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挑戰」參賽學生參與了網上ESG培訓和模擬交易等活動,更能夠直接與企業高管交流。他們都覺得獲益良多,更理解到可持續發展與ESG的重要性。
媒體常常傳出一種錯誤訊息,訪問高收入的零工經濟人士,令人把零工和高收入劃成等號。零工讓一些年輕人能賺快錢,因為多勞多得,但也因為沒有培養成長的機會,令其薪金也只可以原地踏步。
城大工商管理課程「商業創新4.0」的構思源於工業4.0及商業4.0的多元挑戰性環境,旨在培育善於運用科技,掌握財務,吸引融資,以創新管理方式實踐ESG目標、永續發展、營商目的與獲利的優秀企業領導人。
「只要你肯努力,肯去嘗試,你總會在現實中找到你的夢想,會是夢想成真的。」今年才十多歲的Victoria,已參加好幾屆繪畫比賽,她剛獲得「2022年最具潛質藝術家年奬」。
展望2023年,外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相信市場仍然充滿挑戰,但有危便有機,配合中港通關的良好勢頭,香港應抓緊各種機遇,以2023亞洲金融論壇打響頭炮,重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威。
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原有的計劃和安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亦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實踐創新教育及搜索更多學習的可能性。除了內地姊妹學校外,最近更與新加坡學府建立聯繫,參加他們舉辦的國際線上交流活動。
隨着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愈來愈多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會着重考量企業的ESG表現。於房地產行業,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環境,有效且統一的評估體系對投資決策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21世紀是顛覆的年代,筆者相信年輕人將會想到新構思,創造新的商業模式,Impact Investment會得到重視,既可影響這個世界又能夠自給自足。路從來都是人行出來的。
香港理工大學繼早前舉辦智慧城市和健康科技為題的挑戰賽,今次與恒生銀行合辦「恒生x理大可持續未來挑戰賽:紡織及服裝」,旨在鼓勵全港科技創新人才發揮創意,並歡迎大專生、研究人員、實業家及公眾人士參與。
置地公司9月宣布推出3項可持續發展措施,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並滿足租戶對可持續發展與日俱增的期望。為支持香港步向低碳經濟,置地公司推出《2030年可持續發展框架》,當中涵蓋35項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綠色建築雖看似與運動相距甚遠,但運動場館的設計卻塑造着綠色運動的發展。以現正密鑼緊鼓興建、全港最大的體育及休閒地標啟德體育園為例,其在設計上亦積極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ESG」在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樣的名字。時至今天,以簡單加權的ESG評分也被學者和投資公司認為在數據中存有偏差,為了作出修正,所以出現了Smart Beta ESG投資的名堂。
有些ESG基金表明不會投資軍事、煙草、核能,或指定燃油燃料不能多過若干百分比,並希望剩下來的企業不能只顧盈利,要賺得其所,企業家一旦被盈利蒙蔽了雙眼,什麼弄虛作假的事情也做得出。
憑着在銀行、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香港可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融資者、資產管理人、基金及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和高素質的金融平台,既是企業財資中心的理想地點,亦可為家族辦公室提供專業全面的服務。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若能把握資本市場的優勢及機遇,順應ESG之勢,協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ESG納入企業戰略規劃,進行ESG轉型,可以增強氣候抵禦力,邁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紐馬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在2019年參加人數就達到53627人。作為主辦機構,NYRR一直皆有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部分更已實施超過10年,值得借鏡。
香港大家樂集團獲頒灼見名家ESG企業典範大獎。本文闡述集團為了實踐可持續發展,建基於4大範疇:以客為先、員工為本、專注食物及保護環境,制訂了清晰的ESG策略,致力成為「可持續的香港人大食堂」。
恒生銀行致力成為銀行業界推動ESG的先驅,將可持續發展元素納入恒生策略、營運、產品以及服務中,由內到外推動ESG。同時,恒生投資於社區,希望與大眾一起應對氣候變化。
偉易達集團首席財務總監唐嘉紅接受本社專訪表示,公司正推行第二個可持續發展5年計劃,着重研發採用環保物料製造高品質產品,而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發展創新科技及綠色生態,正好配合公司的ESG發展策略。
「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2022頒奬典禮周一(7月25日)舉行,得獎師生將以「帶路先鋒大使」身份參與2022活動暨可持續發展規劃證書課程。
新世代專才很着重僱主的可持續理念。太古集團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認為,通過公開透明的可持續策略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當人才就位,公司就要製造機會,讓他們親身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
環顧全球,當前的ESG報告模式未能符合不同持份者的期望。不同持份者都很急切期待一個新方向。本文提出了一個基於負責任管理綜合概念框架而修訂的ESSG報告模式,以彌補當前模式的許多不足。
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減碳工作刻不容緩。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通過持續投放資源及加強區域合作,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隨着新世界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鄭志剛表示將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潔淨的未來出一分力,期盼全球更多企業能夠加入減少碳足跡、保護環境的行列,為所有持份者創造共享價值,攜手為氣候變化作出改變。
溢達與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同一年(1978年)創立,由專注生產襯衫,到今天發展成一家知識型創新企業,40多年來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及員工關懷,其成功經驗向中國及世界展示未來製造業的革新標準。
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與灼見名家合作評選ESG大獎得主,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恒大希望幫助提升香港在ESG評級及企業披露的水平,制定國際適用的標準 。
中國政府正推動企業善用能源和資源,會繼續推出政策,追求更高環境標準,在中國營運的企業料受到影響,港府應率先配合有關政策,這是候任特首李家超班子的重要任務。
香港理工大學7月5日(周二)宣布,成立本全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規模的跨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推動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尖學者合作和轉移知識,以創新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ESG不再只是3個英文字母,又或者流於市場推廣口號,無論在全球趨勢或是國際標準下,無論是企業或個人,以至不同持份者,都必須在ESG上出一分力,讓我們的唯一的地球得到永續發展。
全球圍繞碳中和開展的政府間對話、商業活動正在逐年遞增。陸博士表示,ESG投資及實踐正在成為主流理念,香港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做到可持續發展、低碳與世界示範地區。
香港科技大學和即將於9月開校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獲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捐贈港幣1億元,以支持兩校在雙校互補的框架下充分融合。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希望,概念能令整個地區得益,並可成為讓國際社會參考及採納。
全球圍繞碳中和開展的政府間對話、商業活動正在逐年遞增。陸博士表示,ESG投資及實踐正在成為主流理念,香港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做到可持續發展、低碳與世界示範地區。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學生過往被期許必須要有許多國際經驗才會顯得突出及擴闊眼界。但在疫情過去幾年間,作為學生能離開香港前往海外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不可以在這幾年加強個人的國際視野及全球素養。
楊敏德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已融入溢達的發展策略。2019年10月,集團作為四家牽頭企業之一,聯合發起「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社區、國家和地球締造更好的未來。
30年前,筆者白手創立了ESG Impact企業。作為一家堅持可持續林業發展的企業,不但矢志可持續發展理念原則的實踐,更對傳統林業產生衝擊,推動林業革命。
在香港的綠色按揭,大部分銀行都認定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的「綠建環評」金級或鉑金評級認證的物業。通過金融手段去推動環保,銀行本身也可以提升自己的ESG評分,是一個四贏局面。
兒童和青年的健康成長關係着社會的未來,我們呼籲社會各界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和社交及情緒需要。「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句簡單的問候,一雙溫暖的援手,最終也能帶來巨大的改變,帶來積極結果。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