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幼教發展漸漸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而透過推行環境教育活動、大自然教室和家長聯誼活動等,正是一種回復正軌的做法,亦能體現出理想教育的重現和再實踐。
從HEI Schools Lara幼教中心的個案來看,筆者堅信老師們在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正正是一個賦權的過程(Empowerment),這過程令孩子變得更正面,更有信心和能力感去改變世界一點點。
在澳洲營辦了十多個幼教園所的余錦明,教職員團隊具有多元文化的色彩,除在澳洲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外,更有接近半數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有意在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香港人有何方法呢?
澳洲對香港人推出的最新移民政策,讓有志在澳洲發展的朋友從崎嶇不穩的跑道走到寬闊平坦的道路。有興趣的香港朋友只要拿出決心,作好心理準備,再加上一些毅力便可以在這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上行走。
澳洲是一個快樂的國家,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更多愉快學習的條件,包括通過應用兒童習環境及Brain-Based Learning的研究促進更愉快的學習經歷。
混齡組別教育模式對兒童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及領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獨特性,讓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建立自信心和發展創意及解難的個人特質。
筆者根據英國招聘網INDEED尋找「幼教」工作職位資料,發覺與Childcare有關工作的招聘廣告共有11254則。
移民外地確實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每個人要在外地安居樂業,都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代價。筆者希望藉著本文提及的三位主角的故事,去勉勵一些有意移居澳洲或其他地方的教育界同工及其他行業的朋友。
透過幼師培訓的工作,筆者有幸到訪許多不同澳洲幼兒教育機構及園所,從而深入地認識到澳洲的幼兒教育及當中的實踐情況,從而認定事業的發展方向。
要在澳洲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有關人士亦可進行相關職系的技能評估,如要申請成為合格幼兒教師,AITSL目前只接受IELTS 7.5分成績或留學英語國家達到四年或以上的申請人。
人到中年移民澳洲,感覺無法伸展這一番抱負,每每想到這樣的艱難處境,情緒都不免有點低落,但面對現實的重壓,我並沒有沉浸在挫敗中無法自拔,當時的我一直在思索可行的出路,汲取經驗教訓。
筆者在香港從事教育近20年,5年前到澳洲從事幼教人員培訓,2年多前在澳洲經營幼稚園,亦有聘請數名香港人,為澳洲的幼教團隊加添了一點多元文化色彩及加強了機構的辦事效率。
筆者呼籲家長、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除着眼於本地升學機會外,更可考慮探索海外升學及就業的途經,從而能找到多一些選擇及產生更多的可能。
大約一年多前,筆者便開始着手在澳洲開展幼稚園業務,我們先跟相識的朋友合股,學習基本的幼稚園營運知識及實務,接着便開始全面接手現成的幼稚園。
大約兩年前開始,澳洲政府推出了簡易學生簽證申請程序。以政策針對學生所來自的國家和所入讀的院校來決定個別學生是否能豁免提供財務資料及英語能力證明文件。
The Hotel School透過管理層對話座談會,學生能明白管理層的思維及營商策略,有利培養成為明日的管理層,或學懂與管理層相處,以便更容易適應職場生活。
學院希望透過課程、實習、師友計劃(Mentorship)及兼職工作支援等方式,幫助成績中游的DSE學生成為有方向感及實幹的專才。
筆者機構透過入股方式,參與第一所幼稚園的營運。接着以收購的方式,開設第二所幼稚園的計劃。筆者知道經營幼兒教育的路不容易走,但考慮到這門行業的意義及個人的興趣,仍希望能努力走下去。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都把大量的資源投放到中學教育上,而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加速學習實施經驗,作者認為這是值得參考的,既減輕課程上的學習差異問題,又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
學習的基礎乃是體驗,讓學生在教師指定或設計的教學環境下學習,先投入參與再進行分享、提問及引導,可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建構知識,讓好奇心慢慢變作對世界的理解及看法,甚至是一些幫助別人的意願和行動。
中國教育向來較着重九年義務教育,即小學一至六年級及初中一至三年級的發展。對於學前教育,多年來只着重設置一年制的學前班,並為5、6歲的小孩子提供入學前作一年的準備。這種政策的方針自然地對2–5歲的幼兒園發展留白,於是地方政府和私人機構的辦學提供各自各精彩,造成百花齊放的現象 幼兒教育的巨大變化 中國政府自2010年12月1日開始對全國的幼兒教育重視起來,加上2015年起開放二胎政策,中國的幼兒人數、幼兒園數量、國家經費投入及幼教從業人數都正在出現重大的變化。首先,從全國的幼兒在園人數,2009年是2658萬,但到2014年己增加至4050萬,到2020年,幼兒的在園人數將攀升至5500萬左右。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增幅超過一倍。幼兒園數目方面,它們的總數卻不只是一倍增幅,而是由2009年的13萬8千所幼兒園攀升至2020年的30萬所幼兒園,當中重要的變化是不少幼兒園的每班人數不斷遞減,以提升教學質素所致。 幼師數目六倍增,國家經費十五倍增 幼兒及園所數目倍增的背後,更牽動了幼師數目的六倍增幅。在2020年,全國幼師數目將超過300萬人,這數目是2009年幼師總數50萬人的6倍。而另一方面,國家對幼兒園的經費投入亦將由2009年的256億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大約4000億。這個增幅可算是相當驚人。 增幅背後的危機 然而,幼兒在園人數、幼兒園數目、幼教從業員及經費等指標出現劇增的背後,整個中國幼兒教育體系卻出現種種的不健全。每年新增300至500萬幼兒的背後,整個支援體系亦出現配套跟不上增長的困局。這困局背後的其中兩個因素是,幼師的工資偏低,無法吸引優秀的青年進入行業。此外,幼師培訓課程歷時三數年,但卻多流於理論性高,實用性編低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不少高等院校在尋找學生實習方面出現困難,最終只有把原定安排讓學生實習一年的計劃,縮短為四至五個月。 短期實習無助學生提升專業 實習期過短的現況讓學生無暇對實習機構及多個年級的幼兒教育課程進入深入的了解及作出有深度的實踐。在教育及其他專業上,流行一種叫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的專業學習模式。受訓都通過計劃、實踐、反思及再計劃、再實踐和再反思的學習階段,以求全面掌握專業的技能(如課堂管理、教學及課程設計等)。若整個實習過程能長達一年,學生便可進行兩個學期的計劃、實踐和反思等階段的學習,而「再計劃、再實踐及再反思」的過程將能落實。反過來說,這個「再學習」卻難以在四至五個月發生。 除學習週期的問題外,單一學期的實習亦較難讓準幼師學習教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縱使能安排學習教導不同年齡的學生,亦似乎難於進行有深度的學習體會,最後只會流於走馬看花,無法紥根學習及未能掌握教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精髓。 在學習深度以外,參與實訓的準幼師亦較難以從多名導師身上學習不同的教學及工作風格,最終只能師從一至兩位實習導師,在工作體驗上,只能「一師定型」,在表現的評核上,亦只能「一師定生死」了。 筆者相信中國的幼兒教育質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師旳質素,而教師的職前培訓仍一重要關鍵。故此,實訓時間不足的問題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0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