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在兒童教育中有什麼作用?兒童美術有什麼魅力?
不要再拿「像不像」、合不合乎現實和邏輯為衡量孩子作品的標準,因為隨着年齡增長,孩子的認知水準會不斷提高,到了某一階段,把一個東西畫得像,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要再拿「像不像」、合不合乎現實和邏輯為衡量孩子作品的標準,因為隨着年齡增長,孩子的認知水準會不斷提高,到了某一階段,把一個東西畫得像,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有不少例子可以證明天生聽障的孩子,透過早期辨識,緊湊的培訓,可以變成語音準確說話流利的正常人。盼望更多有愛心及優秀的幼師加入教導聽障孩子的行列,成為轉化生命的天使,讓聽障孩子有機會聽聞福音。
近年社會運動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有感而發,分享他利用中國傳統經典多年養育兒子和孫兒的經驗。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若領導者能用心去經營打造一支有信任、有關懷、互相尊重、有集體協作力量及以創新思維領導學校發展的教師領導團隊,相信一定比單以個人英雄主義帶領學校的校長領導為優勝吧!
作為來自香港的澳洲移民,本人深感到移民企業家在異鄉創業所面對的挑戰。我雖然看似一人在前,但實際上有數百名團隊成員在背後提供強大支援,多謝他/她們對機構的信任,亦感謝他/她們陪伴着我闖過一個一個的難關。
筆者來澳大約8年,創業(私立幼稚園)5年多,公司現時一共聘用了大約300多名員工,驚覺自己的公司原來已躋身大公司的行列,當中有什麼體會?在澳洲營商和管理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現今社會愈來愈重視幼兒教育,不僅有針對幼兒園的到校支援教師培訓,更有家長自由遊戲培訓。Dr. PLAY團隊希望業界能明白自由遊戲的重要性,並在學校、家中實踐。
學校美育和家庭美育,可以應用的引導形式和策略非常多,也很簡單、很基本,不用擔心條件問題、資源問題;也不用過度發掘所謂最新的材料和技法,只需要「用心」和「經營」。
筆者於5月份在東京、大阪、京都及名古屋等城市面見了大約十多名有志到澳洲發展的日本幼師及非幼教背景人士。除了幼教老師以外,我們也接觸了從事教育中心、體育培訓及有行政經驗的有興趣人士。
耀中幼教學院自2023年5月5日(周五)起,一連三天,假九龍塘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禮堂舉辦「第一屆幼教與中華蒙學國際研討會」,邀請逾30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多個議題。
近來無論中外電視台都舉辦了不少音樂比賽節目,我也曾收看過一些,留意的除了各位參賽者的歌藝外,我還特意留意評判怎樣給評語。因為我覺得這在評論教學上也能應用得到。
筆者在澳洲經營十多所幼教中心,除聘用大量本地教學人員外,亦吸納了數十名來自香港及日本的幼教老師加入我們的機構,她們在澳洲的教學體驗歷程也各有不同。因此,筆者希望撰寫一篇短文分享她們的教學生活點滴。
迎接後疫情的教育狀況,筆者認為幼稚園在因應新狀況下,如何安排和調配人手、教學日程、衛生等方面,固然面對不少挑戰;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幫助孩子重新投入校園生活,並引導和促進他們的成長。
STEAM教育是近年教育大趨勢。今期《冷思熱話》李惠敏校長將與黃靜雯校長探討幼稚園如何準確實行STEAM教育,以及這對孩子銜接小學有什麼幫助。一起聽聽她們的看法。
香港Kendall International Preschool設計了一個香港及澳洲幼稚園學生的夥伴共學計劃。是項計劃在學習焦點、計劃持續生和家長經濟負擔等方面有什麼考量、好處?
幼稚園處於寒冬,如何走出困境?鄭家寶校長今期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副主席葉曾翠卿、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青怡分校)校長廖鳳香對談,怎樣改進資源政策,提升教學素質。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隨着機構不斷增長及機構的多元文化政策落實,我們在澳洲的幼教場所需要開拓更多招攬人才的渠道,包括有興趣到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日本朋友。他們的背景比想像中多元化。
疫情仍未全消,加上學生潛藏已久的各種成長、學習、家庭問題,相信會在回歸校園的蜜月期過後陸續浮現。站在教育前線的任何崗位,不單未能鬆懈,更當作好預備。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