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不能忽視孩子情緒病

不要把小問題累積成大問題,早點見醫生,看精神科醫生不是等於你有精神病。

最近夜裏睡不好,要嘛夢多,要嘛半夜醒來頭腦來回一轉就一二小時眼光光的,加上孩子鎖骨斷掉,那時間有如被人炒魷魚失業,於是夜間起牀就回不了夢境,然後再添耳鳴,真是什麼問題都堆在一起,然後爆發,問醫生,她說最近她發現一批病人都有佔中後遺症,問我是否時刻都關注這事,我說當然,未試過幾個月為單一社會事務如此焦慮,她把一切綜合起來就告訴我這是焦慮症狀。

失眠後更重視健康

我從來睡覺都好,人也算樂觀,幸福指數頗高,這下子也來了焦慮症?

其實我的缺點在於什麼都往牛角尖裏鑽,往耳鼻喉醫生處檢查,都沒事,但因為睡不好,所以他配了點鎮靜劑,但我怕有副作用,於是吃不吃、吃多少、前吃後睡還是先睡醒了再吃也費神,再上網看那藥物副作用,當然有如當年疑病症那樣把自己搞糊塗了。

不過睡不好也有好處,就是忽然重視健康,每天跑步,但睡眠質量還是不好,不吃藥害怕睡不好,吃了藥又怕上癮,最終見了精神科的醫生朋友,她聽了我的故事,微笑說現在不吃短期的鎮靜劑,往後的壞處比不吃更差,不如先穩住睡眠時間,早睡早起,如果仍然焦慮才用血清素,因為我母親也有焦慮症,遺傳機率高,十多年前曾有疑病症(是編劇的典型病),現復發也合理不過,幸好我性格開朗,剛好幾件事情湊巧走在一起才會睡眠不好,我遵從醫生吩咐吃了藥,原來現在的血清素藥有補腦細胞的作用,而其中的副作用是睏倦,我一聽立時焦慮好了一半,那不是我最想要效果嗎?

看精神科不代表有精神病

在此跟讀者分享這事,希望你們不要把小問題累積成大問題,早點見醫生,看精神科醫生不是等於你有精神病。

報上說學生中多達六成有輕度抑鬱病,四成感到上學有壓力,我聽了心裏直痛,因為我目睹一位女孩子由於個性要求完美,學校功課多(名校),轉了校病狀才顯現,得了厭食症,我下次和大家分享。

小朋友的情緒病不易讓父母察覺,而學校和家長如果肯定了現在那種應試方法是合理的話,那麼所有的情緒問題都變成逃避責任的方法,父母自然不會聆聽或檢測孩子的情緒是否健康,那麼悲劇會在大學或以後才出現。

不要在意起跑線

現在的反智教學方法, 不止小朋友,連父母也是受害人,但我們不是被輸在起跑點套牢了嗎?我女兒今年要進大學了,這兩年是她學習和應試最緊張的時刻,她的個性也特別緊張,但她看見我們朋友的女兒們從小學開始的學習焦慮,她感謝我們送了她讀國際學校,以一些名校的標準而言,我女兒的同學全輸在起跑線,因為那些時間都是玩的多,未見過她們緊張兮兮的要溫課本,但看看她們今年的入學成績,總之全球最頂尖的大學都有她們的份, 「輸在開始黐了線」可能是現在香港本地名校的最佳寫照。

怪獸家長被困在場外。昆明的曼聯超級盃決賽,因上次雙方家長大打出手,今年有了防範,我們變了野生動物。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張堅庭