹啟樂
  • 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 區雅俊
  • 解讀港大「世紀之問」解讀港大「世紀之問」 陳婉瑩
  •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陳景祥
  • 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何志平
  • 陳家偉
  • 張樹槐
  • 陳婉瑩
  • 曹啟樂
  • 潘樂德
  • 沈言
  • 龐驚濤
  • 馮應標
  • 陳玉燕
  • 顏雋
  • 崔少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