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冠疫情專題

天星小輪是香港標誌之一。(Shutterstock)

最絕望盈警

經歷自2019年6月以來長達30個月的震盪,期間天星小輪累計虧損超過7000萬元,相當於過去20年利潤的總和,成為負資產,形同被一鋪清袋。這份最慘通告,可謂一字一淚,相信沒有人願見的。

沒有民意支持、沒有群眾基礎,這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的死穴。(亞新社)

馬後炮

人多好辦事,當前的抗疫工作在在需人,但政府動員能力差,連內地送來的物資也組織不了人手派出去,試問更龐大的全民強檢又怎能推行?下屆政府如果是反林鄭派的人上場,又會否為了顯示前任「不負責任」而硬推?

也許,當初鼓勵市民打針的策略做錯了。(醫院管理局Facebook圖片)

醫者仁心

醫生為市民打疫苗,延長了診症時間:「姑娘辛苦了,但她們都沒有說什麼。而我,舉手之勞,談不上辛苦。」相對在政府醫院工作的朋友,他的OT(超時工作),更不算什麼。

染疫死者大多接種什麼疫苗,並不代表某種疫苗無效,甚至接種後果有害。(政府新聞網圖片)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

香港的公務員團隊正直廉潔,值得嘉許,但過分注重薪酬、福利和升職。(政府新聞網圖片)

改革制度有效調動公務員抗疫

動員公務員抗疫困難重重,源於過時的公務員架構、制度、程序和風氣已經難以應付如今的挑戰。疫情退卻後,政府有必要大刀闊斧推行改革,改變公務員體制內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建立有擔當和具號召力的領導層。

從術數的角度,發生在香港海域附近的地震是對香港有一定的預兆。(Shutterstock)

香港地震

這次地震影響最大可能是整個廣東以及深圳,近日廣州深圳都出現疫情,不容樂觀,要嚴陣以待。而香港正如年初預告,情況要到4月底才會改善,大家要保持警惕。

近日全國多地再出現病例。深圳市政府宣布封城7天、進行3輪全民強檢。(Shutterstock)

抗疫政策永遠不變?

對抗疫情,最「正路」的方法始終是開發疫苗、特效藥,以生物科技帶動研發工作。動態清零的方式是結合醫護和行政措施,好處是見效快,但耗用的人力物力太大,只屬一時之計。

抽取污水樣本的員工正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交談。(環境局圖片)

抗疫無名英雄

為了完成檢測污水任務,不少相關員工走遍全港,在沙井的狹窄環境下長期默默工作,為控制疫情作出重大貢獻,實在令人敬佩,是抗疫的無名英雄。

全港的安老院舍是疫情的重災區,醫管局卻將大批尚未完全康復的染疫長者送回院舍。(亞新社)

香港人的憤怒

要控制傳染病擴散,唯一方法是在疫情爆發之前或之初採取果斷措施,而這恰恰是公務員的觀念模式與思維傾向的相反。事實證明,公務員的腦袋無法充分掌握「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個概念。

民眾面對前景不明,或「預測」會有災難發生,都會以搶購、囤積物資作為自保。(Shutterstock)

搶購 自救 出路

疫情緩和之後,香港真的是百廢待舉。如何重振經濟、恢復對外往來,都要從長計議。中國終歸要重回國際社會互聯互通,香港何嘗不然?適當地展開探討疫情緩和後「與病毒共存路線圖」是務實做法,不是彌天大罪。

Page 4 of 11 1 3 4 5 11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