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四十八:井卦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井卦由坎卦和巽卦組成,上「坎」下「巽」,「坎」為水,「巽」為風,所以說「水風,井」。
如上篇講困卦時所言,巽卦的象徵義,不取風而取木,因此這個卦的象,是由上水下木組成。
「井」就是地上凹陷處,裏面儲有源源不絕而來的水,古今詞義沒有改變。而有井的地方,往往是人聚居的地方。大家小時所讀的第一首唐詩,可能就是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所謂「牀前」,並不是「睡牀之前」,而是「井欄之前」(圍着井口的那個圈),由眼前代表人聚居的井,聯想到家人聚居地的井,這才解釋到為什麼是在「牀前」思念故鄉。亦因此,鄉、井二字常常連用,「離鄉別井」也是常見的詞語。
水和木為什麼可以組成「井」的象呢?這個「木」,是一件木器,是用來汲水的木瓶子。後世盛水的器皿多為瓦器,但實際上,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很多人仍用木盆子,後來被鐵皮盆子、溏瓷盆子、塑膠盆子取代而已。一個汲水的木桶,用繩繫着,放到井裏,沉到水下,翻轉來,盛滿水,水便在木之內,拉上來,完成從井中汲水的動作。這是從用木器由井中汲水來解釋這個象的。
井底木框保護井壁
另一個解釋也很有意思,而且對「井」這個象形字有更好的解釋。一般來說,人們都相信「井」是井欄/井口的象形,但井欄/井口多是圓形的,和「井」字的結體有些距離。1985 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口3300年前的井,保存良好。這發現使「井」字的結構有了新的解釋。原來古人鑿井,挖到有地下水噴出的地方,井壁便會被洶湧而出的水流沖破。為了克服這個難題,古人便在井底放置木框。水照樣可以流出,但對井壁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當井水一旦超過地下水位,便不怕井水會破壞井壁了。古人便用井底下的木框結構的形狀,構成「井」字。(那木框就是兩橫兩直的「井」字形結構。)
無獨有偶,生於700 年前的俞琰(約1234-1297),不接受上述木桶汲水之說來解釋井卦卦象,而採用了「井底放木框」的說法來解釋「木上有水」的卦象。他說:「蓋井之為井,水下無木為底則泥,隨汲水而動,其水必濁,故周回甃砌,雖磚累,而底則用木而不用磚,底若用磚則泥實而泉眼不通,唯用木則泥有所護,汲不至濁,而水木之性相宜,泉眼且無窒塞之患,此木上有水,所以為井之象也。」相距數百年,說法居然和近世考古發掘相似,這位古代讀書人,大概對事物確有第一身的觀察了。
不過,從這六畫卦象來看,汲水之說亦有它有趣的地方。本書大多數地方,都是從上下卦的卦象來解釋卦名,這次試用另一個方式來解說卦象(不過仍不是鑽入爻象來解說)。井卦上坎下巽,六畫卦是這樣的 。我們試把陰爻(─ ─ )看成桶口,陽爻( ─)看成桶底,最底兩支爻(初六和九二),便像一個桶口向下,桶底向上的汲水瓶,沉向井底。三四兩支爻(由下往上數,九三和六四),便像人把繩子抖了一抖,桶翻了過來,盛滿水了。第五第六支爻,便像木桶被拉高了,高至井口,桶口仍然向上,水被汲出來了。這不是像一個從井中汲水的連環畫嗎?古人是否根據這個聯想來畫卦,我們不必深究,不過我們確是可以這樣讀卦(而且可以用遠比這個為複雜的方式讀卦)。這個讀法不是我杜撰的。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就是這樣讀這六畫卦的:「今巽下二爻,初六、九二在坎之下,若瓶之覆而入井之象;九三、六四二爻,若井中之瓶覆者復仰之象;……器入水而復上水者,井之象也。九五、上六,坎上二爻,有瓶仰而出井之象。」(《誠齋易傳》)這是用上下卦會出意思和用肖形卦以外的另一種方式。
井有活水源頭不絕供應
根據上面卦象的兩個解釋,《大象傳》辭「木上有水」中的「上」字,便有了兩個讀法。如果我們採「汲水」一說,便應讀作 「上聲」,如「上去」的「上」;如果我們採「井下有木結構」的說法,則要讀「陽去聲」,如「上面」的「上」。同一字,聲調不同,意義有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大象傳》的作者,看到井卦的象和卦名,提出什麼啟示呢?他說:「君子以勞民勸相。」王弼注釋這句時,說:「上水以養,養而不窮者也。」這個「養」和「不窮」的概念,來自《彖傳》。《彖傳》說:「井養而不窮也。」何以「不窮」?大家都知道,井是有活水源頭的,不會為一時的汲取而有盈虛,古人因而見到它「不窮」的特點(現在無休歇地抽取地下水資源,則是古人所想像不到的),楊萬里對「不窮」的解釋便是「不為汲者喪而虛,不為不汲者得而盈。」君子既然觀察到「井」的「無窮匱」的特點,便想到作為統治者便要仿井水之德和開鑿水井所需,去「勞民」,去「勸相」。「勞民」並不是「勞民傷財」的「勞民」。「勞」字是「慰勞」的「勞」,粵音「路」,用言語或實物慰問。《詩‧魏風‧碩鼠》「莫我肯勞」,《孟子‧滕文公》「勞之來之,匡之直之」,現代的「勞軍」,都用這個意思。「相」是「助」的意思。「勸相」便是「勸勉人民互相幫助」。孔穎達注這句說:「君子以勞來之恩,勤恤民隱德(「德」字疑是衍文),勸助百姓,使有功成。」用現代的話來說,便是在上者供應物資,解決人民所需;動員百姓,互相幫助,完成所需的建設。前者取法於井水的源源不絕,供人所需,後者取法於開鑿水井,要眾人協作勞動,方克有成。(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說:「造井必須民眾共同勞動,協作互助,始能同享井之利益。」程頤《伊川易傳》「勞徠其民,法井之用也(井水的用途)。勸民使相助,法井之施也(開井時的施工)。)
讀到「井卦」的《大象傳》辭,可以想像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的大型水庫建設,是怎樣建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